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在邻居家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张某不幸离世,刘某正在抢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食用酸汤子后 1 死 1 伤
卫健委、警方均介入调查
周先生告诉记者,张某是他的姐夫。根据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张某系因食物中毒死亡,目前其遗体已经被火化。周先生还称,姐夫和当天一同食用酸汤子的刘某两人是亲戚。目前,刘某仍在医院抢救。
据周先生回忆,10 月 12 日,张某以及其亲戚刘某帮助同村的邻居收割玉米,晚上留在邻居家吃饭时食用了酸汤子,邻居家有六七个人吃晚饭,但只有张某和刘某吃了酸汤子。
周先生表示,两人在食用酸汤子后身体突然不适,被紧急送往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村里距离龙江县人民医院有 30 多公里,他的姐夫张某还没送到医院时,人就不行了,刘某还在医院的 ICU 病房抢救。13 日一大早,他接到家里的电话才得知此事。
14 日,记者联系龙江县公安局景星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此前接到报警后,民警已介入调查。该工作人员称,目前当地卫健部门已介入调查,警方正全力配合,具体结果以官方通报为准。
记者还联系张先生所在村的书记,对方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到底什么是 " 酸汤子 "?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食用下锅时要用一个小漏斗挤成面条状,熟后汤中有一股淡淡的酸味,因此叫 " 酸汤子 "。比起面条而言,它的风味更特别,堪称 " 东北螺蛳粉 "。
吃酸汤子中毒情况时有发生
病死率达 50% 以上
因吃酸汤子而中毒的情况在东北地区时有发生,央视新闻及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此前曾多次报道 ↓↓↓
2015 年 3 月,辽宁辽阳包括 80 多岁的母亲,大儿子和二儿子、二女儿在内的一家四口,就因吃酸汤子中毒在30 小时内相继离世。
2020 年 10 月 5 日,黑龙江鸡西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 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物中毒。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家卫健委随后发布提示称,2010 年至 2020 年 10 月 19 日,全国发生酵米面中毒14 起,84 人中毒,37 人死亡。
米酵菌酸毒性有多强?
1 毫克即可致命
记者注意到,国家卫健委、黑龙江省卫健委、齐齐哈尔市疾控中心等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曾多次发文提醒,预防食用酸汤子等食物中毒↓↓↓
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1 毫克即可致命,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 50% 以上。
关键是,被它污染的食物无色无味,不好辨认。米酵菌酸不仅不怕烹煮,耐热性还极强,即便是高温高压都不能将它分解。
米酵菌酸毒素进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 30 分钟至 12 小时。它会攻击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症状重的人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
不自制发酵米面
不要自己发酵米面类等食品。不自制发酵淀粉类、玉米面、椰浆或椰奶等。
木耳要即泡即食
自己泡发木耳、银耳,一般冷水泡 1-2 个小时就可以加工食用,最好不超过 4 小时,用热水泡的话时间还要更短。
从正规渠道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米皮、凉皮、河粉等食品,且在购买当天食用。
购买新鲜的食材
不买不新鲜的鲜湿粉类或湿粉条类食品,尤其是购买散装销售的湿粉类产品,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低温储存,并在当天吃完。
存储要阴凉通风
选择阴凉通风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防潮、防霉变。发霉食物及时丢弃,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国家卫健委提醒: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南方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它们都是类似酸汤子的发酵食物。
来源 新闻坊、央视新闻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