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正成为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日,上交所表示,将大力支持绿色融资,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融资,同时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的 REITs 项目上市。这一表态意味着,资本市场的绿色属性将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体系正迈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在助力 " 双碳 " 目标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标志着绿色金融正从理念导向走向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市场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超过 9500 亿元,存量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同时,多只基础设施公募 REITs 产品落地在上交所上市,涵盖新能源、环保水务、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覆盖绿色投融资、资产运营与收益分配的完整链条。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 " 投融资并举 " 的新格局下,绿色产业的资本成本正在明显下降,资金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除融资端外,监管层在 ESG 披露规范方面也正加快推进。上交所强调,将持续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强化 ESG 报告编制的合规性与可比性,并计划加大监管抽查与问询力度。未来,企业在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透明度将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和众汇富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遏制 " 漂绿 " 现象,还能引导更多企业通过真实披露赢得资本信任,为绿色投资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指数体系的完善也在同步推进。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正在持续丰富绿色与 ESG 相关指数,目前已发布百余条涵盖绿色能源、碳中和、ESG 综合评价等主题的指数,并基于这些指数推出了多种 ETF 及公募产品。据统计,相关基金产品规模已突破 700 亿元,绿色 ETF 产品数量超过 40 只。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类指数化产品正在成为机构投资者布局绿色资产的关键工具,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可持续投资的便捷通道。随着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持续完善,绿色投资将逐步从政策引导阶段过渡到市场自发增长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共振下,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也正进入关键时期。上交所提出,将推动优化绿色上市审核机制,支持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例如,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已吸引大批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企业上市,相关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稳步上升。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制度层面的创新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灵活的资本支持机制,正在形成政策、资金与技术协同推进的良性循环。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资本市场的绿色金融体系正与全球标准接轨。联合国、欧盟等机构正在不断完善绿色分类体系和信息披露准则,而上交所在推动绿色债券和 ESG 指数国际互认方面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和众汇富认为,这种国际化合作不仅提升了中国绿色资产的全球可投资性,也为境外资本参与中国绿色转型创造了新的渠道。在跨境投资加快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将成为吸引长期资金的重要抓手。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绿色金融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企业在 ESG 披露中存在数据缺失或口径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市场信任度。其次,绿色项目评估标准尚需进一步明确,尤其在能源、交通等高碳行业,如何界定 " 过渡性资产 " 仍需统一规范。再次,部分投资者对绿色产品的收益与风险认知不足,导致市场参与度有待提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要实现绿色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健全第三方认证机制,并引导社会资本形成科学的长期投资理念。
从长期来看,绿色金融的本质是以金融手段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交所此番举措既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制度保障。通过强化融资支持、完善 ESG 监管、拓展绿色产品供给,资本市场正加快构建服务 " 双碳 " 目标的金融生态。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过程不仅将助力绿色企业提升融资能力、降低成本,也将促使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加速减排、提升治理水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