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0-17
东鹏饮料二度闯关港股:不缺钱的功能饮料龙头,在谋划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港股研究社

在激烈的存量竞争时代,绝大多数传统消费品牌为个位数的增长苦苦挣扎。然而,中国食品饮料的牌桌上出现了一些逆势高增长的品牌。

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农夫山泉和卫龙等公司依然交出了营收、净利双双狂飙的 2025 年 " 期中答卷 "。

如果仔细阅读这些公司的财报,就会发现,它们能够逆势增长,共同的秘诀是成功打造了 " 第二增长曲线 "。农夫山泉的茶饮料业务首次超越了传统包装水的收入;卫龙的蔬菜制品撑起了 60% 营收;东鹏饮料的新产品 " 东鹏补水啦 " 也在半年内创下了近 15 亿元的销售额,以 214% 的同比增长追平去年全年销售总额。

更加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资本市场。

今年,一场由新消费企业掀起的上市热潮,让港股消费板块持续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递交的招股书失效不久后,业绩势头正猛的东鹏饮料就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 "A+H" 两地上市。

从中报看,东鹏净利润同比增长 37% 至 23.75 亿元,现金流净额 17.4 亿元。账面资金充足、主业增长强劲,东鹏为什么还要执着冲刺港股 IPO?IPO 背后的目的,与持续高增长的业绩,有着怎样的关联?

从能量饮料到电解质水,大单品时代的第二曲线突围战

自诞生起的几百年来,一瓶饮料的关键价值通常被定义为 " 解渴 "。然而,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今天的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

从包装水与碳酸饮料主导市场,到茶饮、咖啡消费心智成熟,再到功能饮料甚至养生饮品崛起,产品的价值探索方向转向 " 健康诉求 " 和 " 场景体验 "。这种转变正在推动整个行业,从过去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同质化市场,进入了品类创新与品质提升的新阶段。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新兴赛道。近年来,无糖茶、功能饮料等细分市场正在以双位数的增速领跑。2025 年上半年,农夫山泉的茶饮料业务以 100.89 亿元的收入首次超越其传统支柱包装水;东鹏饮料的电解质水 " 补水啦 " 以超过 200% 的增长追平去年全年业绩。

其中,东鹏饮料新品重投入的战略无疑值得市场深思。与大部分核心品类增长乏力,从而转向新品类的品牌不同,东鹏核心产品 " 东鹏特饮 " 仍是市场上少有的增长产品。

从招股书来看,东鹏的营收在过去三年内几乎翻倍:从 2022 年的 85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158.3 亿元,净利润更是从 14.41 亿元增至 33.26 亿元。其中,占营收比重超八成的东鹏特饮,仍然是增长主力,并持续四年超过红牛成为中国能量饮料第一。

尽管如此,东鹏饮料毅然决然地力拓新产品,发力 "1+6" 多品类战略,尤其是在运动健康风潮下抓住电解质水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潜力,推出 " 补水啦 ",在短短一年内将其培育成占比近 14% 的第二大单品,进一步减少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俗话说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东鹏的产品战略更加说明,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是食品饮料乃至快消品行业在新兴消费崛起下的必然趋势。

补水啦崛起背后,是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 " 喝水 " 这件事的需求变迁,他们需要更健康的配方、更明确的功能、更能契合运动补水、日常保健等细分场景的产品。

除了东鹏饮料,农夫山泉的 " 东方树叶 "、卫龙的 " 魔芋爽 " 都通过创新性地捕捉市场空白,从而创造新的增长引擎。这些新品的崛起,共同反映了当前食品饮料行业的增长不再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精细化捕捉消费升级的机会。

因此,发展 " 第二增长曲线 " 已不再是可选项,高增长的企业都在从 " 依赖一款经典产品打天下 " 向 " 持续孵化爆款 " 转型。

那么,在众多传统巨头与新消费品牌的夹击下,东鹏补水啦为何能如此迅速地撕开市场缺口,它的身上又藏着哪些值得重视的成功因素?

