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新片,鱼叔期待已久。
它有着好莱坞顶级卡司。
女主,玛格特 ·罗比。
好莱坞顶级尤物,出演过《芭比》《自杀小队》《华尔街之狼》《大空头》等热门大片。
男主,科林·法瑞尔。
也是魅力男神一枚。
最近毁容出演「企鹅人」,演技博得一片好评。
好在,这回又恢复美貌。
与「小丑女」谈起浪漫恋爱。
当下最具风格的亚裔新锐导演之一,郭共达。
还有宫崎骏御用作曲久石让,这也是他首次为好莱坞真人电影配乐。
剧本曾入选「好莱坞黑名单」,也就是业内公认「最值得拍、但尚未拍摄」的剧本名单。
单冲这配置,也让人摩拳擦掌。
如今,此片终于登陆内地院线。
鱼叔也第一时间去看了。
结果如何?
今天就来说说这趟「奇幻爱情之旅」——
《绮梦之旅》A Big Bold Beautiful Journey
理想爱情片开局
影片一开场,老派爱情片的浪漫气息就扑面而来。
男主大卫,一次因违停被锁了车,只得租车应急。
他误打误撞进了一家不同寻常的租车公司——
必须踩着独特节拍点才能打开门,内部空旷得像一个巨大的仓库。
工作人员像面试官一样,居然不知从哪拿出男主的肖像照,还说出金句一般的台词。
最后,给了男主一辆装有「神秘GPS」的复古轿车。
就在这辆车上,GPS 突然闹鬼一般向男主发问:
「你想不想踏上一段大胆、勇敢又美丽的旅程?」
男主答应了。
随后,车辆启动,带他驶向一段如梦似幻的旅途。
途中,他先是邂逅了同样被租车公司选中的女主。
两人的目的地也一样。
于是,一拍即合,选择同行。
他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推开了一扇扇时空任意门。
回到各自生命中那些无法释怀的时刻:
失恋的校园、母亲去世的医院、分手的餐厅 ……
在这些交错的回忆中,他们彼此疗愈,也逐渐坠入爱河。
影片的「卖相」可真不赖。
「企鹅人」和「小丑女」首次搭档情侣,很难不让人期待二人的化学反应。
影片摄影与色调依旧延续导演郭共达的极简美学,每一帧都像油画。
奇幻感、治愈氛围也渲染得很到位。
任意门、公路风景、记忆穿越的结合,让整部片子带有一种柔和的梦境质地。
梦幻奇遇、心灵疗愈、视觉诗意,怎么看都是理想爱情片的模样。
浪漫爱的失效
然而,怀着满腔憧憬看完,鱼叔却大失所望。
一部主打「浪漫爱情」的电影,居然让人完全感受不到「爱情」。
影片没有任何铺垫,开场就径直开启浪漫爱的旅程。
男女主明明才刚见面,没有相识、试探和靠近的过程,就直接跳到了调情环节。
甚至于两个角色本身都还没立起来。
男主设定非常单薄,只知道是个单身的爱尔兰人。
女主的设定有点特别,自称「很擅长伤男人的心」,无论面对多么完美的伴侣,也忍不住反复出轨。
但对此人设又没有任何解释,让人感觉只是一个噱头。
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了解,自然也看不出两个人为什么突然眼神缠绵。
感情线还摸不着头脑,影片又迅速揭开了奇幻片大幕。
老牌轿车的 GPS 说出离奇的话,森林里出现《哆啦 A 梦》同款任意门,打开后一秒穿越到加拿大的灯塔。
之后故事的重点,落在一连串时空旅行上。
他们回到童年、中学,甚至是出生前的日子。
一次次重温各自人生中的遗憾时刻,拥抱曾经的自己,相互宽慰和疗愈。
治愈情节的发展,也进一步搁置了情感线。
能看出创作者的用意是想要他们在时空旅行的过程中彼此靠近、深入了解,从而相互体谅,深化感情。
但片中,这种疗愈过程又完全浮于表面。
只是角色口述讲自己的遗憾和过失——无外乎告白被拒、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之类的。
而且大都是蜻蜓点水带过,缺乏可信的细节和充分的情绪感染力。
所谓慰藉也只是停留于口号和鸡汤式的言语和解,导致鱼叔完全代入不了角色。
只能在男女主不断贴近的关系中,明显预见到他们被创作者推向爱情关系的结局。
一直到最后,也感受不到任何有效的情感积累,更像是不断堆砌新的场景后,用外力推动角色走到剧本的终点。
整部电影更像一幕画面明艳可爱,但故事简单、失真的儿童舞台剧。
难怪北美票房惨淡。
首周末仅 350 万美元,远低于业内预期的 800 万至 1000 万美元。
整体口碑也远低于预期,IMDb 仅 6.2 分,差点不及格。
中国内地票房更惨。
一个周末才收获 10 万多元票房。
简直叫人哭笑不得。
当爱情不再让人心动
强劲的阵容配置,新颖的奇幻概念,怎么能拍成这样呢?
