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宁工作室 前天
中国方案重塑全球汽车安全基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5 年 10 月 15 日,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目光聚焦中国上海——中汽中心与全球新车评价规程(Global NCAP)在这里联合主办 2025 世界 NCAP 大会。

作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顶级活动,本届大会汇聚多方核心力量——全球 9 个国家和地区的 NCAP 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等行业专家齐聚会场,共同商讨汽车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碰撞测试标准、安全技术创新应用等,这些都是关乎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议题。

大会现场,全球 NCAP 组织一起发布《NCAP 上海宣言》。宣言承诺通过推动车辆安全标准升级、确保信息透明度、促进合作交流、提供支持协作等措施,为实现共同愿景持续努力。

作为全球 NCAP 家族里唯一中国成员,中汽中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也参与其中,体现了中国在推动全球汽车安全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放合作的态度。

帮宁工作室认为,时隔 11 年,中汽中心再次主办这个全球顶级汽车安全盛会,背后折射中国汽车安全产业十年蝶变,是中国汽车安全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阅。

2014 年首次主办时,中国汽车产业尚处于转型初期,C-NCAP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核心评价规程,仍以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完善自身标准为主,在全球体系中处于追赶者位置。

历经十余年深耕,2025 年的中国已完成角色蜕变。一方面,C-NCAP 评价体系跻身全球 NCAP 第一梯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在智能驾驶安全、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等新兴领域,中国率先探索并构建与国际协同的测评体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

19 年被动安全深耕、6 次标准升级换版、2000 余次碰撞试验、覆盖 580 款热销车型;推动核心安全装置普及、丰富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助力民族品牌出海," 零愿景 " 目标……从 C-NCAP 近 20 年发展关键词中,能清晰看见汽车安全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

全球新车评价规程主席   Iain   Cameron 在现场表示,作为全球社群,NCAP 的实力明确,将通过提升安全标准、鼓励创新,推动汽车安全与安全出行。" 但我们必须承认,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安全差距依然宽阔,需要共同担责弥合。"

在大会演讲中,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回顾了中国汽车安全事业的发展历程。

"C-NCAP 自 2006 年启动以来,经过 6 次升级换版…… 2025 年 NCAP 年度测试中,18 款 5 星车型中有 13 款为中国制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的产品选择,更通过标准互认技术共享,推动了全球汽车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安铁成说。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的突破,也为安全创新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1300 万辆,产销量连续 10 年居全球第一;2025 年 1-6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 82.6%。

与此同时,电池安全、自动驾驶伦理、数据安全等新课题不断涌现,而汽车安全的中国方案,正成为全球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参考。

NCAP国方案

在中国,当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能满足多元需求的出行载体,谁在守住安全底线?答案是 C-NCAP ——它 19 年的成长,就是守护出行安全的中国方案。

1978 年,全球有了第一个 NCAP 体系,此后全球汽车安全评价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中国的 C-NCAP 不只是学习国际经验,更结合本土情况而创新,用中国智慧让区域安全标准能更好地与全球汽车安全治理体系对话。

2006 年,中汽中心 C-NCAP 诞生。它没有简单地照搬国际经验,而是像量身定制一样,把中国的道路特点、车主的安全需求揉进规程里。从一开始,它就带着中国思考,为全球汽车安全做点不一样的事。

C-NCAP 是中国唯一的全球 NCAP 成员

早些年,全球 NCAP 都在思考如何保护前排乘客,但 C-NCAP 发现,中国家庭出门时,老人、孩子常坐后排,后排安全绝不能忽视。于是,C-NCAP 成了全球第一个把后排乘员保护算进核心评价的 NCAP,不仅让中国家庭出行更有保障,还让 Euro NCAP 等国际机构看到了家庭场景的重要性,跟着优化了自己的标准。

到 2021 年,C-NCAP 又往前迈了一步,用更先进的 APLI 腿型测试行人保护,还明确了合格限值。没想到,这套更科学的方案,后来被 Euro NCAP 直接放进了其 2023 版规程里,标志着中国汽车安全测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参考样本。

如今,C-NCAP 完成 6 次大升级,建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跟国际接轨的高标准安全测试体系。

这直接促成中国汽车安全配置普及成果显著。比如,侧面安全气囊 / 气帘从 2006 年 30.7% 的配置率,逐步实现 2021 年 100% 全覆盖;驾驶员安全带未系提醒,从初期不足 90% 的配置率,跃升至连续多年 100% 标配;前排乘员安全带未系提醒,从 2006 年 39.8% 提升至 2012 年 95.2%,如今同样实现 100% 配置。

还有儿童约束系统(ISOFIX)固定装置,从 2006 年不足 30%,到 2012 年突破 95%,2018 年后彻底实现 100% 标配;电子稳定控制(ESC)也从 2012 年 73.4% 的配置率,成为当前所有车型的安全标配……

回顾 19 年发展,C-NCAP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始终贴着中国道路的实际脉搏走,依托中汽中心 CIDAS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搭建了一套能让安全技术持续进步的循环引擎。

