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闲置的存量资源是前进中的包袱,还是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蓄水池?这是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城市更新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天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用改革的思路和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式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一批闲置土地、楼宇、厂区、项目、品牌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重新焕发生机,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在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城市品质功能、服务群众生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 " 盘活存量,焕新一座城 ",通过深入剖析本市各区域各领域实践探索中的成功案例,讲述盘活中的改革创新故事,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脉动。
" 盘活存量、焕新一座城 ":推动风貌建筑存量资源盘活更新,促进商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主持人:天津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 800 栋历史风貌建筑。本市坚持以改革思路和市场化方式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加速李吉甫旧居等存量建筑资源盘活,促进商贸文旅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来听记者肖荻的报道:
在和平区的花园路 12 号,一座占地约五千多平方米的百年建筑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年内基本完成改造工程。未来,这座建筑将焕新成为文商旅多业态载体。文旅项目负责人银涛说:
【录音:一层我们会改造成美术馆,跟全国八大美院来联合进行当代艺术品作品展。二楼的空间白天是咖啡,晚上是酒馆的业态。三楼的空间会有餐饮,长安国际俱乐部以及民宿的业态。院子里会有旅拍、包括文创市集。】
这座西洋建筑群楼曾是民国时期买办商人李吉甫的旧居,是天津的文物保护单位。从 2010 年开始,这栋建筑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让老房子尽早焕发新生机,天津城投集团转变传统的地产开发思路,采用 " 先体检、再招商 " 的盘活模式。天津城投资管公司经管事业部负责人马涛说:
【录音:老建筑涉及到用途的变更和原有配套不相容的地方。盘活过程当中,像建筑的结构性体检、风貌建筑的保护属性、内部的上下水、交通动线的这些梳理。包括施工的窗口期,周围市容市貌因素都要综合去考虑。】
保护修缮百年建筑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盘活项目还要和周边区域的文化风貌保持一致。这为盘活项目的招商引资带来不少困难。为此,盘活企业还主动创新了项目运营方式。天津城投资管公司经管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青说:
【录音:小洋楼虽然都处在闹市中,但是盘活利用之前与周边的联动有所不足。我们因地制宜的去打造中心公园周边大体量的商业载体。通过以租带投引入投资方,前期给他租金的优惠,社会资本方同时也匹配将来要入驻的客户,然后它通过长期投资实现一个平衡,大大的提升对项目盘活进程。】
这座风貌建筑盘活项目位于五大道老城片区,建筑附近管道、电力等市政设施分布复杂。相关部门与企业密切沟通,在项目改造前期快速实现了街景环境的整体提升。天津城投资管公司经管事业部负责人马涛说:
【录音:为了承载游客,我们把原先的(建筑)出入口调到面向商圈中心的位置。建筑密度这么大的情况下,市政配套 5 个信号箱、1 个交通灯的位置(都)需要进行调整。区政府形成专业部门、企业这种联动的机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一块共同研究,才能够实现顺利地完成。】
今年,本市先后完成了天美艺术街区核心区、民园 1920 街区、曹锟故居等项目的改造投用。同时,劝业场更新工程、河东区一机床、先农大院二期等盘活更新项目加速推进。通过老旧街区楼宇的有效盘活,实现相关区域的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侯学钢说:
【录音:我们有 14 片历史文化街区,像意大利风情区,五大道地区,提升滨江道和平路的商圈,通过文商旅融合,既做好城市更新,又能够实现城市的不断地活化和优化,统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请听编后话:让天津的 " 文化富矿 " 走出发展新路
800 多栋历史风貌建筑是六百多年城市历史的 " 物质载体 ",也是展现天津城市魅力的独特优势。如何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天津从实际出发,以市场化思维、" 一楼一策 " 的差异化策略破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通过建筑保护性开发和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让已如同 " 沉睡标本 " 的闲置风貌建筑,转变为更多市民 " 可走入、可触摸、可感受 " 的生活休闲场景。不仅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功能转换与活力提升,更是探索出一条 " 保护与发展并重、文化与经济共赢 " 的城市更新之路。(记者肖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