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晚 8 点,天猫双 11 将正式开卖。这是第十七个双 11。
发明了双 11 的天猫,近年总在经受拷问:双 11 还能有什么新意?
今年,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再抽象。市场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两股浪潮,正在重塑电商行业乃至整个消费格局。
一方面,即时零售市场如火如荼,万亿增量市场释放出新的想象力;外卖与电商融合的大消费平台的势能开始显现。QuestMobile 数据显示,自淘宝闪购上线以来,淘宝 App 的月均 DAU 增长超过 5000 万,日均使用时长增长超过 20%。这是近年同期少见的流量高峰。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目光一次又一次聚焦到 AI。身为行业领先者的阿里预言了 " 超级人工智能 " 的前景,再次重申了 all in 的决心。电商是离 AI 最近的行业之一,背靠阿里技术底座的淘宝天猫自然备受瞩目。
刚刚结束的天猫双 11 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天猫总裁家洛反复提及 AI 和大消费的历史机遇,并表示平台将押注、投入。
站在大消费和 AI 两股洪流的交汇点上的双 11,外界最关心的,显然是如下三个问题:
1、闪购的流量,双 11 怎么接?" 大消费 " 将为双 11 带来有什么新红利?
2、AI 电商能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
3、以及那个老问题,双 11 已经办到第十七年了,它对品牌还重要吗?
今天举行天猫双 11 发布会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
01. " 大消费 " 如何促成新增长
根据 8 月底阿里财报电话会上的信息,淘宝闪购整体月交易买家数已达到 3 亿,较 4 月增长了 200%。这 3 亿人来到淘宝,不可能是只点外卖。社交媒体上不时就有用户调侃:打开淘宝本想点外卖,结果 " 不小心 " 清掉了购物车。
但这也带来新的命题,闪购的 " 泼天流量 " 怎么转化给双 11,远一点说,所谓的 " 大消费 " 战略,要怎么促成平台和品牌的持久增势?
发布会的信息中可以梳理出一条线索:线上线下、远场近场融合,将是今年双 11、乃至往后的 " 大消费 " 战略的关键着力点,而 88vip、淘宝大会员将成为承接新增量的关键。
今年夏天,已经有不少商家先行入局:仅 8 月,在淘宝闪购成交突破百万的品牌有 490 个、破千万的有 77 个。
新场景的增长势能也将在双 11 进一步获得检验:今年有 37000 个品牌 40 万家门店接入淘宝闪购、参与天猫双 11,即时零售将第一次为品牌贡献双 11 增长,大批品牌将开启远近场一体化试验。
天猫旗舰店和闪购的结合也很关键。即时零售被认为是 " 天猫旗舰店的新引擎 "。家洛介绍,很多品牌把线下门店系统、货品和线上旗舰店打通,他相信,半年的时间,这种新模式可以带来突飞猛进的效果。
先一步尝试的品牌已经看到一定成效。比如迪卡侬,208 家线下门店和天猫官旗打通,直接带动 7 月在淘宝闪购成交破千万。再如自行车品牌喜德盛,它采用 " 线上下单、线下自提 " 的形式,消费者同时享受线上优惠和线下体验,上线闪购第四天日销售额就突破 300 万元。在发布会现场,无印良品相关负责人透露,新财年其整合了电商和即时零售部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近期平台用户策略的调整迹象,似也在为远近一体铺路:有业界人士观察到,夏天结束后淘宝闪购逐步将策略重点放到拉客单、提利润上,稳固住的这一部分用户,恰是高度匹配品牌商家的客群。
如果说即时零售是增量的活水 " 源头 ",那么平台会员体系则更像是 " 枢纽 "。从家洛、处端在发布会现场的分享内容看,对 " 枢纽 " 持续投入,是释放 " 大消费 " 潜能的关键解法。
