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而来,中国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变革点。
开放拓新程,改革创一流。10 月 18 日上午,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建校 65 周年纪念大会暨全球经贸创新发展论坛上,多所高校的校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未来高等教育形态,解析人才培养密码。
与会者普遍认为,AI 已不再是计算机专业专属,而是渗透所有学科,成为重塑科研范式、倒逼人才培养 " 进化 " 的关键力量。
"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唯有服务国家,方能成就卓越。" 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谈到,教育综改之 " 道 " 在于,胸怀 " 国之大者 "、心系 " 城之要者 ",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 术 ",则是人才培养的改革。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介绍了同济 "1+N"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他谈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 " 学知识 " 向 " 强能力 " 转变。
面对 AI 浪潮,传统人文学科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谈到,外语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跨文化场景感知不足、数字叙事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丛明才也认为,作为传统人文学科,外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融合,培养掌握语言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又具备计算思维、算法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当前外语教育亟须思考的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朱红军则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学校通过系统改革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安徽方案 ",实现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显著成效。
在昨天的论坛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成立第一届理事会,希望凝聚多方资源赋能学校发展,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