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电影 10-17
一只猫头鹰的野心:多邻国勇闯动画赛道,一切皆可成为IP宇宙?(深度观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多邻国不止教语言了

这只 " 疯癫 " 猫头鹰带你闯进动画新世界

文 | 羊羊

编辑 | 羊羊、小小树

那个天天催你学外语的 App,居然跑去拍动画了!

最近,语言学习应用多邻国(Duolingo)在其官方 YouTube 频道悄然上线了一部名为《最后的决战》(The Final Test)的动画短剧。

△ 动画短剧《最后的决战》

这部与知名动画工作室 Titmouse(代表作《爱、死亡和机器人》《星际迷航:下层舰员》)合作的五集动画,以日式动漫风格讲述了吉祥物 Duo 和它的小伙伴们如何守护 " 连胜纪录 " 的起源故事。

目前《最后的决战》前两集已经上线,每集时长只有 2 分钟左右,十分轻量级。

故事描述六名学习者在神秘空间中醒来,面对 Duo 的警告:"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让你的火焰熄灭。" 他们被迫展开一场全沉浸式的语言学习试炼,守护彼此与用户的 " 学习连续打卡 "。

剧集中,Duo 开口说话了,尽管语音只是 " 哇兵 - 哇兵 ",但剧组很贴心地将语音翻译成了字幕。

通过字幕我们知道,不管学习者多么不情愿,自我陶醉的 Duo 都要把这场学习试炼进行到底。

首集上线 3 天,YouTube 播放量已超过 140 万,评论区瞬间变成 " 大型玩梗现场 "。

我竟然在 GTA 6 上市前先看到了多邻国的动画。

妈妈:你在看什么?我:看一个绿色绑匪在说 " 哇兵 - 哇兵 "。

如果他们在愚人节加入那个 " 哇兵 - 哇兵 " 的语音,我就喝 20 加仑液态铀。

剧集结构:10% 前情提要,30% 新内容,60% 片尾。

显然,《最后的决战》不是一个严肃的叙事作品,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广告,那可就想简单了——擅长整活的多邻国正借此将 IP 战略再度升级。

当一个教育 App 开始生产自己的动画剧集,它的边界便从 " 教育科技 " 扩展到了 " 娱乐内容 "。未来多邻国还会进军哪些领域,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多邻国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官方简介是 " 玩儿着就能学 40 门外语的 App。你不打卡,过来挨打 ",一看便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品牌。

十年前,多邻国还只是个学习工具;十年后,它已经成了月活超 1.3 亿的全球文化现象。那只最初因为创始人 " 恶趣味 " 才诞生的绿色猫头鹰,现在成了全世界最脸熟的 IP 之一。

多邻国到底施了什么 " 魔法 ",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场让所有人都上头的 " 赛博游戏 "?

01 人格化 IP 运营:塑造一只让人又爱又恨的疯癫猫头鹰

一个成功的 IP,始于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多邻国深谙此道,其 IP 战略的核心,便是将吉祥物 Duo 从一个扁平的 Logo,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 " 虚拟伙伴 "。

Duo 的诞生颇具戏剧性。

据传言,联合创始人 Severin Hacker 极其讨厌绿色,于是另一位创始人 Luis von Ahn 和团队便 " 恶作剧 " 般地将吉祥物设计成了绿色猫头鹰。这种与生俱来的 " 叛逆 " 基因,似乎预示了 Duo 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邻国没有将 Duo 塑造成传统教育产品中温和、鼓励的 " 老师 " 形象,而是赋予了它 " 既可爱又有点疯癫 " 的复杂人格。这种人格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在产品内外得以展现。

比如 "PUA 式劝学 " ——当用户忘记打卡时,Duo 会通过 App 推送和手机小组件展现出从卖萌、哭泣到愤怒、威胁的连续情绪变化。诸如 "4 天没学日语了,你是想怎样?"" 最后机会!" 等文案,以一种幽默而带有情感压迫感的方式,在用户与 Duo 之间建立强烈的互动关系。

△ 多邻国 "PUA 式劝学 "

这种被用户戏称为 " 电子 PUA 大师 " 的互动,成功地将学习提醒从冰冷的通知,变成了与一个 " 缠人 " 朋友的日常拉扯。

再比如,多邻国官方尤其喜欢带头玩梗。在 TikTok、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多邻国官方账号让 Duo 的人偶模仿 " 科目三 " 等热门舞蹈,或是在评论区与用户进行 " 相爱相杀 " 的互动。

△ 多邻国官方在线玩梗

这种 " 鸟至贱则无敌 " 的姿态,打破了品牌与用户间的壁垒,让 Duo 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当人格设定深入人心后,多邻国玩了个更大的 " 戏剧性事件 " 营销。