长期以来,稳定增长 88VIP 会员一直淘宝天猫最核心的用户优势:天猫相关数据显示,88VIP 的购物年度确收金额是非会员的 9 倍;天猫定义的头部品牌,有 55% 以上的生意由 88VIP 贡献。
88VIP 现在规模 5300 万,已连续多季度双位数增长。理想中大消费平台涵盖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消费需求,88VIP 的增长空间只会更大,紧抓这部分日益增长的高价值人群,是再理性不过的选择。
今年 8 月刚刚上线的淘宝大会员,则让跨场景的大消费运营成为可能。用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平台总裁处端的话说,大消费平台的核心,是 " 全场景读懂一个人 "。大会员打通了饿了么、飞猪等生态权益,按照淘气值分出层级,是理想的人群和场景洞察窗口。
这种全面打通的营销策略也全面融入了今年天猫双 11:淘宝闪购已推出专门福利,88VIP 在双 11 期间点外卖可享天天 5 折;88VIP 消费券的投入规模更达到 500 亿元,相比去年的 300 亿元几乎翻倍。618 期间受到好评的 " 立减 85 折 + 九折消费券 " 等玩法也将延续。
此外,整个双 11 的跨场景营销会更加丰富,比如,用户在淘金币频道下单点外卖,可获得多至 1000 的淘金币,淘金币可在淘宝购物抵现。数据显示,类似的协同玩法自闪购上线以来已带来订单增长,初步验证了 " 大消费 " 模式在多场景下的增长潜力。
总体来看,今年双 11 投入规模更大、协同更深,将成为 " 大消费战略 " 的首次系统性检验。而在这场检验之后,大会员体系如何深化、闪购如何延展、品牌如何更精细化参与,也许将决定未来几年阿里在大消费赛道的走向。
02. AI 首次全面落地天猫双 11
除了是大消费场景的整合,今年双 11 还有一个要点,也成为发布会全场关注的焦点—— AI 首次全面落地天猫双 11。
AI 电商不是一个新概念。放眼全球,不少科技公司把 AI 的触角伸向了电商领域。比如近日,OpenAI 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号称 " 实现数十亿美元级的 GMV 只是时间问题 "。
但淘宝在 AI 领域的尝试其实更早,距离应用场景也更近。
8 月和 9 月,淘宝低调测试了两款 AI 搜索产品,AI 万能搜和 AI 助手。今年的双 11 发布会,更是一口气发布了六款 AI 导购应用,俨然把今年双 11 当成了一场AI 产品的应用大会。
最典型的场景在商家端。Agent 在商家端的应用有一定基础,已实现大幅降本增效。天猫相关数据显示,AI 数据分析累计生成超 1000 万份报告,获 85% 商家好评;品牌关心的广告投放更是 AI 的 " 舒适区 ",目前 AI 已让商家的投放 ROI 提升 12%。
而从今年双 11 开始,AI 或许就不再是几个维度的 " 降本增效 ",而要把经营链路重新做一遍。
家洛在发布会分享中着重讲了 " 押注 AI 产研 ",终极目标是 " 比市场更早预见消费未来 "。
这个说法很有诱惑力。支撑这未来想象的是一条完整的路径:
首先是重磅投入算力产研。家洛透露,算力提升让商品推荐的精准度大幅提升,购买转化率随之提升 25%。如今 AI 能够做到的不仅是 " 猜你喜欢 ",更细致到 " 你可能会在何时需要什么 ",极大拉长消费行为、趋势分析的周期。
家洛还在现场特别提及了智能优惠券系统。概括来说,就是借助 AI 能力,给合适的商品匹配合适的优惠、在恰当的时机、发给对的消费者。于消费者,优惠能精准给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于商家,购买转化能提升。试点期数据显示,AI" 智惠引擎 " 发券转化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 15%。
大消费平台语境下,这套系统的发挥空间更大。譬如,爱吃轻食的用户,可能是潜在的跑鞋消费者,一张跑鞋红包,会不会更易撬动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 11 投入的 500 亿,部分消费券就是通过 "AI 智惠引擎 " 发放的。
