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10 月 16 日讯 今日," 心舒华夏—心肌病卓越诊疗全国示范项目 " 在北京落地,也标志着北京首个肥厚型心肌病门诊在安贞医院正式启用。
新门诊将为心肌病,特别是致死风险较高的肥厚型心肌病,打通筛查、诊断、管理的快捷路径,并构建起一体化的规范化诊疗体系,能有效解决心肌病患者日常诊疗中的痛点,也将为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打造示范蓝本。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蔡军教授表示:" 安贞医院作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诊疗中心之一,一直以来我们在心血管领域的各个亚专科发展上面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目前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包括心衰和心肌病等领域发展都蒸蒸日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心肌病等亚专科的规范化诊疗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安贞医院全力推动肥厚型心肌病门诊的建立,希望能够把全新标准化的心肌病诊疗规范、诊疗流程落地,让规范诊疗惠及更多患者,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将标准化、规范化心肌病的诊疗流程推广到全国,加强全国协同,甚至国际合作交流。"
肥厚型心肌病疾病负担严重 患者诊疗却易 " 走弯路 "
心肌病是一类严重的心脏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肌的结构与功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甚至降低生存率。其中,肥厚型心肌病 ( HCM ) 更是猝死、心衰、血栓栓塞背后的 " 隐藏杀手 " 。
该疾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约 43.5% 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会进展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25% 的患者会发生房颤,而房颤是 HCM 患者血栓栓塞的最常见原因。
然而,这类高风险疾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却容易 " 走弯路 "。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介绍,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相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和普通的心衰而言,在临床诊疗方面是一个挑战,因为症状多样没有特异性,往往初始阶段难以辨别,并且诊疗环节的 " 碎片化 " 与衔接不畅也容易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面对这一健康威胁,需要为患者构建‘快速通道’,突破‘早筛难、确诊难、治疗难’瓶颈,从而真正疏通肥厚型心肌病此类疾病的管理,为提升疾病整体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高效管理与跨区域建设双管齐下 直击患者就医核心需求
据悉,作为落地 " 心舒华夏—心肌病卓越诊疗全国示范项目 " 的示范中心,安贞医院肥厚型心肌病门诊以 " 高效诊疗 " 为核心,从多维度构建全周期的高效管理模式,精准破解患者就医痛点。
" ‘高效诊疗’始终是我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核心攻关方向。肥厚型心肌病门诊的成立将以精准诊疗为引擎,构建从筛查、诊断到长期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诊疗新路径,为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改善、综合长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在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上增加更多资源、更多机会,围绕肥厚型心肌病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而进一步转化改变临床实践。" 马长生教授介绍,在筛查阶段,通过搭建院内多学科协作转诊通道与院外参访式转诊机制,让疑似病例能快速衔接至专业化诊断流程,就像很多从社区或外院转来的患者,直接就能对接专病团队。在诊断环节,通过配置超声、核磁检测的的专科团队,能实现对室壁厚度等诊断关键指标的精准捕捉,不再局限于 " 发现异常 ",更能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从 " 疑似识别 " 到 " 精准定性 " 的高效转化;针对治疗端的核心困境,肥厚型心肌病门诊也将持续探索创新治疗路径,逐步突破传统用药难以触达疾病病理根源,手术治疗操作难度大且有并发症风险的困境,满足患者快速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的核心需求,建立治疗信心,真正优化每个患者的就医体验。
不止于体系的建立,该肥厚型心肌病门诊还将患者教育融入日常诊疗中。门诊提供的患教材料以直观的图文形式清晰介绍相关疾病以及不同治疗方案,打破传统诊疗中信息传递碎片化的局限,也让患者能更好根据治疗接受度、预期、经济成本等实际情况主动参与诊疗决策。尤其是对于肥厚型心肌病而言,相关治疗与其他不同药物间易存在相互作用,完善的患者教育对提高安全用药非常关键。
蔡军教授表示,本次项目将为更多的心肌病患者带来诊疗水平和服务的提升。同时,目前在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创新药物研发、创新手术治疗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未来,我们计划以我院心肌病卓越诊疗全国示范项目为核心支点,将中心真正建设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最终实现国际先进经验本土化,规范管理经验全国化,推动整个中国的心肌病亚专科的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