回看导演的其他作品,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了。
一直以来,导演郭共达的电影风格是留白、沉静、内敛的,他更擅长拍难以言表的孤独与时间的余韵。
但这类奇幻爱情片,明显需要更丰沛的情感爆发、更直接的化学反应和轻快的节奏感。
导演依旧沿用沉静风格,就导致片中本该奇幻的段落拍得太慢太淡,本该激烈的情感转折处,又如一潭死水。
因此,美术、摄影都很精致,但观众根本无法沉入进去。
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是一部电影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这几年轻松欢乐的浪漫爱情片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出佳作。
曾经有大量爱情片,像《诺丁山》《时空恋旅人》《真爱至上》等。
一边看得人春心萌动,一边又让人觉得轻松好玩,口碑也都不赖。
如今的爱情类型片,不仅数量变少,质量也普遍不佳。
难得出圈的几部,也大多都掺杂了复杂的社会议题,变得越来越沉重。
比起童话般轻快美好的爱情故事,像《花束般的恋爱》中爱情面对现实的脆弱,《坠落的审判》中婚姻的复杂和可疑,反而更能引发共鸣。
究其原因。
从观众角度看,作为爱情片观影主力的女性观众,越来越理性、清醒,不再一股脑地沉溺于浪漫幻觉。
而创作层面,其实也在试图回应这种变化。
所以,今天很多爱情类型的电影、电视剧都开始融入更多性别视角和社会议题的反思。
叙事情节上也试图做更多反套路的处理。
加之在产业层面,爱情片越来越没市场,算法逻辑下,很多平台都更倾向于类型融合。
像国产电影这两年,纯粹的爱情片也很少见。
像去年七夕档的《负负得正》,今年七夕档的《7 天》,都是高概念、强设定的奇幻爱情片。
当然,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浪漫爱的故事本身确实需要不断更新表达方式。
但问题出在,很多创作者「既要又要」的心态。
既想要旧式浪漫的复古感,又想要迎合时兴议题,显得有深度,更当下。
一边往现实靠,将当下社会最常被提及的家庭创伤、精神疗愈和自我困境。
一边又往梦幻拍,拍一见钟情的爱情,奇幻、失真的浪漫情节。
到头来,常常因为塞得要素太满,各方面都没有办法细致铺陈,导致什么都没讲清。
这部电影中,明显也存在这一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电影给了女主一个「渣女」的反常规人设。
她伤了无数人的心后,感到愧疚不已,因而坚决表示不再陷入任何一段爱情。
但之后,片中缺乏任何合理的解释,又让女主迅速陷入爱河。
让这一角色、这段感情更加失真。
还有片中涉及的代际关系、家庭责任等话题,塞得满满当当,又都相当凝重。
造成了与电影原本想要呈现的轻盈的浪漫氛围,相互撕裂。
这也是近年很多爱情片的通病。
既想让观众感动,又怕显得俗套;既想讲爱情,又怕太肤浅。
但明明,爱情本来就是俗的、具体的、肉身的。
失去那种笨拙与冲突,只剩下精巧的设计,浪漫自然就不成立了。
说到底,《绮梦之旅》并不是一部一无是处的烂片,它只是恰好暴露了当下浪漫爱情片的尴尬。
我们不缺爱情故事,缺的是能真切反映当下爱情样貌的表达。
爱情中真正的浪漫,不依赖奇幻,不在于疗愈,而在那些笨拙、犹豫、诚实的瞬间。
可惜,如今太多电影已经不愿真诚地直面这些。
全文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