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下限,全球范围内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 2021 年疾病负担研究,全球贫血患病率高达 24.3%,影响近 19 亿人。中国贫血患者约有 1.36 亿,学龄儿童贫血率也不容忽视。贫血不仅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感染率升高,还影响认知和运动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社会参与,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贫血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人口社会学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较难通过常规干预改变。饮食营养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 A、维生素 D、铁和锌与贫血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对剂量 - 反应关系研究较少。 孟德尔随机化作为一种利用遗传变异进行因果推断的策略,能较好避免混杂和反向因果影响,近年来对微量营养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针对贫血的研究仍有限。本研究结合中国湖南省的营养健康监测数据和多项国际大型 GWAS 数据库,系统评估了这些微量营养素对贫血风险的影响及其因果关系。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湖南省 NIPRCES 项目的 1725 名 6-17 岁学龄儿童横断面数据,收集了基础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户外活动时间及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维生素 A、25- 羟维生素 D、铁蛋白、锌)等相关指标,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及微量营养素的非线性关联。贫血按世卫组织标准定义,血红蛋白浓度根据年龄和性别分组校正。 二是使用公开的 GWAS 摘要统计数据,针对血清维生素 A、25- 羟维生素 D、铁指标(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能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及红细胞锌,采用二维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其与贫血的因果关系。分析过程中,通过多种稳健方法检测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及单个 SNP 的影响,且进行了反向 MR 验证因果方向。
横断面分析显示,贫血患病率约为 8.99%。户外活动时间≥ 30 分钟且每日或非每日饮用牛奶的学生贫血风险显著降低,分别降低约 47%-63% 和 38%-53%。而居住在农村地区、挑食及血清铁蛋白缺乏则显著增加贫血风险。
血清维生素 A 水平处于最高四分位组(≥ 0.44 μ g/mL)的学生贫血风险显著低于最低组,呈线性趋势。血清铁蛋白呈 J 形非线性关联,低于约 36.7 μ g/L 时贫血风险随铁蛋白升高显著下降,但超过该水平后风险下降趋于平缓。血清维生素 D 和锌水平与贫血无显著相关。
常见微量营养素水平与贫血风险之间的关联
MR 分析证实,基因预测的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水平与贫血风险呈负相关,提示其对贫血具有保护性因果效应。去除异常 SNP 后结果稳健,无异质性和多效性。血清 25- 羟维生素 D 初始 MR 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去除异常 SNP 后显示其可显著降低贫血风险,但效果较弱。血清维生素 A 和红细胞锌未显示明显因果作用。
综上,本研究系统揭示了生活方式因素和特定微量营养素对学龄儿童贫血风险的影响。适度户外活动和牛奶摄入可能通过增强总体健康和免疫功能,间接降低贫血风险。农村地区较高的贫血风险可能源于经济条件、饮食营养不足和学校条件限制。
维生素 A 与贫血的负相关关系可能与其在调节红细胞生成、铁代谢和免疫功能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维生素 D 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调节铁稳态,有潜在保护作用,MR 结果提供了新证据支持其降低贫血风险。铁蛋白和血清铁的因果性证据强化了其作为贫血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目标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1 ] Tang, J.; Tan, Y.; Chen, Y.; Wang, F.; Wang, T.; Sun, M.; Luo, M.; Chen, Y.; Wen, Y.; Li, Z.; et al. Vitamin A, Vitamin D, Iron, and Zinc in Relation to Anemia Risk: Observational Evidence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Nutrients 2025, 17, 3220. https://doi.org/10.3390/nu17203220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木白
●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