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核桃用投资来为大脑 " 补充营养 "。
那个曾经靠 " 六个核桃 " 家喻户晓的养元饮品又出圈了,这次不是靠新的饮料而是他的" 跨界科技梦 "。
10 月 15 日晚间,养元饮品公告称,公司以自有资金向私募基金泉泓投资增资 10 亿元。增资完成后,私募基金总规模由 30 亿元增至 40 亿元,公司认缴出资额由 29.97 亿元增至 39.97 亿元,占比升至 99.925%。
对于这次加码的原因,养元饮品表示,为了对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进行适度、适时的投资,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公司于 10 月 15 日与闻名基金签署修订后的《芜湖闻名泉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私募基金募集规模由 30 亿元变更为 40 亿元,新增的 10 亿元出资额由公司认缴。
而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向,并非围绕其主营的核桃乳业务,而是可能投向更多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
今年中旬时,泉泓投资发出公告,向存储龙头企业长鑫存储投资 16 亿巨款一举出圈。到现在,养元选择再次加码十亿或许可以视为其 " 科技梦 " 的进一步延续。
企业跨界做 VC 已不是新鲜事。当传统业务增长见顶,巨额资金投向高科技领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养元饮品在公告中坦言,私募基金投资项目 " 与公司主业不具有协同性 ",是 " 纯粹的财务性投资 "。二级市场对半导体概念的追捧,已推动养元饮品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这场跨界豪赌的未来依旧充满未知。随着全球 VC 市场向 " 硬科技 " 集中,这场关乎养元饮品未来的投资实验,刚刚拉开序幕。
亏本投资硬科技
养元做投资并不是在近一段时间刚刚开始,此次增资的泉泓投资成立于 2021 年 5 月,由养元饮品与北京闻名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彼时,该私募基金募集规模为 30 亿元,闻名基金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 300 万元,养元饮品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 29.97 亿元。2021 年 6 月 2 日泉泓投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了备案登记。
根据公告,本次增资款项将用于私募基金对其他项目的投资,不再对目前已投资项目追加投资。
根据企查查显示,目前为止泉泓投资共计投了七个项目,包括曦望 Sunrise、
长江存储、紫微科技、紫光华智、衡川科技、瑞浦兰钧、新潮传媒。其中,除了新潮传媒以外,另外六家皆是硬科技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行业。据公告披露,目前泉泓共计投资了 29.54 亿元。

也就是说,养元第一次出资的 29 亿资金在四年内基本全部投完,此次再次加码十亿也意味着养元将继续加码投资。
养元的投资业务是舍得下血本的,2023 至 2024 年,其净利润为 14.67 亿和 17.22 亿。也就是说,养元是拿出了整整两年的公司净利润去参与投资。
分项目来看,7 个项目中五个项目投资金额都过亿万,长鑫存储更是一举投资投资 16 亿,出手大方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从投资数量来看,这几年恰逢资本寒冬,2024 全年仅 13.9% 的机构完成至少 1 次投资,超八成机构未出手项目。但养元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 年依旧在频频出手。
不过,虽然投资项目多且大,但泉泓投资近年的业绩却不佳。2024 年,泉泓投资净利润为 -903 万元,2025 年上半年,泉泓投资净利润为 -28.89 万元。

说起来,养元的投资风格其实一句话就能归纳:什么行业火就投什么。之前的新能源锂电池、人工智能、传媒,再到现在的半导体。
但对于投资机构而言,等一个行业火了再去布局往往已经晚了,要面临很高强度的市场竞争和同行内卷。所以导致这几年基金一直在赔,这也是一个消费企业去跨界搞投资的致命硬伤,其本身做投资并不专业,难以匹敌专业机构。
根据财报信息,在 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养元饮品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始终在 70 亿元至 105 亿元之间高位运行,其中银行理财等产品占据了主要部分。
不过,这类偏向保守的理财方式所带来的回报并不突出。2022 年,公司投入 105.3 亿元用于理财,实际收益为 2.285 亿元,年化收益率约为 2.17%,仅与当时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大致相当。
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养元饮品逐步将目光转向风险更高、同时潜在收益也更显著的股权投资领域。例如早在 2016 年,公司就曾出资 7.5 亿元参与设立中冀投资,借此进入房地产债券、不良资产以及股权类项目。
从基金、理财产品到股票投资,养元饮品在前几年确实从投资中获取了一定收益。2019 年至 2021 年期间,公司投资收益分别达到 4.64 亿元、3.9 亿元和 3.41 亿元。
