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互联网医院 前天
药物基因检测是“智商税”吗?患者实话实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1 年中考结束后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里挥之不去的黑暗。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被情绪裹挟、无法自控的时刻,依然会让我心有余悸。

中考后的 " 不对劲 "

中考完后,我以为迎来的是轻松的暑假,没想到却是情绪失控的开始。

我变得整夜整夜睡不着,以前爱追的剧、爱打的球,突然都提不起兴趣,整天窝在房间里。更可怕的是,我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像一颗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在家里,只要一点小事不顺心,我就会大发雷霆,把身边的东西摔得满地都是。同时伴随着手抖的症状,并且还有自伤的行为。我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在当时,我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开始爸妈以为我是没考好闹情绪,轮番安慰开导,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状态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爸妈走访了解了很多渠道,最终带我去了正规医院的精神科。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后,医生告诉爸妈,我患上了中度焦虑伴有抑郁。听到结果的那一刻,我心里很复杂,一方面终于知道自己怎么了,另一方面又感到很绝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好起来。

换药的日子没有尽头

我们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药物治疗。

第一次开的药是丁螺环酮、舍曲林和舒肝解郁胶囊。我严格按医嘱吃,可刚吃没几天,剧烈的头痛就来了。那种疼痛让我难以忍受,感觉整个脑袋都要炸开了。

没办法,爸妈又带我去找医生。

医生听了我们的反馈后,调整了用药,换成了氟西汀、喹硫平和碳酸锂。吃了这些药后,身体上的一些症状稍微好了一点,手抖的情况没那么严重了,晚上也能稍微睡一会儿了。可是,我的情绪还是很不稳定,波动特别大,时不时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中,自伤的念头还是会冒出来。

爸妈很苦恼,难道还要继续换药吗?每一次换药都要经历两三个月的磨合时间,等待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可这两三个月对我来说,是日复一日的煎熬。看着我被副作用折磨的样子,他们眼里的无助和心疼,比我自己的痛苦更让我难受。

就这样折腾了半年,换了两次药,我的病情还是没稳住。第三次复诊时,爸妈红着眼眶跟医生说:" 能不能别再试了?孩子实在扛不住了。"

基因检测带来的希望

面对我们的恳求,医生建议给我做一个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能准确筛选出不适合我的药。爸妈觉得这事儿靠谱,当场就决定试试。

基因检测的结果出来后,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给我调整了用药,这次开的拉莫三嗪,阿立哌唑和托莫西汀三种药,我还是遵医嘱规律服药。

慢慢地,我开始感觉到了变化。情绪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起大落,看到妈妈收拾房间,我会主动搭把手;爸爸跟我聊学校的事,我也能耐心回应。手抖的症状几乎消失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妈妈很开心,她说:" 看到你慢慢好起来,我才真正觉得基因检测有用。如果没有基因检测,我们可能还在不停地换药、试药,你也要遭受更多的痛苦。"

休学与复学的艰难抉择

病情稳定后,新的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要不要复学?

那时候我刚上高一两个月就休学了,算下来已经在家待了一年。再不复学,不仅学业会落下,我可能会越来越害怕和外界接触。可爸妈又担心学校的压力会不会让我病情复发?

他们纠结了很久,甚至找医生反复咨询。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先去医院复查,让医生评估状态。

复查结果出来那天,医生笑着说:" 各项指标都很稳定,已经没有焦虑抑郁的状态了,可以尝试回归校园。"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哭了,那些黑暗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

回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虽然学习压力确实大,偶尔也会有不适应,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逃避。遇到难题时,我会主动问老师同学;情绪低落时,我会跟爸妈打电话倾诉。我知道,我已经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长胖了的 " 小烦恼 "

虽然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却长胖了不少。爸妈看着我日益圆润的脸庞,心里真是有点担心。毕竟,孩子还在长身体,如果太胖了,可能会影响他的健康。于是,他们就跟医生反映了这个问题。医生解释说,这可能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之一,但调整后的药物发胖的副作用很小,也有可能是孩子平时吃零食多、运动少导致的。

听了医生的话,爸妈就开始关注我的饮食和运动。还给我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我多参加体育锻炼。慢慢地,我的体重也得到了控制。

写在最后

回望这段经历,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爸妈。在我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伤害自己的时候,他们没有指责我,而是陪着我一次次去医院、一次次调整用药;在我害怕复学的时候,他们没有强迫我,而是耐心陪我做心理建设。是他们的爱,一点点把我从黑暗里拉了出来。

我也想对正在经历类似痛苦的人说:别怕,生病不是你的错,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总会看到希望的。就像我,曾经以为再也好不了,可现在也能正常上学、和朋友相处。你也可以的。

作者妈妈有话说

作为家长,这段陪孩子抗病的日子,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我特别希望,医生在明确精神疾病诊断后,能主动给家长介绍药物基因检测,不是强制要求,而是让我们多一个选择。

毕竟,试药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太煎熬了,每一次换药都是一次 " 赌 ",赌药物有效、赌副作用小。如果早知道基因检测能精准指导用药,孩子就能少受很多罪,也能更快地好起来。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一点参考,让孩子们少走弯路,早点回到正常的生活。(全文根据采访对象口述整理)

——好物推荐——

基因检测的打开方式,戳下面

添加医生助理获取更多内容

↓↓↓

「免责声明」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

点击关注,了解多一点,健康久一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基因检测 医生 中考 准确 规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