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L 同学
江西师范大学 商务英语 ( 跨国商务方向 )
GPA:84 雅思:6.5
主要经历
竞赛项目
公开课
工作实习经历
某高中英语教师
某小学实习英语教师
录取学校
和早早规划留学的同学不同,留学从未清晰地出现在我的人生蓝图里。
曾经我也考虑过是否要考研,但最终没能坚定赴考。这份遗憾让我暂时放下了深造,以一种务实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求职中,并幸运地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我告诉自己:那就先脚踏实地地把书教好,在实践中成长吧。
然而就在工作两年之后,留学的种子却在心中萌芽,尽管我的 GPA 相对一般,软背景也已成定局,但经过努力,最终成功拿下了南洋理工的 offer!
"
工作两年后,我决定留学
"
起初的两年,高中教师的工作给了我极大的充实感,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们互动,设计一堂精彩的课程,都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价值。
但渐渐地,一些现实的问题开始浮现:
最直接的是薪资的差距——学校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月薪要比我们高出好几千,职称评定也更有优势。这种差距让我意识到,学历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实实在在的职业发展助力。
更重要的是,我所在的是民办学校,工作的稳定性始终是个隐忧。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我们英语组的年轻老师们也大多在备战考编。但英语作为最卷的专业之一,编制岗位却少得可怜。近两年来,本地区放出的英语教师岗位只有个位数,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看着同事们年复一年地备考却难有机会,我不禁思考:是不是该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赛道?
与此同时,关于深造的遗憾总在心头萦绕:准备公开课到深夜时,偶尔会想起当年那个想要继续求学的自己,看到别人分享研究生生活时,还是会有一丝羡慕。
但我明白,选择读研不只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更是为未来争取更多选择权。于是我认真对比了出国读研与国内考研,留学的优势逐渐清晰:
首先是时间效率高。海外一年制硕士相比国内 2-3 年的学制,能更快地完成知识升级、重返职场。
其次是专业匹配度。国外大学,尤其是像 NTU 的 NIE 学院的项目,课程设置前沿并且具有应用导向,直接针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语言认知、评估体系等问题,能让我以更加专业前沿的知识装备自己。
再就是国际视野。我渴望通过全新的环境和文化冲击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不止学知识,更要丰富认知。
不过,真正下定决心并不容易。
作为一个双非本科毕业,绩点也不高,科研背景相对薄弱的工作党,学术上的一切皆成定式,对比那些成绩单漂亮、科研项目经历丰富的应届生,只靠两年教学经验的我,总怀疑自己竞争力不足。
再加上平时工作繁忙,光是想到要准备那么多申请材料,就让我又犹豫了起来。
直到某个周末,听到有同事奔赴更好前程的我突然意识到:如果现在不试,这个遗憾可能会伴随我一辈子。正是这个瞬间的觉醒,让我终于踏出了申请的第一步。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不能再等的念头一旦生根,便迅速发芽。我清楚地知道,以我当时的工作强度,几乎不可能独自应对繁琐的申请流程。
"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这是我当时最坚定的想法。于是,我立刻开始在网上搜寻可靠的留学机构。
在社交平台上对比了几家大型机构后,指南者留学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我看到指南者拥有自己成熟的 APP 和官方网站,这种体系化的运营让我觉得非常正规、有保障。
下载 APP 后,我很快接到了袁老师的电话。她耐心、热心,没有任何催促而是先安排了一次详细的腾讯会议,全方位地了解我的背景、想法和顾虑。正是这次会议,让我对港新地区的学校和专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袁老师也根据我的情况初步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我的项目。
她从最初开始沟通时就告诉我 " 即使是双非院校,我的工作经历对于申请也有巨大优势,可以弥补我的短板和不足。"
虽然因为手头工作,我当时并未立刻签约,但在后续长达半年的沟通里,袁老师对我所有琐碎的问题都有问必答,这份真诚负责的态度,最终让我在 2025 年 4 月放心地签订了合同。
当时已是 4 月,25Fall 申请已近尾声,我们明确将目标锁定在了 26spring 和 26fall。对于我这样的工作党," 性价比 " 是选校的核心,这不仅是金钱,更是时间成本。一年制的硕士能让我更快重返职场,在就业形势下抢得先机。
两年教学经验,成为我的申请王牌
在申请时,因为本科绩点和科研背景已成定局,我必须牢牢抓住两年的教学经验这张王牌。
因此,我的申请方向始终围绕与本科英语专业相关领域、既能最大化发挥工作优势。也需要考虑未来考编的可能性,希望所选的专业符合国内教师编制考试的要求,为人生多留选项。
由于只有新加坡的学校开放春季入学,我们集中火力申请了新加坡。新加坡有春季、秋季两类项目,其实项目本身并没有任何区别,但对我这样追求效率的工作党而言,春季入学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以我为例,2026 年 1 月入学,预计 2026 年 11 月即可毕业。这意味着我回国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第二年 3、4 月份的教师编制考试,或是完美衔接春节后的春季招聘,时间线上衔接得恰到好处。
很幸运,我的工作经历与申请项目达到了 " 灵魂契合 ":
春季我一共申请了 NTU 人文学院的 MTI、NIE 学院所设的 MAAL 和 MedEL 这三个专业。
其中 NIE 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恰恰专注于解决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能全面提升英文专业能力及素养,并且我也都达到其所设立的要求,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
袁老师在和我商议定校的过程中也一直不断地给予我信心,她告诉我 NIE 会偏爱有工作经历的申请者,给我提供稳妥又不失挑战的方案,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
