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横财发展会 前天
3D打印快比点外卖方便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这段时间我又开始折腾东西了——准备来一场 600 公里的跨省骑行。

从路线规划到整备装备,任务不亚于策划一场小型远征。长途骑行不光拼腿,也拼装备:行李架、车灯、码表、支架、车包……能改装的地方太多了。

一旦研究到了一定程度," 改装 " 就成了比运动本身更加上瘾的活动。

结果一逛购物网站,才发现我之前真是太乐观了。

合着骑行燃烧的不只是卡路里,还有白花花的银子啊。

随便一个碳纤维坐垫,价格能顶半辆自行车。更别提那种小众配件,想要找个角度刚刚好的码表支架,网上不是买不到,就是要等半个月、还可能不兼容。

就在我打算 " 降配出发 " 的时候,刷到有人晒出自己 3D 打印的碳纤维坐垫。

外形帅、重量轻,价格却只是大牌的 1/10。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折腾的下一步,不是买,而是造。

要知道传统国外大牌的那些碳纤维材料坐垫随便一个都得几千块,这在平时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配置。

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吗?既能定制尺寸、调角度,又不用担心型号不兼容。

我不禁开始想,这 3D 打印到底为啥这么玄乎,轻而易举地就能把骑行圈的价格给打下来。

于是我便开始研究起了 3D 打印机这玩意。

越研究越发现,3D 打印好啊,这 3D 打印真得学啊。

多年以后,面对拓竹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我将会回想起十年前看《我爱发明》第一次知道 "3D 打印 " 这个词的那个炎热的下午。

图源:我爱发明

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在平安夜突然收到一台 3D 打印机。

但是无奈,电视里那个打印机的体积快有半间屋大了,而且根本不知道能去哪买到。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看见的其实是工业级 3D 打印机,面向的主要是大型制造业,这对普通人来说可谓是遥不可及。

工业级 3D 打印机

直到十年后,我才重新和 "3D 打印 " 相遇。

那时的我根本想不到,有一天它会变成桌上一个小盒子,悄然进入了普通人的世界。

其实在这十年间,3D 打印的世界早已悄悄变了模样。

除了工业级那一条主线,另一条新的分支也同样蓬勃发展:桌面级打印机。

正所谓纵有工业打印千万所,这个小桌才是 3D 打印机永远滴家啊。

消费级 3D 打印机:拓竹 A1 mini

你不需要是设计师,也不用懂复杂的制图,甚至不再需要自己动手组装。

插上电源、加载材料,就能在家里打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零件。

尤其是拓竹的 3D 打印机,让这件事变得更像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一键打印、自动调参、所见即所得。

从玩具到配件,从家居到摄影支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它将普通人自己动手的门槛,已经变得像点外卖一样低了。

比如我在刷小红书的时候就看到已经有人亲自 DIY 单车配件了,完美解决了小众配件不好买而且贵的问题。

如果你说这种配件使用的概率低,完全没必要大费周章整一台 3D 打印机。

那我只能说你可太 too young too simple 了。

以市面上最常见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拓竹为例,我就在网上刷到了大把将拓竹玩到飞起的案例。

比如像下面这种小物件小手办:

图源:小红书 @Paul

毫不客气的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小时候日思夜想的 3D 打印机有多么神奇的能力。

那个时候我要是能有这样一台可以变出各种摆件玩具的机器,我绝对可以在学校里横着走了。

除了这种可以摆着看的小玩具,现在的拓竹(or 3D 打印机)同样可以生产些你压根想象不到的实用品。

比如这个花洒,它甚至真的能呲出水来 ......

图源:小红书 @xiao

你要是真的想玩,甚至都能把 3D 的每个配件给单独打一遍然后组装起来,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一个 3D 打印机来!

到了这一步,如果你还有疑问:" 这做出来的东西是挺好,但是我不会设计咋办?"

那你可是问在点子上了。

当 3D 打印的机器走进客厅,灵魂问题就来了:我该打印什么?