然而从 2021 年开始,其投资收益出现大幅回落,当年收益仅为 219.61 万元。进入 2023 年和 2024 年,公司投资甚至出现亏损,收益数字分别为 -1.29 亿元和 -1.26 亿元。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对瑞浦兰钧的 8 亿元投资。截至 2024 年末,该笔投资的账面价值已降至 5.94 亿元,累计亏损达 2.06 亿元。而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但是资本嘛,大赚大赔如潮水,而且目前来看,养元的投资业务虽然亏损但还是很好的发展前景。
从行业来看,目前养元投资的这些企业皆是硬科技,本身存在回报周期长。而其中又多是在 A 轮和 B 轮的 VC 阶段中参与进去的早期投资,因此对于回报这一方面还需要一个耐心的等待过程。
在这些投资项目中最出彩的莫过于长鑫存储。
2023 年 12 月,该基金以货币出资方式,对长控集团增资 16 亿元,取得长控集团 0.99% 的股份。要知道养元 2024 年的净利润 17.2 亿,此次 16 亿元的投资相当于 2024 年净利润的 93%。
该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是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而长江存储是国内存储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长江存储官网的介绍,该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7 月,总部位于武汉,是一家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存储器 IDM 企业。在养元进行增资时,长控集团的估值就达到了 1616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长鑫存储在前不久正式开启了 A 股的上市辅导,IPO 在即。这也意味着或许养元或许将收获一个颇丰的回报。
归根结底,是六个核桃卖不动了
话说回来,做饮品起家,一瓶 " 六个核桃 " 火遍大江南北,养元又何必跨界做投资,费钱又费事呢?
说到底,养元的砸钱还是不想把鸡蛋都放在核桃乳一个篮子里。
前不久,养元饮品公布了 2025 年半年度的财务报告。与过去相比,这份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营业收入为 24.65 亿元,同比下降 16.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44 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 27.76%。
数据背后透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曾经年销售额接近百亿、被视为行业奇迹的核桃乳产品,其市场吸引力正逐渐减弱。
正是这一核桃乳产品,在过去一度实现近百亿元的年销售额,不仅成就了 " 前衡水首富 " 姚奎章的百亿财富,也支撑起公司超过 300 亿元的市场估值。
正所谓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饮料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养元陆续推出了燕麦奶、椰奶等植物基新品,但这些产品似乎并未激起太大水花。与此同时,曾经的现象级大单品 " 六个核桃 ",如今更多只是作为消费者记忆中的一种怀旧符号存在。
2025 年上半年,养元饮品在全国七大销售区域——华东、华中、华北等——的业绩均出现下滑。尤其是东北、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下滑幅度最为显著,分别为 40.64%、36.62%、22.35% 和 19.63%。除西南地区外,其余区域也普遍呈现双位数降幅。
即便是在传统销售高峰的第一季度,公司业绩也出现罕见下跌:营收降低 19.7%,为 18.6 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 26.95%,为 6.42 亿元,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这样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其核心产品所面临的市场挑战。
为应对颓势,公司选择增加营销投入。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上升 3.73%,达到 3.3 亿元,这也是近年来公司首次在广告预算上明显加码。
不过,这一策略并未取得理想效果。销售费用率从 10.81% 上升至 13.37%,反映出单位营销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正在减弱。
引人关注的是,在营销支出上升的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同比下降 11.2%,仅为 1836 万元。
事实上," 重营销、轻研发 " 的现象在该公司并非偶然。统计 2021 年至 2024 年的数据可见,公司销售费用累计超过 32 亿元,而研发总投入仅为 1.55 亿元,两者之比超过 20:1。
这种长期失衡的资源分配,折射出养元饮品在战略定位上的根本性问题。在饮料行业快速更迭、新品频出、消费者口味不断变化的今天,仅依赖营销推广难以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说到底," 六个核桃 " 面临着卖不动的窘境。当前市场表现已经敲响警钟,仅靠追加营销投入难以有效阻止消费者的流失。如果养元饮品希望重新找回增长动力,就必须从战略层面做出调整,将更多资源投向产品研发与创新领域,这才是应对行业变局的长久之计。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养元饮品也做出了一些尝试。
