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 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去接手)。"10 月 16 日晚," 玻璃大王 " 曹德旺宣布辞去福耀玻璃董事长职务,由儿子曹晖接棒。值得注意的是,曹德旺本届董事长任期原本要到 2027 年 1 月。
这位引领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走向世界的企业家,在 80 岁高龄选择了提前主动转身。
曹德旺的退休并非突然决定,而是一场酝酿多年的战略性安排。在 10 月 16 日的公告中,福耀玻璃明确表示,曹德旺辞任董事长是 " 为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战略性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曹德旺在采访中的表述更为直白:" 早退一年他(指曹晖)多受教育一年。" 这句话透露出这位企业家的远见——他不仅要交班,更要为接班者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
在 " 接班人 " 问题上,福耀玻璃已 " 展开三年有余并取得良好效果 "。曹德旺曾明确表示新一代福耀人已展露出活力,自己 " 应退出企业家舞台 "。
曹德旺的退休安排系统而周全。他辞去董事长职务后,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及部分子公司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务,并被委任为终身荣誉董事长。
这种 " 退而不休 " 的安排,既保证了曹晖能够独立施展抱负,又确保了公司在过渡期能够获得必要的指导。
强劲的财务报告,为曹德旺的选择提供了底气。今年前三季度,福耀玻璃实现营业收入 333.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7.62%,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70.6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8.93%。
曹德旺对曹晖的接班培养堪称 " 狠心父亲式 " 的淬炼。他三次将儿子从舒适区连根拔起,车间、香港特区、美国各历练六年,用十八年的打磨,刻意不让他 " 舒坦 "。这番艰苦的轮岗,终锻造出既懂业务又能扛事的合格接班人,可谓用心良苦。
曹德旺也曾尝试过现代企业模式,先后引入两位职业经理人。但最终,他仍然选择了家族传承这条路。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位企业家宗庆后的 " 交棒 "。后者直到去世,还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和相关安排,加上特殊的家庭关系和复杂的公司股权结构,从而导致了后续的种种风波。
管理理念上,宗庆后时代的 " 人治模式 ",与宗馥莉试图推行的制度化改革产生了激烈碰撞。尽管娃哈哈集团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民营企业,但体外循环的宏胜系同样面临危机和发展困局。
曹德旺从容交班,为其他民营企业家的传承提供了启示。一是长期的规划与时机的选择。曹德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为交班做准备,让曹晖经历了从基层到高管、从国内到国外的全面历练。宗庆后对宗馥莉的历练,也是如此,但遗憾的是,他错过了交班的时间窗口期,病来如山倒,留下身后事。二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是平稳交班的关键。福耀玻璃作为上市公司,有着相对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权力过渡可以按既定程序进行。而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复杂,所有权与控制权错位,再加上家族内部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庆后留下的复杂局面。当宗庆后权威不再,宗馥莉也难以处理好各种现实问题。三是代际沟通与信任不可或缺。曹德旺虽然一度面临曹晖不愿接班的困境,但通过耐心沟通和适当放手,最终实现交班。事实上,宗庆后没有这个问题,宗馥莉显然是愿意接班的,但遗憾的是,她没有在宗庆后在世的时候,得到想要的答案,更没有机会得到像曹晖未来可能得到的指导。
耐人寻味的是,曹德旺和宗庆后是同龄人,前者出生年月为 1946 年 5 月,后者为 1945 年 10 月。他们也在同样的年龄,面临相同的交班问题,却得到不同的结局。
当下,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然而,传承并非易事。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82% 的家族企业二代 " 不愿意、非主动接班 "。这一数据揭示了民企传承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两代人在教育背景、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两代人的交替,也是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唯有理解传承的本质不仅是权力的转移,更是企业精神与治理结构的重塑,相关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就此而言,曹晖的接班也只是一个开始。在他带领下,福耀玻璃能否实现更好的发展,需拭目以待。
每经评论员|徐肖逍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 |何小桃
封面图片来源: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