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像头人脸识别,到城市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再到汽车智能驾驶,多次变更主业后,旷视科技终于走上了人工智能最具应用潜力的智能汽车领域。经过一系列复杂整合,千里科技傍上了吉利这一汽车龙头,被纳入吉利智驾版图。
一系列迅猛的资本操作,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 AI 公司和破产的传统车企,组合成了智能驾驶赛道的 " 现象级玩家 "。
8 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迈驰智行并入千里智驾。9 月 25 日,奔驰数字技术以 13 亿元获得千里科技 ( 601777.SH ) 3% 股份。9 月 28 日,千里科技在重庆举办品牌发布会,表示要成为全球汽车行业 Tier1,在全球智驾市场中做到 " 三分天下有其一 "。
但这份雄心壮志背后,是一系列看起来相当 " 魔幻 " 的组合: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更早之前是力帆汽车,该品牌早已退出汽车市场,其汽车业务主要由吉利团队操刀;而后旷视科技加入,旷视科技是一家以人脸识别起家的 AI 公司,经历多次主业战略调整,于 2021 年成立智驾品牌迈驰智行,但至今并没有多少量产经验,在智驾算法能力方面,亦与当前的头部智驾公司相比存在差距。
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格局初定,整车企业均已深度绑定不同的智能驾驶供应商,进入 " 绑定即锁定、量产即生死 " 的存量博弈阶段,留给新玩家的空白席位少之又少。千里科技面临的现实困境,远比其发布会上的宣言要更为沉重。
10 月 16 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称,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10 月 17 日 A 股开盘后,千里科技股价一度下跌 4.6%。
战略多变,三易主业
按照规划,千里科技将在 2025 年底发布 L3 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6 年下半年发布基于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 L4 级整体解决方案。但对一个没有多少智驾方案量产经验的公司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极大。
要厘清千里科技的智驾布局,还得从旷视科技的历史开始。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印奇就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参与了微软的人脸识别项目。彼时,Facebook 以高达 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满一年的人脸识别公司,这让印奇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2011 年,印奇与清华同班同学唐文斌、杨沐三人共同创办了旷视科技,成立一年后,旷视科技推出了基于云端的视觉开放平台 Face++,后来还开发了支付宝所用的人脸识别模块。此后,旷视科技开始拓展业务范围,战略聚焦于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并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 "AI 四小龙 "。
但旷视科技一直面临盈利困局。2019 年 8 月,旷视科技开始港股 IPO,拟融资 10 亿美元,后又表示将在科创板上市,但最终均未果。
印奇曾说,他坚定地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旷视科技的愿景是构建连结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2020 年 10 月,旷视科技发布智慧物流战略,表示要深耕智慧物流领域,发布了物料搬运机、无人叉车、智能堆垛机等 7 款物流装备。
2021 年时,同为 AI 独角兽企业的商汤科技,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 " 绝影 "。依图科技也在此时设立依行科技,专注于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但旷视科技还深陷人脸数据泄露风波中,同时在巨额亏损中疲于备战科创板。
为扭转局面,旷视科技决定再次变更主业,入局智能驾驶赛道,并在 2022 年成立北京迈驰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不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迈驰智行并未公开发布过智驾方案。
2020 年 12 月,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后者由吉利控股,吉利由此正式入主力帆。2021 年,力帆股份更名力帆科技。
2024 年," 人工智能 +"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也被视为整车智能驾驶元年,当年 7 月,吉利将其控制的江河汇所持有力帆科技 9 亿股股份,转让给印奇的江河顺遂,印奇成为力帆科技的股东。
2024 年 11 月,印奇当选力帆科技董事长和法人。2025 年 1 月,印奇发表新春贺词,将千里科技的战略调整为 "AI+ 车 "。2025 年 2 月,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 " 千里科技 "。
智驾量产经验有限
在旷视科技加入力帆科技后,吉利开始整合自有智驾研发团队与千里科技团队。
2025 年 3 月,吉利联合星纪魅族、阶跃星辰、千里科技等科技生态伙伴,成立了综合算力提升达 23.5 EFLOPS 的星睿智算中心 2.0,发布了统一的智能化驾驶解决方案 " 千里浩瀚 "。同时,千里科技与吉利、迈驰、路特斯等共同成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千里智驾 ")。
2025 年 8 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以及旷视科技旗下的迈驰智行这三大智驾力量,整体并入千里智驾。
从摄像头人脸识别,到城市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再到汽车智能驾驶,多次变更主业后,旷视科技终于走上了人工智能最具应用潜力的智能汽车领域。经过一系列复杂整合,千里科技傍上了吉利这一汽车龙头,被纳入吉利智驾版图。
在吉利的智驾版图中,位于浙江湖州的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提供算力,阶跃星辰提供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底座能力,千里科技不做基础模型,而是通过和有基础模型研发能力的阶跃星辰战略协同,把代表行业解决方案的垂直模型应用于软件与硬件生态中,实现智驾技术的突破与演进。
关于千里科技的行业定位,某国际咨询公司合伙人对经济观察报分析称,从其发展经历可以看出,旷视科技虽然以视觉算法起家,但多次变更主业,且与智驾并不强相关,而当前获得主机厂认可的智驾公司,都已经在智驾领域深耕七八年,这些技术和经验的积淀,不是旷视科技或千里科技一下子就能追得上的。
