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年发展 各方面成果显著
据介绍,南开区在 " 十四五 " 期间,不断强化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引领,切实提升区域承载力、吸引力、影响力。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21 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 680 亿元。
这五年,南开区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建设,建立与国家部委、驻京高校院所 " 握手 " 通道,深化创新协同和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从单向疏解承接向双向融合相互赋能转变。加强与北京海淀区务实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科技协同、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建机制、搭平台、聚合力,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
南开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依托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聚集优势,抢抓天开园核心区落子机遇,加快发展动能从传统模式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天开园开园两年多来,南开区持续丰富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供给,做优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和硬件设施等环境支撑。截至今年 8 月底,核心区已累计注册企业 1626 家,落地 17 家基金。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19 家,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驱动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南开区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土壤,推动企业服务从政策支持向环境营造转变。在全市首创 " 首席服务官 " 工作模式,建立 " 一企一档一策 " 闭环服务机制,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被动受理变为主动靠前服务。南开区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项目盘活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创新市政公园市场化运营管理体制机制,长虹生态园完成文旅项目跨界改造。五年来,全区实现新增市场主体超 9.7 万户," 四上 " 企业达 1318 家,较 " 十三五 " 末增长 51%。
五年间,南开区厚植文化底蕴,深入践行 " 四个以文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建立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历史街区、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天后宫、李纯祠堂等国家级重点文物,用好戏剧博物馆、老城博物馆等文博资源,全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 104 项,持续举办非遗主题展,做优做强老字号品牌。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古文化街成为对外展示津派文化的重要窗口。2023 年以来,这里实现了 24 小时开放不闭街,并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 2025》优秀案例。南开区坚持树立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理念,全面提升双鼓(古)地区业态品质,引入 " 津港印象 " 和潞河督运巷项目,让河海文化横贯古今。" 十四五 " 期间,累计引进首店品牌 201 家,举办首发、首展等各类特色促消费活动近千场,承接大型赛事和演唱会 112 场。
" 十四五 " 期间,南开区坚持走好内涵式发展路子,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 " 关键小事 ",推动民生保障从基础兜底向普惠扩面转变。扎实推进 " 大城三管 ",西营门片区作为全市首批城市更新项目深入实施,天拖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紧跟落地,24 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惠及 4.9 万户居民。兼顾城市治理 " 面子 " 和 " 里子 ",持续出清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获评天津市碳达峰试点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 十五五 " 规划 突出 " 一核引领、全域创新 "
昨天发布会现场,南开区还公布了其 " 十五五 " 时期规划。
" 十五五 " 时期,南开区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 " 一核引领、全域创新 " 工作思路,建设全域创新区,以科技创新强根基,以产业创新壮筋骨,以改革创新提质效,以治理创新惠民生。
在空间布局方面,南开区将优化形成 " 一核两轴三区 " 空间结构,引导技术、人才、资金、载体等各类要素协同配置、联动发展,畅通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以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为创新引擎,以红旗路科创产业发展轴和卫津路创意文化体验轴构建科创文创双轴发展带,以西营门智能制造产业区、双鼓(古)地区津派文化魅力区、水上奥体体育竞技活力区构建科创文创特色产业区,形成 " 一核两轴三区 " 空间布局,既强化天开园作为全市创新标杆的引擎效应,又突出双鼓(古)地区和奥体文创辐射效应,通过双轴联动和三区协同实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文化创新、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
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南开区将聚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天津市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紧抓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机遇,提出重点发展 "3+2" 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所谓 "3+2",即重点发展科技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培育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固本、特色产业强基、未来产业育新,该区将构建起梯次分明、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南开区将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推动城区业态、功能、品质提升,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以高标准建设天开园核心区和全域创新区为抓手,建设创新、智慧城市;以南开区西部城市更新为抓手,建设宜居韧性城市;以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建设双鼓(古)地区和体育中心文化体育高地为抓手,建设美丽、文明城市。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明赓续、治理增效,牢牢稳住安全底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重中之重还将紧紧抓住当前全球创新变化的规律及趋势,即创新回归城市、回归中心城区的历史机遇,以天开园为核心区、引领区,建设全域创新区,即一核引领、全域创新。
记者 安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