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前天
山寨智驾灯月销2000!假装拥有高阶智能,这些车主咋想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在上下班路上,发现了不少开着 " 智驾小蓝灯 " 的车型,定睛一看,竟然是挂着蓝牌的老旧燃油车。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 " 智驾小蓝灯 ",页面瞬间跳出上百个结果,价格从 20 元的基础款到 199 元的 " 仿真动态款 " 不等,销量最高的店铺月销已突破 2000 单。

无独有偶,此前比亚迪为高阶智驾车型设计的 " 天神之眼 " 装饰件,也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改装件。即便车主买的是没有激光雷达的低配版车型,只需花几十元加装一个塑料件,就能拥有与新款车型一致的 " 天神之眼 "。

这不是汽车改装第一次出现山寨现象,但与过去山寨豪车车标、加装夸张大尾翼不同,如今," 假装拥有智驾 " 成为新的装 X 神器。

汽车改装的 " 山寨史 ",几乎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步。但如果对比不同阶段的改装重点,就能清晰看到消费需求的变迁轨迹:过去拼的是机械面子,现在抢的是智能符号。

十年前的汽车改装市场,主流需求集中在视觉升级,本质是通过模仿高端车型的外观,填补价格带来的身份落差。

最典型的案例是众泰 SR9 改保时捷 Macan,彼时众泰凭借高度相似的外观设计,让不少消费者以 10 多万的预算实现了百万豪车梦,而改装市场则进一步推波助澜,只需花几千元更换车标、轮毂、方向盘,就能让一辆众泰 SR9 从神似变成形似。

图源:小红书

除了整车模仿,加装大尾翼、熏黑尾灯、运动包围也成了主流操作,哪怕是一辆家用代步的丰田卡罗拉,只要装上这些配件,就能营造出 " 性能车 " 的既视感。

这些改装的核心逻辑很简单:汽车在当时仍是机械消费品,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停留在交通工具和身份象征的层面,外观设计、品牌标识是区分高低端的核心标准。山寨外观的本质,是通过模仿高端符号,满足消费者对身份认同的需求,哪怕动力、内饰仍是原厂水平,只要外观足够唬人,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如今的改装市场," 智能符号 " 正在取代机械外观成为新的核心。除了前文提到的智驾小蓝灯、" 天神之眼 " 装饰件,还有更多细分品类正在崛起:

比如仿真激光雷达:针对没有激光雷达的车型,推出塑料材质的 " 仿真雷达罩 ",安装在车顶或前保险杠上,从外观上与真雷达几乎无法区分。

这些改装件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不改变车辆的核心性能,只模仿智能配置的视觉符号。如果说过去的山寨大尾翼是假装性能好,现在的山寨小蓝灯就是 " 假装智能化 "。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改装的价格远低于传统外观改装,一套小蓝灯的价格仅相当于半个大尾翼,却能带来更强的高端感,这也让它迅速在下沉市场走红。

山寨智驾能成为新潮流,绝非偶然,而是汽车行业从机械竞争转向智能竞争的必然结果。

过去十年,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机械时代,车企比拼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三大件,外观设计只是加分项;但在智能时代,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了区分 " 新旧势力 " 的核心指标,也成了车企溢价的关键来源。

以小鹏、理想、问界为代表的新势力,几乎都将 " 高阶智驾 " 作为核心卖点 —— 小鹏 XNGP、理想 AD Max、问界 ADS 4.0,这些智驾系统不仅是功能,同时也是品牌技术高端的象征。

图源:小鹏

为了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这种智能属性,车企开始设计专属的智能符号:理想、问界的蓝色智驾灯、比亚迪的 " 天神之眼 " 装饰件,这些符号成了高阶智能的代名词。

如果说行业变革是 " 山寨智驾 " 出现的基础,那么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推动它走红的核心动力。

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 " 智能化焦虑 ",别人有,我也得有。

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 有没有智驾 " 正在成为车主之间的新话题。在车友群、社交平台上,讨论自动泊车好不好用、高速 NOA 省不省力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家庭购车决策中,有没有智驾功能也成了重要考量因素。

这种氛围让部分没有智驾功能的车主产生了焦虑感,不是真的需要智驾,而是担心 " 别人有我没有,显得我的车落后 "。

这种焦虑本质是技术迭代期的认知落差,部分消费者还没完全搞懂智驾到底有什么用,但已经先将智驾等同于先进、高端。就像智能手机初期,有人买智能手机只是为了跟上潮流,而非真的需要智能功能;现在的 " 山寨智驾 ",也是类似的逻辑。

小红书的用户评价很能说明问题:有博主开了他爸的车,看着有激光雷达,可 NOA 始终用不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装了假的激光雷达罩。

这暴露了一个真相:对部分消费者来说," 让别人以为我有智驾 " 比真的有智驾更重要。这种符号优先于功能的消费心理,正是山寨智驾能存活的土壤。

" 山寨智驾 " 看似只是消费者的自娱自乐,但背后潜藏的风险与对行业的冲击,远比想象中严重。

最直接的风险是误导他人,威胁道路安全。

智驾符号的核心功能是传递车辆状态信息,比如蓝色智驾灯亮时,代表车辆正在开启智能驾驶模式,其他道路使用者会据此判断前车的行驶逻辑,从而保持安全距离。

但山寨智驾符号完全打破了这种信息对称。当一辆没有智驾功能的车装了小蓝灯,其他司机看到后可能会产生误判:比如以为前车会自动规避障碍物,从而放松警惕;或者以为前车会按照智驾逻辑行驶,结果前车突然急刹、变道,导致追尾事故。

对投入巨资研发智驾技术的车企来说," 山寨智驾符号 " 是一种技术侵权—— 车企花几亿、几十亿研发智驾系统,设计专属的智能标识,目的是通过技术差异化建立品牌护城河。但山寨商家花几十块钱就能模仿这些标识,让消费者无法区分真智驾与假智驾,这无疑会稀释车企的技术价值。

以比亚迪 " 天神之眼 " 为例,这个设计原本是为了突出比亚迪智驾的技术优势,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比亚迪的高阶智驾车型。但当山寨天神之眼泛滥后,消费者看到这个标识时,会疑惑 "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从而降低对品牌技术的信任度。

目前,国内对于 " 山寨智驾符号 " 这类智能标识改装,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而电商平台对这类商品的监管也相对宽松,多数卖家只标注 " 仅供装饰,不具备实际功能 ",但无法阻止消费者购买使用。

这种监管空白导致 " 山寨智驾 " 处于灰色地带:既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就是,山寨件泛滥,安全风险得不到控制。

另一方面," 山寨智驾 " 配件的走红,也是汽车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阵痛现象。它证明当下智能化仍旧是 " 稀缺品 ",部分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仍停留在符号层面。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此 " 赶尽杀绝 ",随着技术的普及,现在需要靠小蓝灯假装智驾的车主,或许再过两年,全价位车型就能标配真 L2;现在粘在车头上的仿真雷达罩,未来会被原厂标配的激光雷达取代。

就像十年前山寨豪车车标的潮流,最终随着自主品牌设计崛起、豪华车价格下探而消失;今天的山寨智驾符号,也会被智能平权的浪潮拍在沙滩上。当智能不再是需要伪装的稀缺品,那些闪烁的山寨小蓝灯,自然会从车顶消失,它们不会被当成智能的证明,反而会成为 过时的玩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众泰sr9 macan 众泰 激光雷达 雷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