新品变爆品,东鹏饮料的决心

东鹏饮料成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既得益于电解质水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是一套新品方法论的体现。

回顾近年来转型成功的消费品公司,几乎都遵循相似的逻辑:通过精准的趋势预判,挖掘健康化、细分化品类的机会;通过资源协同,将成熟业务的渠道与品牌资产为新品提供初期推动;通过创新传播方法,将品牌深深植入消费者的心智。

首先是战略层面,从趋势洞察到资源倾注。

随着消费者对高糖饮料的需求减弱,电解质水作为低糖、功能性饮品迅速迎合了健康生活风潮,成为传统饮品的有力替代。

东鹏饮料通过推出 " 补水啦 ",对新品的投入几乎视同主品牌。根据财报,公司上半年在渠道推广和广告宣传上投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 " 补水啦 " 作为重点新品,在品牌曝光与渠道激励中占据了可观比重。

当然,从战略到落地,渠道与执行的效率也是东鹏饮料 " 第二曲线 " 成功的关键。

作为功能饮料巨头,东鹏在全国范围内铺设超过 420 万终端网点,形成了从生产到交付的高效供应链闭环,为产品的快速流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智能冰柜(加油站覆盖率 70%)、直播电商(抖音销售额年增 130%)实现全域触达,帮助东鹏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触达面,通过精准的渠道管理确保了新品 " 推得动、卖得快 "。

最后,资源和渠道的优势是硬实力,精准的场景切入与关键词绑定也说明东鹏非常重视 " 软实力 " 层面的竞争力。

继东鹏特饮通过体育赛事和电竞 IP 强化 " 能量补充 " 场景后," 补水啦 " 也紧紧抓住了运动补水这一需求。通过赞助马拉松、羽毛球、电竞等活动,东鹏将 " 补水啦 " 与 " 高强度运动后的科学补水 " 紧密关联,逐步强化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专业、运动和健康形象。

例如,在乒超联赛中,东鹏在场馆设置补给点,还通过 LED 将 " 补水时刻 " 植入赛事。这种场景化的品牌传播,不仅帮助东鹏快速转化流量,更让品牌的价值内核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总之,东鹏 " 补水啦 " 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套 " 战略重押 - 渠道决胜 - 场景深耕 " 组合拳的胜利。无论是从趋势洞察、资源配置,还是从渠道效率、场景深耕,东鹏都展现出了系统性孵化新爆款的能力。

而从第二曲线中,市场也看到了东鹏饮料在存量竞争时代穿越周期、持续进化的野心,这或许也解释了公司为什么一定要去港股完成 "A+H" 两地上市。

全面扩张:新品培育与南下北上

在新兴消费浪潮下,正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消费品企业,仍然可以被视为 " 创业公司 "。

尽管东鹏饮料已经以 26.3% 的市场份额超越红牛,稳坐能量饮料市场龙头,但从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健康化和渠道升级的大背景来看,东鹏饮料仍需要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储备足够的资金和资源。

目前,东鹏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方面是明星新品 " 补水啦 " 仍处于 " 以利润换市场 " 的战略培育期,另一方面是全国化及海外扩张进入新的阶段。

先看新品,在电解质水这一新赛道上,东鹏采取了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并投入大量市场费用,以期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2024 年 " 补水啦 " 的出厂价为 2.26 元 / 升,远低于 " 东鹏特饮 " 的 4.31 元 / 升。这导致了 " 补水啦 " 及其他新产品的毛利率远低于东鹏特饮。

注:补水啦销量(吨)占总销量比重高于占营收比重

在 " 第二曲线 " 真正成长为可与主业比肩的稳定利润来源之前,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不可回避的。

与此同时,在市场方面,东鹏饮料正加速 " 北上 " 与 " 南下 ",努力打破市场区域局限。

国内方面加速 " 北上 "。比如,东鹏通过天津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强对华北地区的辐射。

" 南下 " 形容的是海外方面,东鹏已经通过经销商进入越南和马来西亚,并在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着手建立当地的供应链体系。

然而,对于能量饮料而言,东南亚显然不是一片有待开垦的 " 处女地 "。这片市场不仅是红牛的 " 主场 ",更是近年来全球消费品公司争夺的焦点。东鹏饮料要想在这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品牌建设、渠道渗透和产品本地化方面与全球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角逐。

在此背景下,冲刺港股不仅能为东鹏提供国际化的融资平台,更将成为品牌全球化的关键跳板。

港股作为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将为东鹏提供更加直接的海外融资渠道,支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和并购。而在香港上市本身,也是一种品牌背书,能够显著提升东鹏的全球品牌形象和公信力,这也是东鹏饮料迈向 " 世界级饮料企业 " 的重要一步。

未来,东鹏饮料的想象力也在于此,而持续输出多品类爆品,实现全球化扩张,都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

在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如何从 " 大单品单轨增长 " 走向 " 全球化增长矩阵 ",也是下个十年最具看点的故事之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农夫山泉 卫龙 东鹏 港股 招股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