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 前天
用影像实力构筑高端护城河 vivo X300系列发布会后群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 10 月 13 日,vivo 在上海举办了 vivoX300 系列新品发布会。作为 vivo 成立 30 周年的里程碑之作。本次发布的 X300 系列不仅全球首发联发科天玑 9500 旗舰芯片,更搭载了与蔡司联合打造的 2 亿像素影像系统,以 " 蔡司 2 亿影像大小王 " 的产品定位,展现了 vivo 在移动影像领域持续深耕的决心。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随着 " 华小 v" 三足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vivo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发布会后,vivo 产品副总裁黄韬与 X 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共同出席媒体群访,就产品定位、市场竞争、技术路线及未来规划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在近一小时的交流中,两位高管不仅解读了 X300 系列背后的产品逻辑,更系统阐释了 vivo 在高端市场的破局之道——通过聚焦独特产品价值、深化供应链合作、拓展全球市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Q:以前秋季安卓旗舰是 vivo 在领跑,但是今年你们的节奏是比友商晚了两周,对整个操盘和渠道有什么影响?

黄韬:错失十一黄金周这个销售重要节点确实可惜。未来肯定是希望往前提,目标是将新品开售提前至黄金周之前,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Q:如何看待产品力强劲、销售火爆的 iPhone17 系列,尤其是标准版,这对 vivo 构成了怎样的压力?

黄韬:iPhone   17 系列特别是标准版市场表现突出,并观察到部分安卓换机用户流向苹果。尽管如此,vivo 对 X300   Pro 系列的产品力充满信心,认为其在多方面与 iPhone   17   Pro 系列各有优势,且具备更高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品牌接受度的提升需要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

Q:现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形成了 " 华小 v" 三足鼎立的格局,各家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商业竞争情况,vivo 核心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黄韬:对于 " 华小 v" 的说法,内心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是有些忐忑。因为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端市场攻坚不易。目前的核心策略是聚焦,旨在打造 vivo 独特的产品价值。影像被确定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公司将通过自研芯片与算法、深化与蔡司的合作,以及与供应链龙头企业的共研,坚定不移地将影像做到最好,以此在高端市场立足。

Q:为什么给相对入门的标准版配专业的增距镜,从定位上来说会不会不搭?

黄韬:X300 系列的产品定义已发生变化,标准版与 Pro 版共同构成了 " 蔡司 2 亿影像大小王 ",两者影像能力都很强,主要差异在于尺寸。为标准版配备增距镜,是基于对追求小尺寸、强影像及特定场景(如观看演唱会)用户需求的精准回应。

Q:vivo 从 X100 开始正式在影像这部分有了很大的口碑提升,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年 X 系列的用户结构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不会影响后面定义不同档位的产品?

韩伯啸:X 系列用户群体在持续拓宽,除了一二线白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生等时尚潮流的用户也开始选择 X 系列。关于影像审美,vivo 的策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确保默认模式符合最广泛人群的偏好,通过大量盲测验证;另一方面持续探索个性化风格,并前瞻性地研究未来审美潮流趋势,力求引领而非跟风。

· 影像技术的坚持与突破

Q:X300   Pro 为什么主摄没有用和 X200   Ultra 一样的 35 毫米焦段,是为了和 Ultra 做一定的区隔吗,还是做一些技术上的战略调整?

黄韬:这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的差异。X 系列 Ultra 定位为 " 能打电话的相机 ",影像配置更为大胆激进。而 Pro 系列则需要综合平衡影像效果、手感、重量及日常便携性。35 毫米焦段镜头对空间要求很高,因此在 Pro 上选择了更综合的考量。

Q:vivo 在移动影像的未来方向和新设备上有何规划?是否会推出独立于手机之外的拍摄设备?

黄韬:一定会有,当前我们是想做移动影像最好的产品,移动影像不仅仅是限于手机。vivo 会围绕用户场景进行评估,如果存在广泛且未被很好满足的移动影像需求,vivo 就有可能进入该领域。诸如智能眼镜、Vlog 相机等形态的产品,目前确实都在筹划中。只要用户有很广泛的需求,是很长期的需求,vivo 都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

Q:X300 有很多基于软件做的影像创新,比如说变焦的 Live,还有 AI 定制美颜,包括很多 AI 类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硬件的消耗的程度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功能下放到旧机型上?

