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常年穿梭于各种新品发布会、体验过数十款真无线耳机的数码人,我不得不承认:TWS 耳机市场已经 " 卷 " 到了新高度。当这款名为 TWS 5 Hi-Fi 版的耳机来到我手中时,我最初是带着审视目光的——毕竟,在如今内卷的耳机市场,想要站在领先地位,需要更多真本事。但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这款耳机用实力让我感觉不仅仅是一款耳机,更像是一位 " 音乐伴侣 ",悄然融入我生活的每个场景。
外观:深海蓝的静谧之美
我拿到的是 " 深海蓝 " 版本。拆开包装的瞬间,就被它的颜值打动。充电盒采用深邃的蓝色调,光面材质在灯光下流转着微妙的光泽,既不失高级感,又避免了常见亮面材质容易成为 " 指纹收集器 " 的尴尬。
手感上,充电盒圆润小巧,轻松放入口袋甚至女生的小手包中。更重要的是,整机支持 IP54 级防尘防水,这种 " 无惧天气 " 的实用性,对通勤族来说简直是福音。耳机本体延续了 vivo 经典的 " 水滴小耳柄 " 设计,单耳仅 4.8g 的重量,佩戴时几乎无感。我连续佩戴三小时,耳朵也没有出现胀痛感,这得益于其优化后的耳柄结构和健康材质的防菌硅胶耳套,亲肤柔软的同时减少了细菌滋生风险。
音质:原声旗舰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款以 "Hi-Fi" 命名的产品,音质自然是重头戏。vivo TWS 5 Hi-Fi 版搭载了第二代陶瓷钨原声振膜,配合 4 重纳米镀层技术。实际听感上,最直观的感受是 " 通透 " 和 " 细腻 "。我用它聆听了古典乐《四季》和流行专辑《Midnights》,表现令人惊艳。低频下潜有力却不轰头,中频人声清晰自然,泰勒 · 斯威夫特的嗓音仿佛在耳边轻语;高频清亮却不刺耳,小提琴的泛音细节丰富。
这背后是 vivo 金耳朵声学团队与上海音乐学院声学大师团的联合调校。他们解构了 32 种乐器的共鸣特性,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声学密码编译进微型腔体,打造出 " 至臻大师音效 "。更难得的是,作为首款支持天玑平台 LHDC Lossless 无损传输的耳机,它实现了 3 倍于传统蓝牙的 990Kbps 传输速率,带来 CD 级 48kHz/16bit 无损音质体验。当我用vivo X300 连接使用时,音质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或者说 " 耳闻可辨 " 的。
降噪:都市生活的 " 静音键 "
作为早八上班族,降噪功能是我的刚需。vivo TWS 5 Hi-Fi 版的四麦自适应主动降噪系统,给我带来了惊喜。官方数据显示其降噪深度高达 60dB,降噪宽度达 5500Hz,可消除 99.9% 的生活噪音。在实际体验中,当我在地铁上开启降噪,列车运行的轰鸣声瞬间被削弱到可接受范围,周围人的交谈声也直接弱化。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自适应降噪功能。耳机能实时检测耳道与环境噪音,智能调整降噪深度。从嘈杂的街道走进安静的办公室,降噪强度会自动调节,避免了传统耳机需要手动切换的麻烦。AI 双通透模式同样实用。" 标准通透 " 适合日常使用,而 " 人声增强 " 模式让我在戴着耳机的同时也能清晰听到同事的交谈,无需频繁摘戴。
跨生态连接,个性化趣味
作为多设备用户,耳机的多设备连接能力对我至关重要。vivo TWS 5 Hi-Fi 版可以同时连接三台设备,支持安卓与苹果系统,音频自动流转。当我用平板看视频时,手机来电耳机会自动切换;挂断电话后,又自动切回平板。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彻底告别了手动切换设备的烦恼。
个性化弹窗是另一个亮点,自定义主题之后,每次连接手机时都会弹出专属画面,这种小细节让人会心一笑。更可通过 AI 绘画,输入关键词生成独特弹窗素材,满足个性化需求。
续航:告别电量焦虑
续航方面,搭配充电盒最长可达 48 小时,支持 5 分钟快充听 2 小时。我实测每天使用 3-4 小时(降噪开启),基本能做到一周一充。这种 " 忘记充电 " 的自由,在真无线耳机中难能可贵。
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体验,vivo TWS 5 Hi-Fi 版给我的感受是:它不是在堆砌参数,而是在打磨体验。从音质到降噪,从连接到续航,每个环节都体现出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在当前 TWS 市场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vivo 通过自研技术 + 生态融合的差异化路线,成功打造出了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它或许不是最便宜的选择,但绝对是值得考虑的 " 水桶耳机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