最吸引我们的是被升级为 " 智能态 " 的 3.0 版本天猫旗舰店,家洛称之为 "AI 时代的超级入口 "。透过这个入口,品牌能通过 AI 实时感知用户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展示与服务。这听起来炫酷,也让人期待商业前景。
消费者端,今年双 11,AI 在淘宝也已经可以充当购物助手,简单举两个例子:一个是 "AI 万能搜 ",和传统搜索不同的是,它能理解复杂需求,提供购物攻略;一个是 "AI 清单 ",用户可以 AI 生成自己的购买清单和心愿清单,还可以通过对话升级清单,找到一系列商品,而不是一个个挑。
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它们像是 DeepSeek 的购物专家版。换回行业视角,这些产品有朝一日将改变消费决策——它们一方面帮用户更好地找到商品,也一方面帮商家更好地找到用户。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称,淘宝要做 " 好用的 AI"," 我们希望 AI 能让消费者更自由表达购物需求,也能让商家更精准触达用户 "。淘宝应该是最有底气说出 " 做好用的 AI" 的电商平台。
如果若干年后,AI 会改写电商的运转模式。而今年双 11,或许就是一个开端。
03. 一个承上启下的双 11
最后回到关键的那个问题:双 11 对品牌还重要吗?
整场发布会都在讲大消费、讲 AI,但不难听出,它暗含的主线,是在给品牌描绘未来增长的路线图。
从诞生之日,双 11 就不仅是一个购物节,更是新商业模式、新技术的舞台。无论是大消费场景的整合,还是 AI 应用的首次大国民落地,品牌很可能积攒下决定未来经营战略的方法论。
从这层意义上讲,第十七个双 11,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过往的唱衰双 11 的声音,归结起来无非是双 11 增长乏力、没有想象力。
人们倾向于把大促简化为 " 大甩卖 ",在所谓 " 消费降级 " 的时代,品牌拼不过白牌,大促于是成了负资产。
但数据告诉我们,现实并非如此。不久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进行了 " 中国线上消费指数 " 课题,以量化监测中国消费品质变化。在追踪了近三年的数据后,团队发现,每到 618 和双 11 大促的季度," 尽管无品牌商品、底部品牌与优质品牌商品同时降价,但从数据结果看,优质品牌的相对销量提升更多 ",也就是说,每到双 11 这样的大促节点,不仅消费总量增长,而且高溢价的品牌商品的成交额更多,大促是所有品牌商品不可错过的必争之地。
其实双 11 扮演的角色也远不止推动品牌销售爆发。过去十几年,双 11 实际上改变了品牌成长的路径。举例而言,几乎每年天猫双 11、618,都会跑出一批 " 黑马 " 品牌,它们透过大促为人熟知,往往经由三到五次大促的淬炼走向成熟。双 11 是由数字化平台主导的全新场域,带来传统商业形态无法比拟的曝光,品牌能以所未有的效率论证商业模式、打出消费者心智。
纵观历年双 11,我们也不难发现,双 11 往往承担承上启下的功能:平台当年的主战略,在 618 阶段性验证,双 11 继续强化被证实有效、有价值的方向,再结合变化的市场格局,给下一个阶段定调。比如,今年 618,天猫首次公布剔除退款后的 GMV 指标,这是电商大促史上的第一次;据我们了解,这将是天猫长期关注的指标。这一指标未来很可能成为行业趋势。
切换到更宏观的视角,双 11 不仅对品牌关键,也始终是推动数字经济进程的关键角色:集中、庞大的算力需求,直接推动了云计算飞速迭代;双 11 的极限需求,倒逼电子支付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播电商、C2M 等新业态,也是经历了数次双 11 之后,被认证为成熟有效的新商业模式。
而今年双 11 再次站上潮头,这个大消费与 AI 的历史交汇点上的双 11,定会带来新改变。接下来,就看销量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