韩伯啸:部分 AI 影像新功能将很快向一批旧机型推送。由于视频类功能(如变焦 Live)对平台算力和摄像头性能要求较高,推送会分批次进行。X200   Ultra 因其不同的增距镜架构,适配时间会稍晚一些,具体计划将后续公布。

Q:vivo 一直是 2 亿像素的开拓者,在众多品牌跟进 2 亿像素后,vivo 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韩伯啸:关于 vivo 在 2 亿像素领域的核心优势,主要建立在三方面。首先,是技术实现的深度与决心。在三年前行业对高像素还存在疑虑时,我们便坚持投入。攻克极小像素单体在 " 十六合一 " 等技术上的难题,并全面采用自研核心算法以替代会带来较大画质损失的通用算法,确保其成像效果绝非噱头。

其次,是深度的 " 共研 " 供应链与前瞻性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通过早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将这些洞察反馈给合作伙伴,采用定制或共研方案。这使我们能更早地预见并解决诸如高像素长焦下的防抖等核心挑战——因为这如同 " 手持长杆 ",任何微小抖动都会被倍数级放大。

最后,是长期积累的专项技术经验。我们对像 "4x4" 排列以及小像素色彩管理等复杂问题的长期理解和解决经验,共同构筑了我们的护城河。

我们相信,一项优秀的技术最终应服务于整个行业。未来,我们的一些方案也可能逐步开放,与业界共享创新成果。

· 未来产品规划

Q:vivo 是否会推出类似 iPhone   Air 的超薄产品?

黄韬:团队曾对此类超薄产品形态进行过深入探讨和尝试,但最终还是决定取消。主要是因为目前类似 Air 的产品形态,可能很难让用户有一个非常好的完整体验,尤其是在影像方面,因此选择暂时舍弃。

Q:下一代 Ultra 机型在影像或视频方面会有哪些研发重点?

韩伯啸:关于下一代 Ultra,vivo 已形成较为清晰的规划。其 " 能打电话的相机 " 定位将更加明确和大胆,产品思路将进一步跳出传统手机范畴,在外观设计、焦段设置等方面都将有更突破性的表现,一定是一代比一代强,而且强的越来越厉害。

Q:近期 X   Fold5 的升级幅度相对稳健,且小折叠产品线已有两年未更新,请问 vivo 对折叠屏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黄韬:我们的折叠屏产品策略核心非常明确:优先解决基础体验,再追求功能突破。在折叠屏发展的早期阶段,行业普遍面临着厚重、续航、发热及可靠性等基础体验上的挑战。因此,从第一代到最新的 X   Fold5,我们的研发重心都放在了攻克这些核心痛点之上,致力于在轻薄、续航和整体可靠性上实现巨大提升。在优化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但必要的取舍。例如,引入超声波指纹等技术会直接导致机身增厚、加重并侵占电池空间,这与我们提升基础体验的首要目标相悖。

在未来,待基础体验稳固后,我们的下一代折叠屏产品(如 Fold6)将会在影像、性能等维度上进行更大幅度的提升。

· 写在最后

基于本次群访的深入交流,vivo 在 X300 系列上所展现的产品思路与战略方向已十分清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端市场,vivo 选择了一条回归用户本质需求的路径:不盲目追逐所有行业热点,而是聚焦于自身最具优势的影像赛道,通过持续的技术深耕和独特的 " 共研 " 模式,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

从对产品定义的审慎思考,到对技术护城河的长期构筑,vivo 展现出一种 " 聚焦长跑 " 的耐心与定力。在 " 华小 v" 的新格局下,vivo 正试图证明,高端突破并非依靠单点的技术炫技,而是源于对核心价值的坚持、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以及将技术实力转化为用户真实满意的系统能力。

蜂鸟网微信公众号:fengniaoweixi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vivo 安卓 供应链 蔡司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