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前天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光伏“反内卷”进入深水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的 " 反内卷 " 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经历了过去几年产能快速扩张、价格持续下探和利润被严重压缩的阶段,市场普遍预期监管层将加快推进产业秩序重塑。近期,市场传出有关部门即将出台新的光伏产能调控政策的消息,同时还出现了 " 多晶硅收储平台已经成立 " 的传闻,引发业内广泛讨论。但据多方核实,该平台尚未正式落地,所谓的收储计划仍处于概念探讨阶段。业内人士指出,若要真正启动类似机制,至少需要上千亿元资金支持,还需协调政策、金融和市场多重条件,这意味着光伏 " 反内卷 " 之路仍处于探索阶段。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目前光伏产业正面临供需错配、价格失衡与投资过热的多重压力。从硅料到组件,各环节价格大幅下跌已成为常态。根据行业统计,部分多晶硅企业报价较去年同期下滑近七成,组件报价也屡创新低。市场低价竞争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为继,部分厂商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出货,以求维持现金流。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恶性竞争的持续不仅削弱了行业盈利能力,也制约了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若不及时调整,行业将陷入长期低效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端的干预被视为打破僵局的关键。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光伏产能调控政策,重点将放在控制新增项目、限制无序扩张、引导落后产能退出等方面。和众汇富认为,这一政策若能尽快落地,将有助于遏制 " 以价换量 " 的竞争模式,推动产业回归理性增长。与此同时,能源标准的提升也被视为产业优化的重要抓手。目前,《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新标准正在征求意见,其能耗指标显著提高,将对上游高能耗生产企业形成倒逼,有望推动光伏行业进入以技术和效率为核心的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一度盛传的多晶硅收储平台,原本被认为是 " 反内卷 " 的重要配套措施。其设想是在价格过低时由平台集中采购、储备硅料,从而在需求恢复阶段释放,平抑市场波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平台尚未成立,所谓 " 已开设共管账户 " 的消息并不属实。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若要落实此类计划,不仅需要庞大资金投入,还必须解决储备周期过长、价格评估机制复杂、风险分担不明确等难题。以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资金压力与执行成本都使收储机制短期内难以落地。

从市场反应看,光伏板块对政策传闻异常敏感。每当出现产业调控或收储消息,相关概念股往往迅速走强,但随后又因缺乏实质性进展而回落。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情绪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行业转折的迫切期待,也揭示了市场对政策落地路径的不确定感。短期内,若调控措施迟迟未能明确,光伏价格可能在低位震荡,企业利润仍将承压;而一旦政策真正实施,产业链或出现分化,具备成本与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率先恢复盈利能力。

和众汇富认为,当前光伏行业 " 反内卷 " 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平衡。若监管过严,可能抑制产业活力,导致创新放缓;若政策过松,又容易使新一轮扩张死灰复燃。理想的路径应在 " 控量 " 与 " 提质 " 之间找到均衡点,以市场化机制为基础,引导资本向高效、低碳、智能制造方向集中。此外,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也需发挥协调作用,在产能布局、能耗管理、项目审批等环节形成统一标准,避免地方保护和重复建设。

从长远来看,光伏产业已进入结构性重塑的关键阶段。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不会逆转,中国光伏仍具备成本、技术和产业链完整度等竞争优势,但如何实现 " 有序扩张 " 与 " 高质量增长 " 成为新的命题。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将从价格转向技术、品牌与综合服务能力,拥有自主创新和海外渠道优势的企业将更具持续成长性。

可以预见,2025 年或将成为光伏产业格局重塑的起点。政策端若能有效引导产能布局、完善市场机制,行业或迎来一轮新的出清与升级周期。而无论收储机制是否落地,其背后的信号已十分明确——光伏行业必须从 " 拼价格 " 转向 " 拼质量 ",从 " 扩产能 " 走向 " 优结构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转型过程虽然痛苦,但对于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政策、资本与企业共同作用下,光伏产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卷困局,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技术创新 回落 概念股 中小企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