2025 年初,多邻国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布 " 讣告 ",宣布 Duo" 去世 ",甚至煞有介事地更换了所有平台的头像和 App 图标,将 Duo 的眼睛改为 "X" 形。

这份声明写得一本正经又充满黑色幽默:

它可能是在等你上线学习时死掉的。

我们请求您不要在评论中分享您讨厌它的理由。

这场 " 死亡营销 " 迅速引爆网络,两周后,多邻国揭晓谜底:Duo 只是 " 假死 ",目的是为了激励用户完成学习任务来 " 复活 " 它。

△ 多邻国号召用户凑够 500 亿 XP(学习点数)复活多儿

这场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最终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获得了高达 17 亿次的曝光,并在单日成功唤醒了超过百万的沉睡用户。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用户召回活动,更是一次完美的 IP 叙事,将 Duo" 为了让你学习不择手段 " 的人设推向了极致。

02 社交的狂欢:将品牌变为流行文化本身

多邻国首席营销官 Manu Orssaud 曾如此定义多邻国的定位:

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那些用户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使用的娱乐类应用,比如 TikTok 和 Instagram。

为此,多邻国确立了 " 社交优先 " 的战略,即每一个营销活动都以驱动病毒式传播为首要目标。

据悉,多邻国建立了一套热点监控引擎,实时抓取全球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并迅速将 Duo 与这些流行文化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 " 蹭热点 ",而是基于对本地市场的洞察。

语言梗植入是多邻国最喜欢的玩法之一。比如在中国市场,多邻国推出的粤语课程融入了 " 行花街 "、" 叹早茶 " 等本土生活场景,甚至在课程中埋下了 " 阿珍 "" 阿强 " 等网络梗,让学习过程充满亲切感和趣味性。

△ 多邻国推出的粤语课程融入了本土生活场景

流行文化联动方面多邻国也从不落下。比如,在日本市场,多邻国结合大热动漫《咒术回战》,设计了与角色 " 两面宿傩 " 相关的课程皮肤。

当 Netflix 的《鱿鱼游戏》第一季热播时,多邻国观察到韩语学习需求激增 40%,于是在第二季推出时,与 Netflix 合作发起了 "Learn Korean or Else"(学韩语,否则 ……)的联名活动,完美契合了 Duo 的 " 威胁式 " 劝学人设。

△ 多邻国与《鱿鱼游戏》联动

再比如节日营销本土化。在中国端午节,Duo 被设计成可爱的粽子形象;在美国圣诞节,多邻国则与肯德基联名推出 " 油炸 Duo" 套餐。这些结合当地习俗的创意,总能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

△ 多邻国日本在涩谷推出了模仿 KFC 的特别活动「KFD」,全称 Krispy Fried Duo(脆皮炸多儿)

在 " 社交优先 " 策略下,多邻国对用户的运营也极为精细,并善于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

针对不同活跃度的用户,多邻国会推送截然不同的个性化内容:对高频用户,通过 " 好友小明已超过你 " 这类排行榜超越提醒,激发其竞争心理,打开率高达 78%;对沉默用户,则发送 " 猫头鹰葬礼 " 等情感化通知,暗示账号即将休眠,召回率也达到了惊人的 41%。

△ 多邻国给沉默用户发的短信内容

当用户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生成 " 击败全球 98% 用户 " 等极具炫耀价值的 " 战绩图 ",分享到社交平台即可获得游戏内奖励。

△ 多邻国战绩宣传图

这种官方与用户共创的模式,让 Duo 的形象在海量的 UGC 内容中不断被解构、重塑和传播。

03 技术赋能:AI 与游戏化造就 " 上瘾 " 体验

如果说前面那些骚操作是 " 外功 ",那技术就是多邻国留住用户的 " 内功 "。

多邻国首席营销官 Manu Orssaud 强调:

营销如果脱离了优秀的产品将毫无用处,我们希望产品本身如此令人愉悦和满足,以至于你每天都想玩它。

多邻国从成立之初就是一家由 AI 驱动的公司。其自有 AI 模型 "Birdbrain" 和对前沿大模型的应用,共同构成了其产品体验的基石。

△ 多邻国 APP 中的 AI 视频通话功能

利用生成式 AI,多邻国实现了课程开发的规模化扩张。2023 年,其课程单元从不足 1000 个跃升至 4000 个,到 2025 年更是超过 7000 个。仅用一年时间,就新增了 148 门语言课程。这种效率是传统人工开发无法比拟的。