公开资料显示,元戎启行和轻舟智航成立于 2019 年,Momenta、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则成立于 2016 年至 2017 年,这些公司成立之初就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此外,在智驾方案量产交付方面,直到变更千里科技后,业内才陆续有报道称,迈驰智行曾基于黑芝麻智能(02533)A1000 芯片,推进过吉利银河 E8 的智驾方案量产,但并没有迈驰智行为其他车企提供智驾方案的报道。
对此,千里科技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千里科技主要提供 AI 能力,吉利做量产和工程交付,当前很少有智驾公司在做基础大模型的,这也表明了千里科技在智驾软件的 AI、算法能力方面的实力。"
财务数据方面,千里科技 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分别为 86.27 亿元、66.98 亿元、69.64 亿元;毛利分别为 7 亿元、2.72 亿元、4.82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8.2%、4.1%、6.9%;利润分别为 1.7 亿、-2.63 亿元、-3.29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千里科技营收为 41.49 亿元,同比增长 40%;毛利为 2.28 亿元,上年同期的毛利为 1.88 亿元;毛利率为 5.5%,较上年同期的 6.4% 下降 0.9 个百分点;期内亏损持续扩大为 1.16 亿元,期内亏损率为 2.8%。
值得注意的是,迈驰智行为银河 E8 提供的智驾方案只支持高速 NOA,是吉利千里浩瀚智驾 5 个等级中最基础的方案。千里浩瀚 H3 版本,也就是基于 J6M 的智驾方案,由吉利研究院牵头,福瑞泰克是 Tier1 供应商,轻舟是提供算法支持的 Tier2 供应商。
不过,虽然旷视科技在吉利智驾版图中尚未 " 大展拳脚 ",但吉利在这场资本局里收获颇丰。2024 年,千里科技自旷视科技团队进入后,市值从 160 亿元一路飙升至 400 亿元,涨幅高达 150%。截至目前,千里科技市值约为 520 亿元,较 2024 年底增长超 30%。
市场突围前景不明
千里科技的定位,既是服务吉利体系的子公司,也是面向其他车企的智驾供应商。千里科技此次 H 股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 AI 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包括强化 RLM 模型、迭代智能座舱系统;二是产业链战略整合,通过产业基金深化与合作伙伴协同;三是拓展国内外销售网络,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曾表示:" 千里科技是一个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会全力支持好吉利汽车的产品解决方案,也会拓展并支持其他车企客户的发展。我们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核心业务逻辑是做 B 端大客户生意。"
王军认为,千里科技做智驾供应商还有机会。" 车企盈利需要产业分工以实现规模效应,智驾行业正从‘混沌期’慢慢走向 OEM(整车企业)、Tier 1、Tier 2,这是必然规律。" 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主流车企已经深度绑定智驾供应商,当前智驾行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定型。
在经历过多轮淘汰赛后,智驾行业逐渐形成了以华为、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地平线、Momenta、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市场高度集中的格局。为了锁定优势供应商,整车企业和国际 Ter1 均加大了对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的投资。
2024 年 10 月,安波福以 5.7 亿元战略投资 MAXIEYE 智驾科技;2024 年 12 月,长城汽车独家投资了元戎启行 1 亿美元 C 轮融资,今年又向元戎追加投资;2025 年 4 月,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联合向轻舟智航注资 1 亿美元,商汤绝影也与奇瑞合作密切。
2025 年 9 月,中国一汽收购卓驭科技 35.8% 股权,四维图新拿下鉴智开曼 39% 股权,整合智驾资源卡位中高阶赛道;赛力斯与阿维塔分别向华为支付第三笔股权转让款,两家车企各获得华为引望 10% 股权。
千里科技也获得了来自奔驰的股权投资,但在入股千里科技的同一天,奔驰宣布与 Momeanta 加深合作,基于 Momenta 飞轮大模型,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即将发布。值得一提的是,BBA(奔驰、宝马、奥迪)已全部与 Momenta 开展了合作。
" 车企在低阶智驾方面,大都会选择供应商来做,但也都是优先选择已合作过或投资过的智驾方案商。高阶智驾有一部分会与所绑定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一部分会直接用华为,不大可能用千里科技,车企对其他车企的智驾方案天然具有排他性。" 广东某新能源车企的一位智驾工程师对经济观察报说。
该工程师还说:" 千里科技更像是要从华为手里抢食,但毫无疑问华为现在是中国智驾实力最强的,未来也会长期如此,所以留给千里科技的市场的确很少。" 目前,华为鸿蒙智行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 " 五界 ",均采用华为乾崑智驾,覆盖从 15 万元到百万元级的全场景车型。
北京某智驾方案公司高管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相比技术短板和行业格局的问题,千里科技当前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后期的整合效果," 要整合这么一大堆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非常考验组织能力。"
在千里科技的组织架构里,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车 BU)创始人王军出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并担任千里智驾公司的法人。前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现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汽车集团副总裁陈奇任千里智驾公司的联席 CEO,旷视创始人杨沐为千里智驾 CTO。
天眼查显示,千里智驾与千里科技并没有隶属关系。但千里科技的港股招股书说明,重庆市国有控股的江河启兴同意由千里科技旗下的智骐鑫旺控制江河启兴的主要公司事宜,千里科技拥有千里智驾超 50% 的投票权,并控制董事会,千里智驾成为千里科技附属公司。
王军和陈奇为吉利的智驾体系搭建立下了大功。" 千里浩瀚 " 的 " 浩瀚 " 是极氪的 " 浩瀚智驾 ",由陈奇主导研发,他也负责千里浩瀚的 H5、H7、H9 等高端平台研发。根据千里科技的数据,千里智驾团队有近 2000 人,但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极氪智驾团队和吉利研究院。
上述北京某智驾公司高管说:" 当然,千里科技还可以供应给沃尔沃、smart,能把这些做好就很不错了,但想要做好 Tier1 还是很难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