导语:凭借 " 城市荣誉 + 全民参与 " 的独特模式,以 " 票根经济 " 为创新支点,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 " 江苏样本 "。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自今年 5 月开赛以来," 苏超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已远不止是一场体育赛事。凭借 " 城市荣誉 + 全民参与 " 的独特模式,它迅速破圈成为现象级的社会文化事件,更以 " 票根经济 " 为创新支点,成功点燃了区域消费引擎,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 " 江苏样本 "。
从 " 一票难求 " 到全域消费
" 苏超 " 的火爆,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淘汰赛阶段,门票中签率最低仅 3.3%,堪比春运抢票;10 月 4 日南京奥体中心的一场对决,更是吸引了超过 6.1 万名观众,创下上座率新高。
然而,赛事的影响力远超 90 分钟的比赛本身。仅需一杯奶茶钱的低票价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参与门槛,将赛事热度成功转化为消费动能。赛场内人声鼎沸,赛场外由 " 第二现场 "、美食集市和文旅市集构成的消费场景同样人潮涌动。以南京为例,在一场关键比赛日,全市重点商圈交易额同比增长 6.4%,达到 8.7 亿元。
票根不再是消费的终点,而是连接多场景消费的 " 金钥匙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旅游市场消费结构从 " 单一 " 走向 " 多层次 "," 票根经济 " 正成为各地撬动市场的新支点,实现 " 一票多用 ",带动住宿、美食、交通等多业态协同增长。
东方 IC
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同频共振
" 苏超 " 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江苏独特的经济与文化土壤。江苏省内十三个地市经济实力相对均衡,孕育了 " 相互比拼、相互调侃 " 的良性竞争文化,为 " 苏超 " 提供了绝佳的舞台。2025 年上半年,江苏 GDP 同比增长 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0%,旺盛的经济活力与消费内生动力,为赛事的火爆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力的政府引导是 " 苏超 " 效应持续放大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评价," 苏超 " 是 " 政府、市场、文化 " 多要素协作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在于政府精准定位为 " 规则制定者 " 与 " 资源整合者 ",为市场运作留出空间,并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赛事,产生了协同效应。
早在 2021 年,江苏便开始推动 " 跟着赛事去旅行 " 活动。为放大 " 苏超 " 效应,各地市积极打造 " 跟着‘苏超’游 XX" 子品牌,将非遗展演、文旅市集与赛事结合,并推出凭门票享受景区、酒店优惠等一系列措施,将赛事流量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增量。
从 " 流量 " 到 " 留量 ",激活体育消费 " 一池春水 "
随着淘汰赛深入,各方围绕 " 苏超 " 提振消费的举措仍在加码。盐城等地推出 " 苏超联赛消费季 " 活动,发放数百万元消费券,联动上千家商户。
更重要的是," 苏超 " 经验正被全国借鉴。" 赣超 "" 川超 "" 湘超 " 等省级联赛同样激战正酣,上市公司如共创草坪、金陵体育等也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将业务拓展至全国赛事。
顶层设计也在加速完善。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文提出,到 2030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 7 万亿元。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将聚焦培育自主 IP 赛事,促进 " 一日观赛,多日停留 " 的深度融合,放大 " 票根经济 " 效应。
赛场的激情终将褪去,但 " 苏超 " 所点燃的消费热情、凝聚的城市认同和创新的治理逻辑,已沉淀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为中国经济大循环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