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 月 20 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为呼吁大众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的理念,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控现状,共同发布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 健康体重,强骨健身 "。该主题不仅是我国 " 三减三健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和健康骨骼)预防慢性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专项行动之一,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科主任盛辉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 静悄悄的流行病 ",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
骨质疏松症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以及低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三大特点。最新发布的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19.2%,其中 50 岁以上女性占比 32.1%;65 岁以上占比 32%,其中女性为 51.6%。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 9000 万,其中女性约 7000 万,需要管理的低骨量人群更为庞大,女性尤为严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1 年内死亡率达 20%,存活下来的 50% 会致残。还有一项大型流调显示:上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仅为 7.4%,诊断率仅为 6.4%,治疗率只有 30%。另外,已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中,仅约 30% 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并引发沉重社会经济负担。提升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意义重大。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 " 杀手 "。其中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的 " 隐形杀手 "。
据大型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如果没有抗骨质疏松治疗,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极大升高,如发生骨折后,没有干预,术后 1 年内再次骨折风险增加 2.7 倍!其中,女性再次骨折风险明显高于男性。
这种骨折后再次骨折风险增加的情况,在术后 2 年内特别明显,而 2 年内再次骨折风险明显增加的现象被称为 " 迫在眉睫 " 的骨折。这种想象会持续至少 10 年甚至更长。所以,发生脆性骨折的朋友,一定要在术后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的干预和治疗。
另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系列研究显示,骨骼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核心支撑结构,其健康状态与机体生命质量和多种机能息息相关,骨骼健康是维系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科学管理体重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
无论是体型过瘦还是过胖,都会对骨骼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建议公众:一是保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围度等指标,根据身体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二是均衡营养;三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可选择 " 有氧 + 力量 + 平衡 " 结合的运动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四是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含糖碳酸饮料等;五是高危人群早筛查早防治,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对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