AI 模型 "Birdbrain" 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的学习数据,掌握每个人的薄弱环节,从而动态调整题目难度,确保用户的答题正确率维持在 80% 左右。这个正确率被认为是最佳学习区间:太低会挫败,太高则无所得。

△ AI 模型 "Birdbrain" 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的学习数据

多邻国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 Duolingo Max,集成了 OpenAI 的 GPT-4 技术,提供了 " 解释我的答案 " 和 " 角色扮演 " 等功能。

△ 多邻国推出的 Duolingo Max 功能

其中,"Video Call" 功能允许用户与虚拟角色进行沉浸式视频对话,极大地提升了口语练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数据显示,英语学习者使用该功能的频次是非英语用户的两倍。

多邻国还将学习过程巧妙地设计成了一场 " 打怪升级 " 的游戏,通过精巧的游戏化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和留存率。

△ 多邻国 APP 中的 " 冒险模式 "

用户通过闯关解锁课程单元,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勋章、宝石等虚拟奖励。这种即时反馈和清晰的成长路径,让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上瘾。数据显示,有超过 800 万用户在多邻国连续打卡超过一年。

△ 多邻国排行榜

全球排行榜和好友挑战功能则满足了用户的 " 孔雀心理 "(炫耀和竞争)。

当看到自己的排名被好友超越时,强烈的竞争欲会驱使用户投入更多时间学习。正是这种机制,使得多邻国用户的日均学习时长超过 23 分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04 IP 宇宙的雏形:从品牌联名到构建内容生态

在稳固了核心用户群体后,多邻国通过一系列大胆的跨界合作,成功打破了教育行业的边界,将 Duo 的 IP 影响力辐射到更广泛的领域。

他们很清楚,游戏玩家是 " 抢夺用户时间 " 的主要对手,但也是最有可能转化的潜在用户。因此,多邻国选择与《王者荣耀》、《原神》等顶级游戏 IP 进行深度联动。

与《王者荣耀》的合作中,推出了 " 虞姬 × Duo" 联名皮肤,广告片中 Duo 标志性地劝学:" 今天一点单词都不背了是吗?",成功吸引了大量游戏玩家的注意并转化为学习者。

△ 多邻国与《王者荣耀》的联名皮肤

与《原神》的合作则更进一步,在游戏内设计了语言学习任务,玩家完成任务即可获得角色道具,实现了 " 学习即游戏 " 的无缝衔接。

△ 多邻国与《原神》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多邻国的品牌联名从不循规蹈矩,总是以创意和话题性取胜。

它与瑞幸咖啡的联名被包装成一场 " 世纪婚礼 ",推出 " 绿沙沙拿铁 " 和印有 Duo 屁股的 " 屁屁杯 ",相关周边迅速售罄,全网曝光量超过 10 亿。

△ 多邻国和瑞幸的 " 世纪婚礼 "

与电影《芭比》的合作,则以一句台词的形式巧妙植入,当 Ken 的 "doofy husband" 角色在学习西班牙语时,背景音正是多邻国的提示音。

△ 多邻国与《芭比》合作

多邻国并未满足于品牌联名,而是开始亲自下场,向上游内容创作领域延伸。

早在 2023 年,多邻国就为 App 中人气颇高的 " 哥特风 " 少女角色 Lily 推出了个人情景喜剧《Living with Lily》,试水角色 IP 的独立内容开发。

△ 多邻国角色 Lily 的个人情景喜剧《Living with Lily》

2022 年和 2024 年,多邻国先后收购了长期合作的动画工作室 Gunner 和 Hobbes,组建了内部的动画与动态设计部门,为其内容创作提供了强大的产能保障。

这一系列布局,最终导向了 2025 年 10 月这部《最后的决战》动画短剧的诞生。

结语:教育的终点是娱乐吗?

《最后的决战》的推出,对多邻国而言意义深远。

首先,这是一次精准的文化营销。动画用全日语配音,直接服务于新版日语课程的推广。

就像他们自己说的:

动漫点燃了很多人学习日语的热情。

通过拥抱用户热爱的文化,多邻国又一次和用户达成了深度共鸣。

另外,它让 IP 的世界观更丰满了。Duo 和它的小伙伴们不再只是 App 里的 NPC,而是有故事、有使命的 " 连胜守护者 "。这给未来的 IP 衍生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这也预示了多邻国未来的商业版图。当一个教育 App 开始自己生产动画,它的边界就从 " 教育科技 " 扩展到了 " 娱乐内容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基于多邻国 IP 的动画、游戏,甚至大电影。一个以 Duo 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正在慢慢形成。

从一只 " 疯癫 " 的猫头鹰,到一个可能拥有自己 "IP 宇宙 " 的文化符号,多邻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youtube 新世界 机器人 吉祥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