看到事故数据中后排乘客防护不足,C-NCAP 就把后排安全纳入测试;发现行人碰撞风险较高,就升级行人保护测评项目……通过这些从真实事故中提炼的测试内容,C-NCAP 用星级评定传递给车企,后者就有针对性地研发侧碰防护、自动紧急制动等技术。

这些技术装到新车型上,消费者买到了更安全的车,而新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又将反过来优化下一轮测评——正是这样的循环,让 C-NCAP 的评价一直未脱离用户的实际出行场景,让中国汽车安全一步步升级。

" 我们凭借扎实的测评实践与创新成果,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安铁成在演讲中说。

" 作为中国汽车安全测评核心力量,C-NCAP 始终以‘中国根基、全球视野’输出前瞻性方案,为全球道路安全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主任李向荣在发言中表示。

未来已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正加速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面对这一趋势,C-NCAP 将从两方面深化实践:

一方面,拓宽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协同与技术交流,吸纳全球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优化测评体系,设定更严苛的安全标准,精准覆盖新技术场景下的安全需求,一步步向着 " 零事故、零伤亡 " 的终极目标迈进。

自主品牌共探 " 零事故 " 愿景

成立 19 年来,C-NCAP 一直推动中国车企在汽车安全领域持续进阶。从本次大会的多场讨论发言来看,比亚迪、奇瑞、赛力斯、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均以实际行动,展现安全研发实力。

" 我们紧跟 C-NCAP 开发脚步,不仅做好安全防护,更着力通过主动安全与自动驾驶开发避免碰撞;若碰撞不可避免,则做全工况验证,对所有 C-NCAP 工况开展大量仿真与开发验证,以全维度保护为用户提供充足安全保障。"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有忠在会上表示。

在研发投入上,奇瑞 2002 年启动 CE 仿真部门建设,2010 年建成亚洲最大碰撞实验室,中汽中心及其他研究机构提供重要支持。如今,奇瑞构建主动、碰撞、救援、电、健康、信息、功能等七大安全体系,累计诞生 28 款全球五星安全产品(2008 年推出首款,截至 2025 年 9 月),安全实力获国际认可。

徐有忠提出了安全研发四大核心方向:正视研发挑战、聚焦用户极限场景验证、联合多方开展事故研究、运用最新仿真技术提升开发水平。

过硬的安全实力成为奇瑞出海优势,过去 22 年里,它长期位居中国汽车出口榜首,2024 年出口 114 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出口突破 93 万辆。

赛力斯集团则以技术与体系构建,回应安全关切。今年 9 月 15 日,集团轮值总裁张正萍在央视晚会上,展示问界 M9 的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技术(减少 1440 个连接点,车身铝合金占比 80%),并推出行业首个 " 智能安全 " 体系,支持车辆自主泊车,重构豪华出行安全体验。

本届大会上,赛力斯汽车安全平台总经理石荡赫表示,全球汽车安全严峻形势,每年约 120 万人死于汽车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及衍生问题复杂度远超预期。

调研显示,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认知分化—— 2/3 认为其比传统汽车更安全;76% 因对新技术缺乏信心担忧安全,具体集中在电池、主动、健康、信息、隐藏式门把手等五大安全问题。

对此,石荡赫认为,行业已迈入基于工况与场景的智能安全新纪元,需摒弃孤立开发,构建多维安全矩阵,比如赛力斯智能安全系统分为生命(覆盖车厢内外所有人)、车身(应对进水、火灾)、健康(保障车厢健康)、隐私(全生命周期守护数据安全)等 4 个保护类别。

吉利汽车研究院安全技术开发部部长王鹏翔,则从行业趋势、企业安全发展阶段、未来安全开发方向三方面,阐述了吉利在汽车安全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他预测,未来几年 L3-L5 级自动驾驶将加速落地,车辆普遍具备不同程度的智能网联功能;从市场数据看,今年前 8 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 45.5%,共享汽车则预计 2030 年占中国出行总量 12%。

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给智能网联安全、新能源汽车安全及共享汽车安全带来新挑战。

王鹏翔表示,吉利汽车安全建设可分为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2008-2013 年的体系突破期,以 GTSM 为核心,在研发、生产、服务全体系推进安全建设,实现安全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二阶段是 2014 年起的技术融合期,推出安全识别圈理念。伴随博瑞、博越、帝豪 GL/GS 等 3.0 代车型落地,围绕事故发生的时间轴,实现安全技术的整合与应用。

第三阶段始于 2020 年,吉利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全域安全开发理念,推动安全预警系统向全场景拓展,进入全域安全的深化阶段。

第四阶段自 2023 年起,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迈入数字驱动的全域安全新阶段,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安全开发,开启安全发展新篇章。

" 吉利全域安全理念的核心目标,是生命零伤亡、健康危害零发生、财产零损失、隐私零泄漏,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守护出行安全。" 王鹏翔说。

对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25 世界 NCAP 大会不只是一场盛会,还像一座桥梁——让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平等对话、共谋未来。

在这场共赴中,所有人的愿景始终一致:构建一个无论地域与境遇如何,每个人都能受益于安全车辆、透明信息,并共同致力于实现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零重伤的世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c-ncap ncap 上海 技术创新 交通安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