现在回想,这一切的顺利,似乎早有伏笔——我刚好在大学时期通过了专四专八考试,刚好手握高中教师资格证并在工作时期评上了职称,刚好积累了不少公开课和课程设计的实战经验。
这些平日里的点滴积累,竟意外的成为了申请时闪光的亮点。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中,指南者留学提供的体系化支持让我这个工作党倍感轻松。整个流程被分解得清晰明了,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范例和要点提示,让我即使工作繁忙也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关于文书的头脑风暴
文书准备是重中之重。起初我有些担心,虽然有两年的教学经历,但不知如何将这些实践经验有效转化为申请优势。而我的申请主导师楠楠老师却从中看到了闪光点,在多次沟通中,她反复提示我我的教学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专业地呈现出来。
通过深入的头脑风暴,楠楠老师引导我挖掘出许多自己未曾留意的亮点:
我两年以来的各种公开课备课、教学设计、学生成绩分析、甚至是教研组的评价,在老师的梳理下,都成为了体现教学设计能力、数据分析意识和跨文化沟通潜力的生动案例。
特别是我设计的一次优质课,楠楠老师帮助我将它提炼为展示课程开发能力和跨文化教学理念的典型事例。
最终成型的文书巧妙地将工作经历作为主线,清晰地串联起" 实践遇到问题→产生学术兴趣→未来规划 "这一逻辑链。
楠楠老师专业地将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提升到学术应用层面,让我的整个申请形象变得立体而坚实。
定稿后,专业的英文文书老师美冬老师帮我进行了地道的语言转化,确保符合学术规范。推荐信这一块虽然需要自己联系老师,但我的两位本科老师都非常友善地答应了,一切都很顺利。
得益于清晰的指引和老师专业的提炼,我在一个月内就高效地完成了所有材料的准备。
至于雅思考试,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占了些许优势。尽管只是仓促备考下,却也拿到了合格的雅思成绩。这份幸运,为我本就紧张的申请季减轻了不少压力。
回首整个申请准备阶段,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过去看似普通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努力,都可能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成为你的垫脚石。 很庆幸,在关键时刻我选择了与专业的团队同行,他们帮助我将看似平常的工作经历打磨成最锋利的矛,精准地击中了申请的要害。
顺利拿下 NTU offer!
递交完申请后的那几个月,我努力让自己保持耐心。看着申请群里的小伙伴陆续收到补材料的邮件,我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得益于指南者完善的申请流程,我提交的材料完整规范,因此也未曾收到任何补充通知——这本该是好事,但在那段等待的日子里,没有消息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消息。
真正的焦虑在七月底悄然发芽。当我偶然刷到 MAAL 专业开始发放推研信,而自己的邮箱却一片寂静时,不安第一次涌上心头。所幸我还申请了 NIE 学院的另一个专业 Med EL,这让我还能按下躁动的心,告诉自己再等等看。
然而,8 月 5 日晚上,这种克制被彻底打破。当教育学英语专业的推研信也开始发放,我反复刷新邮箱却依然一无所获时,焦虑达到了顶峰。那个我曾以为把握很大的项目,似乎也与我擦肩而过。
那一整晚,失落与不安如影随形。第二天上午,我再也按捺不住,向一直陪伴我的楠楠老师求助。
她耐心地安抚我的情绪,并立即制定了应对方案:主动给项目组发邮件询问情况。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更多中介晒出的推研信,甚至有评论断言 " 没有推研就等于被拒 ",这让我的心情雪上加霜。
当我将这些担忧告诉楠楠老师时,她坚定地告诉我 " 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不要被误导。"" 现在除了你,我最希望你能成功。" 这句真诚的话语像一剂镇定剂让我开始尝试平复心情。
八月下旬,楠楠老师又提出了务实的应急方案在等待结果的同时,我也着手准备秋季申请。我们商定除了新加坡的项目外再增加港五的申请,并计划重考雅思提升分数。虽然深知秋季竞争更为激烈,但这个备选计划让我重新找到了方向。
转机来得恰到好处,却又令人猝不及防。我清楚地记得那是 9 月 3 日下午,我刚刚结束三节连堂课,带着一身粉笔灰走出教室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我看到锁屏通知栏里最顶上是一封邮件的消息,标题清晰地显示着一个词——"successful"。
那一刻,喧闹的走廊、奔涌的学生人潮仿佛瞬间静音。我逆着放学的人流慢慢走回办公室,站在楼梯转角,深吸一口气才点开那封邮件。
当看到 "I am pleased to offer you admission to our post graduate programme" 这行字时,涌上心头的不是预想中的狂喜,而是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在我已经调整好心态、准备迎接秋季申请挑战的时候,这封来自梦校的 offer,像是一份意外抵达的礼物。
我第一时间将截图发给楠楠老师,甚至再三向楠楠老师确认这封邮件的真实性,生怕这只是系统误发或是一场美梦。
更意外的是,约十天后,我接连两次收到 MTI 项目的面试邀请。
经过与楠楠老师的深入沟通,我们一致认为 MAAL 才是最适合我职业规划的选择。于是,我安心且坦然地放弃了其他机会,心中没有一丝犹豫——因为这一次,我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回首这段跌宕起伏的申请历程,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应那些不曾放弃的坚持。
从大学时与考研失之交臂的遗憾,到工作中重新燃起的深造渴望;从等待 offer 时日夜难安的焦灼,到终于等来梦校录取的惊喜——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看似绕远的路、受挫的选择,其实都在悄悄为今日的收获铺就台阶。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确信:机会从不会按照我们预设的剧本登场,它可能藏在一次偶然的课堂灵感里,也可能出现在某个疲惫下班后的邮箱中。而我们所能做的,是保持对成长的渴望,并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勇敢地走向自己认定的方向。
如今,我即将收拾行装,踏上前往南洋理工的求学之旅。心中满怀的,是对过往所有际遇的感恩,也是对未来的平静期待。我终于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个转弯都是为了遇见更广阔的风景。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