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穿搭基础,手艺就不基础!匠人趿拖鞋做船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汇报记者 徐大伟 摄

去年,恰逢泉州湾宋代海船考古发掘 50 周年,一件意义非凡的藏品入驻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由黄乌锥、黄东伟父子打造并捐赠的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手艺人用自己的方式向劈波斩浪的先民致敬,辟出几代人接力传承的新航道。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供图

该船模按照古船出土原尺寸 1 ∶ 10 比例复原,精确再现宋代海船结构细节,包括船体尺寸、船板拼接方式、船舱布局、篾帆制作等,力求还原宋元福船建造技艺特点。建模过程中,采用与出水的泉州湾宋代海船相同的船材,如杉木、松木、樟木等,部分使用稳定性较好的柚木。

黄东伟出身造船世家,父亲黄乌锥 12 岁起便随长辈学习传统中式木帆船的建造与维修。上世纪 70 年代,黄乌锥参与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后船体的安装复原。2018 年父子建造中国南海博物馆 " 华光礁一号 " 复原船,复活了福船古老的生命气象。父亲年过八旬仍每日坚持做模型,黄东伟从小耳濡目染,从幼儿园起便在造船厂摸锯子、搬木头。

文汇报记者 许旸 摄

文汇报记者走访位于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的黄东伟工作室,颇具反差感的画面映入眼帘:短袖短裤,趿拖鞋,他浑身透着典型闽南人的随性松弛。但手艺活可不含糊——木桌上散落着木帆船图纸、照片、论著,角落堆着木料与斧凿工具,他全神贯注为 1 ∶ 50 比例复原的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安装绞车和桅夹部件。小小船模,打磨半年,步步精细。每一处凿痕藏着对海的敬畏,每一道纹路刻着与浪的共生共谋。

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古船状态,从工艺到顺序都尽量照搬真船流程。船模不仅是舟船文化重要载体,对船舶建造改进和先进合理性研究能起巨大作用。" 夜深人静,心最静,装零件时心无旁骛,做出来的船也精致。" 黄东伟说。

时代浪潮喧嚣,家族自有破浪之道。如今,黄东伟将技艺默默传给下一代。他没有逼孩子学,而是鼓励小朋友玩耍中接触斧头、凿子、锯子,对动手建船产生兴趣。" 有了爱好,就想深入了解掌握,这种自然生长的兴趣就是最好的传承。"

海交馆二楼的 " 中国舟船世界 " 汇集了近 200 件精美的船模及随船属具,还有 12 艘独具特色的实船,充分展现了泉州作为东方海洋大国的舟船文化魅力,也诉说着更多手艺人的坚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浪潮 泉州 博物馆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