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 月 17 日讯(记者 徐赐豪)阿里在非核心业务方面 " 瘦身 "。
圆通速递昨晚(16 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10 月 16 日收到杭州灏月通知,出于股东自身发展战略和资金筹划考虑,杭州灏月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公司股份不超过 6845.1 股万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
公告显示,杭州灏月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内企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股东杭州灏月持有公司 3.1 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9.06%。
据圆通速递 2025 年半年报,杭州灏月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此外,圆通速递第二大股东为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9.08%。杭州灏月与阿里创投分别持有公司 5% 以上的股份,属于公司的关联法人,两者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截至今日(17 日)收盘,圆通速递下跌 3.62%,报收 16.5 元,以此计,本次拟减持股份市值约 11.29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杭州灏月今年首次减持圆通速递股份。今年 3 月,圆通速递公告称,股东杭州灏月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圆通速递股份不超过 0.69 亿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 2%。当时,杭州灏月持有圆通速递股份 11%。同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内企业的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 20.62%。
6 月 26 日,圆通速递公告,杭州灏月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公告显示,减持价格区间为 12.03 元 -12.69 元,减持总金额为 8.47 亿元。这意味着,杭州灏月在今年内套现近 20 亿元。
回溯阿里与圆通的资本过往,此次减持具有清晰的战略延续性。圆通速递 2024 年 1 月公告,阿里网络在 2023 年 12 月将所持圆通股份全部转让给新设的杭州灏月,完成持股架构调整,后者由此成为阿里系在圆通的资本代持方。从 2025 年初持股 11% 到此次减持后预计降至 7% 左右,阿里系对圆通的持股比例持续下行,但仍保持重要股东地位,显示出 " 适度退出而非清仓 " 的谨慎姿态。
阿里系的减持动作并非仅限于圆通。从整个快递物流行业来看,阿里正收物流行业的投资进行 " 瘦身 "。
据韵达股份的对外的持股数据显示,阿里创投持有比例从 2023 年末的 2%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0.71%;中通快递方面,今年 5 月底有消息称阿里正与投行接触,探讨通过可转换债券方式减持所持少数股权,虽尚未最终定论,但减持意向已明确。与此同时,菜鸟旗下品质快递丹鸟物流也于今年 7 月被申通以 3.62 亿元收购,完成从阿里体系的剥离。
" 这标志着阿里物流策略的根本性转变。"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 CEO 赵小敏向记者分析,阿里已告别通过持股绑定物流企业的模式,转而以服务质量为核心选择合作方。在他看来,这一调整并非局限于快递领域,而是阿里整体投资战略收缩的缩影,其在零售、家居电器、汽车等多个板块均在缩减投资版图。
对于减持背后的深层逻辑,赵小敏指出两大核心动因:一是回笼资金优化现金流,通过退出非核心资产补充资金储备;二是聚焦主业发展,将资源集中投向国内外电商、阿里云及 AI 等核心业务。这与阿里近期的业务动向高度吻合,其在 AI 导购、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投入持续加码,而物流作为配套服务板块,已无需维持高强度资本绑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