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姐看电影  前天
舒淇的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奈飞新剧《回魂计》最近刷爆欧美社交平台,各个平台都在嗑舒淇、尹浩宇的 " 姐狗 CP" 搭档,而她决定出演的原因竟然是," 入行那么多年没有演过家庭主妇,很新鲜 "。

今年,舒淇凭借导演首作《女孩》拿到釜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收获行业震动。

她领衔主演待映的电影《寻她》,于 2023 年入围第 25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金爵奖 " 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艺术贡献奖。

2025 年,舒淇年。

尽管这些年国内电影节越来越多,但创办于 1993 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是中国首个且唯一的国际 A 类电影节。

截至 2025 年,全球仅有 14 个国际 A 类电影节 ‌,权威性得到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认证。

从《寻她》到《回魂计》,舒淇在作品里越来越沉重地去承担 " 母亲 " 的深厚责任。

这些年,舒淇有一种返璞归真,开始用作品思考人生的倾向和深度,尤其女性命运。

《寻她》终于要上映了,而我有幸在两年前看过成片。

电影《寻她》

甘蔗农凤娣(舒淇 饰),和收甘蔗的商人甘港仁的太太林申,同时怀孕,在一场风雨交加中,同时生产。

暴风雨摧毁了村里的卫生站,两个女婴同时落水,凤娣拼死去救,只救上了一个。

寻她,寻的是另一个女婴的下落。

只救上来一个,那究竟是谁家的孩子?

凤娣在恍惚中听到有人上楼,女婴的失踪,是人为做局吗?

凤娣的疯狂和执着,能被重男轻女、传统守旧的乡下理解吗?

围绕那么多悬念,电影要拍的,是每一个人的态度——

" 寻找一个几乎可以判定溺死的女婴,值不值得。"

展开电影的几方立场。

叔辈父辈:" 你已经有一个女孩了,没必要大动干戈去寻。"

甘港仁劝说甘耀祖:" 孩子可以再生,男人事业为大,不要陪着女人儿女情长。"

凤娣苦苦坚守,执着到疯狂,因为——

当初她也曾是那个,被放弃的女孩。

电影充满悬念,不到最后一刻,真的不知道这个女婴的下落。

交织的众人态度,仿佛一场对 " 男尊女卑 " 信仰违逆者的 " 她杀 "。

" 重男轻女 " 的集体观念,如此下意识、无意识,巍如泰山,岿然不动。

《寻她》中,阻碍凤娣的从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她出生开始,全部的环境。

所有村民,都在质疑她为何要 " 对抗到底 ",因为 " 宽容 " 和 " 顺从 ",才是一种女性最重要的传统美德。

白客饰演的丈夫甘耀祖,他爱凤娣,但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会顾虑、懦弱、逃避、容易疲惫,与凤娣的坚定相比,真实的 " 一家之主 ",内在不堪一击。

甚至张本煜饰演的糖厂老板甘港仁,也并非简单的反面角色。

他口口声声说 " 算命先生让我得有一个孩子,接住财运 ",物化自己的骨肉,因为世俗意义的事业失败,才是他的恐惧和命门。

凤娣,像那个要逃出五指山的孙悟空,她注定被命运再压五百年吗?

电影里很打动我的一幕是,凤娣老公甘耀祖质问她。

" 就算找到了,她也不会重新活一遍!"

凤娣流着泪说:" 有没有可能是,我想重新活一遍。"

《寻她》,寻的从不单纯是一个女婴。

寻的是—个女性在传统陈旧观念里,在无人敢于反抗的村落,像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的希望。

电影跳出了 " 女性解放 = 反抗男性 " 的简化模式,它要带着每一个观众去寻找,在当下文化结构下,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导演陈仕忠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想批判个体,更想通过展现宗族制度、宗法观念对女性的压迫,揭示性别歧视的历史性与系统性。