公司曾陆续推出多款细分产品,例如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养生系列、定位高端市场的五星系列、主打健康概念的无糖系列,以及瞄准学生和白领的 2430 系列。
但从实际业绩来看,这些举措并未有效缓解主营业务的压力。于是,这家以 " 六个核桃 " 闻名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多元化投资,试图从中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投资业务,也因此被视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方向之一。
跨界搞投资,是门技术活
说起来,这几年企业跨界投资已从个案跃升为一种潮流。
不止是养元饮品,另一家食品企业金字火腿也走上了相似的跨界投资之路。9 月 22 日晚间,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计划以不超过 3 亿元的资金,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取中晟微电子不超过 20% 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中晟微电子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财务数据显示,2024 年该公司营收仅为 20.49 万元,净亏损达 3882.61 万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 51.11 万元,亏损额为 2307.42 万元。
事实上,这已不是金字火腿第一次尝试跨界。但从过往经历来看,其跨界投资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据公开报道,该公司早在 2013 年就出资 8775 万元收购浙江创逸 67.5% 股权,进军稀土领域;2015 年,又分别斥资 1.2 亿元和 1.26 亿元参股浙江网商银行与上海晖硕,布局移动电商;2016 年,公司以 200 万元收购浙江东润 10% 股权,涉足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同年还通过收购及定增方式持有中钰资本 51% 股权,进入医药医疗健康行业;2023 年,为突破主业瓶颈,公司再度跨界,以 4.01 亿元入股浙江银盾云科技有限公司,切入算力赛道。
然而,这些多元化的投资并未带来显著收益。其中,受中钰资本亏损拖累,金字火腿在 2018 年出现 843 万元亏损,随后宣布回归火腿主业。其在算力领域所持的银盾云 12.28% 股权,也于 2024 年以 4.28 亿元转让给笠恒投资。
类似情节也在其他企业上演。今年 8 月 13 日晚,贵州烟标龙头企业永吉股份发布公告,拟收购特纳飞控制权,并计划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当时收购价格尚未确定,永吉股份及其债券、可转债自 8 月 14 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 10 个交易日。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仅仅过了十四天,这场重大资产重组便宣告终止。
8 月 27 日晚,永吉股份发布公告称,经过多轮协商谈判,各方一致认为短期内实施该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尚不成熟,决定终止收购南京特纳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控制权的计划。这也意味着,其 " 造芯 " 梦想在短短两周内便无奈折戟。
说起来,养元、金字、永吉都在搞跨界投资,但目前来看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总结原因或许是因为跨界的幅度太大太快了。
从消费企业起家去跨界投硬科技、医疗等行业导致其跨界投资战略不清晰并缺乏专业能力。
而且资源分散与整合困难同样不容忽视。金字火腿 2013 年,公司耗资 8775 万收购持浙江创逸投资有限公司 67.5% 股权,并间接拥有多座煤矿资源。2016 年,它以 4.3 亿的对价受让中钰资本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3% 的股权,进入医疗领域。
2023 年 12 月,公司又以 4.01 亿认购浙江银盾云科技有限公司 12.2807% 股权,跨界算力领域。从结果来看,金字火腿的多次跨界并不算成功,对业绩的提振作用有限。
被投企业的持续亏损更直接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永吉股份 2021 年以 1.07 亿元获得上海埃延半导体 51% 的股权,然而这笔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
2022 年至 2024 年,埃延半导体净利润持续为负,累计亏损超过 3400 万元。截至 2024 年底,其营收刚过 500 万元。
养元饮品也不例外,虽然多次跨界,但其投资收益对利润的贡献 " 时好时坏 "
反观蜜雪冰城,前不久以 2.97 亿元总价拿下鲜啤福鹿家 53% 股权,将业务从现制茶饮、咖啡延伸至酒精饮品领域。
这种低纬度且与主业保持一定关联的跨界保持了在饮品赛道内的扩展,共享渠道和消费人群。
跨界投资潮背后,是企业对未来的筹码。这场关于商业未来的布局,既需要资本的魄力,更需要战略的智慧。所以有时候,把步调放慢也未尝不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