我顺藤摸瓜找到了 MakerWorld ——一个由拓竹打造的模型内容平台。

它就像是淘宝和 Pinterest 的结合版,又像是拼乐高的时候附送的说明书。

上面全是别人设计好的 3D 模型。

随便一搜,从键帽、线夹、手机支架,到收纳盒、桌面摆件、墨镜、赛车模型……

几乎我在网上见过的那些小众设计,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而且内容更新飞快,我第一次登录的时候光 " 收藏 " 就点了几十个。

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第一次拿我妈手机刷淘宝时的兴奋。

你不需要会建模,只要找到喜欢的作品、点击 " 一键打印 ",几小时后,你就能在手里握住那个刚才还停留在屏幕里的灵感。

比如我前两天研究的长途骑行配件。

我只是在 MakerWorld 上搜索了 "bikepacking" 这个词条,立马就出现了几十个相关的模型供我选择。

从最常用的公路车货架、码表支架,到细节到不能再细节的 " 马鞍包车灯适配器 ",一切小众的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要知道我当时为了买这些小众的长途配件,可是把某宝和某鱼都给翻烂了,而上面的这个简单的 " 车灯适配器 " 我直至出发前都没有买到。

别看是这么一点小细节,没了它,我的后车灯就没法合适的装在车屁股上。

要是我早点能用上 MakerWorld 打印一个出来,也不至于在走夜路和过隧道时因为没有一盏明亮的尾灯而瑟瑟发抖了。

在这上面分享各种设计的大神设计师们,毫无疑问是最懂用户需求的。

正所谓,创作的意义,不再止于我做了一个东西,而是这个东西真的被世界需要。

这种开放的生态,也让 3D 打印从一个 " 技术圈的玩具 ",变成了真正属于所有爱折腾、爱动手的人的 " 造物社区 "。

3D 打印也从此不再只是所谓的 " 宅男玩具 ",而是一种新的 Maker 经济形态。

它像短视频平台激励创作者那样,但这里的作品不是段子或图像,而是真实的物件。

拓竹在做的,不是单纯的硬件,而是在打造一片让创作得以流通的基础设施。

在这样的条件下,动手这件事也重新变得有意义起来。

它不止是自我表达,更可能成为一份收入、一种身份,甚至是一种新的职业。

在 MakerWorld 上,我认识了一个把 3D 打印玩成事业的人——拓海大师兄。

拓海就是那种 " 把爱好玩成生意 " 的人。

最早他只是个摄影爱好者,喜欢鼓捣老相机、修镜头。

但玩着玩着,他发现真正麻烦的不是相机,而是那些过时的胶卷冲洗设备。很多已经停产了,买不到新的,旧的又贵又不好用。

于是他就干脆一拍脑袋:" 买不到,那我自己造不就行了吗?"

说干就干。

图源 @THD Film 拓海家暗房设备研究所 2025

拓海用拓竹打印机一点点试、反复调,先是打印了一些测试零件。

后来干脆做出了一整套可用的冲洗装置配件。结构精准、外形漂亮,还能稳定复用。

后来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产能也是不断增大,短短的时间里,拓海的工作室从最开的一台拓竹机器变成了现在的 18 台。

副业做着做着,就成了国内知名的胶卷冲洗设备生产商。

拓海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所谓的 " 创新 ",其实就是把个人需求做到极致。

我在小红书上也看到过许多普通人把 3D 打印玩成不普通的样子。

比如这个人就用拓竹 H2D 直接打印了一双跑鞋出来:

这细节和这渐变色,以后真的只要一台 3D 打印机就够了,谁还需要买阿迪王啊。

还有这个我偶然发现的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团队——揭瓦工作室(JIEWA MAKE)。

他们干的事情,比单纯的 " 造设备 " 还更加浪漫。

他们计划从佛光寺开始,用 3D 打印还原 100 座古建筑。

在他们的小红书主页上,摆满了各种等比例缩小的佛光寺。

那些屋檐起翘的结构、榫卯的拼接、瓦当的纹理。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全都通过 3D 打印机一点点重现出来的。

这场别样的 " 建筑记忆的修复计划 " 让我意识到,3D 打印的边界,早就不只是 DIY 玩具或生活小物了。

它可以是摄影爱好者的工具,也可以是建筑设计师的画笔。当创作的边界被拓宽,灵感也会随之生长出新的形状。

类似的故事,在 MakerWorld 上还有很多。

这些人共同组成了 MakerWorld 上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既是设计师,也是制造者,更是这场 " 造物复兴 " 的先行者。

无论是拓海大师兄还是揭瓦工作室,他们都在用拓竹 3D 打印机,让脑海中的灵感变成现实的形状。

那一刻,宛如神笔马良有了神笔,而拓竹,卖的从来不只是机器,而是那把让人亲手去创造未来的铲子。

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创业想法,只要用上拓竹和 MakerWorld,动手真的很简单。

写到这,我忽然想到那台十年前在《我爱发明》里看到的 3D 打印机。

那时候的我,还在幻想能不能在平安夜收到它当礼物。

如果是现在,我大概不会再许这种愿望了。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时代,有了拓竹和 MakerWorld,

设计 / 视觉:Lvv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3d打印 打印机 mini 3d打印机 普通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