那些厌女的男人,也许并非天生的恶人,只是被利益和传统观念异化的普通人。

舒淇作为 " 女孩 " 的时候,也活得很不好,那些故事的细节,太多媒体说过,我们就不再赘言。

她人生的编年史,也是 " 寻她 " 的隐喻。

她用电影做武器,实现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突围。

凭借敏锐的转型意识,通过几部关键作品层层蜕变,最终书写了华语影坛独一无二的 " 大女主 " 剧本。

刚入行阶段,她没有更多选择,但用演技,赢得了尊严。

1996 年,她包揽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与女配角。将嘲讽变成了一次剖析,以绝对细腻的演技,让观众看见美丽皮囊下的灵魂。

有了选择权后,她开始有意识选择角色,把自身独一无二的文艺气质,用电影的镜头雕琢与放大。

于是有了 1998 年,与黎明合作的《玻璃之城》。

她演绎的港大学生清纯知性,彻底洗刷印记,确立了文艺女神的地位。

2005 年,她在侯孝贤执导的《最好的时光》中一人分饰三角,横跨民国歌伎、60 年代撞球室小姐、当代歌手,尤其第二段 " 自由梦 " 的默片表演,眼波流转间道尽欲说还休的情愫。

这部作品让她斩获金 . 马影后,标志着演技派的无上加冕。

而电影终究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一个顶级女演员,是兼顾演技和商业号召力的。

2008 年开启的《非诚勿扰》贺岁档系列,她以笑中带泪的梁笑笑展现商业片号召力,再以 2013 年《西游 · 降魔篇》中霸气深情的段小姐,挑战经典。

这些角色证明她能在商业与艺术间游刃有余,包括奈飞选择她参演《回魂计》,也是因她的国民度,无可争议。

舒淇的进阶之路,是一次次主动选择与突破的成果。

2013 年,舒淇在拍摄《刺客聂隐娘》时,侯孝贤导演鼓励她自己写剧本、做导演," 从最想说的话开始写 "。

这成为她正式踏上导演之路的起点,随后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写作旅程。掌握主动权,讲述自己想说的故事。

从《女孩》到《寻她》,舒淇希望这些电影能拯救和抚慰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们。

她以作品为阶,将早年争议化为成长注脚,最终用实力改写了自身命运剧本,成就了真正掌握自己人生的 " 大女主 "。

时至今日,她一步一个脚印,靠作品让自己的人生开挂,在不堪的童年里开出璀璨的花。

而当她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走在曾经打湿自己的海边,《女孩》也好,《寻她》也好,她最后选择用电影的方式,把一个一个被搁浅的 " 女孩鱼 " 送回大海。

每一次,世界都用不同的声音对她说——

" 你不可能都救的,那么多条鱼啊,没人在乎。"

她也用自己的语言,无声回应着:" 这一条在乎,那一条也是。"

寻她,这个 " 寻 ",有了立地成佛的慈悲。

舒淇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 " 寻她 " 的电影,而最后,她真的夺回主动权,重新活了一次。澎 . 湃新闻给予《寻她》极高的评价。

" 茂密的甘蔗林既是南方乡村的地理符号,也是女性被压抑的生命力的隐喻,它们‘努力地向上生长,似乎想盖过什么’,恰如陈凤娣在男权社会的缝隙中艰难突围的生命姿态。"

电影里的凤娣,抱着空荡的襁褓在雨中呐喊时,雨水冲刷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是她作为 " 女儿 "" 妻子 "" 母亲 " 身份的枷锁。

电影外的舒淇,站在命运的疾风骤雨里,最终穿越风暴。

《寻她》里她演得太好,值得一个影后。

它也像一种命运和作品的草蛇灰线,互文生意。

杨千嬅为电影演唱了片尾曲《未晚》,好听,更加喜欢歌词。

" 时光从来不晚

就算和人群走散

路 还有下一段

也许走失了乐园

独舞 也自能狂欢

就算和世界走散

人自有牵绊

这天色终未晚。"

愿每个女孩,都不要弄丢自己,也不被命运丢在荒野。

如果有,请千万不要放弃。

坚定地,去找到她。

用一辈子也可以。

永远,未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舒淇 上海国际电影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