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岁月亮姐姐从央视少儿频道转岗做工作室主理人,90 后 00 后集体翻出童年回忆——我们的 "童年守门人"。
怎么突然换了位置?10 月 18 日,月亮姐姐发视频说 " 从热爱的少儿频道推开了央视频月亮姐姐工作室的大门 ",不是离开,是换了个 "梦想更近的家"。尼格买提在评论区留言 "传下去,月亮姐姐不要我们这些小朋友了 "。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毕竟,月亮姐姐是陪着 90 后 00 后长大的 "老熟人"。从 1998 年主持《七巧板》开始,她在《智慧树》教过手工,在《大风车》讲过故事,在《音乐快递》陪过小朋友唱歌,甚至连 "六一晚会" 都没落下过。
25 年里,她的声音像童年的 "背景音乐",只要一听到 "月亮姐姐" 四个字,就能想起放学回家搬着凳子守在电视机前的日子。为什么这次转岗让大家这么在意?因为她不是普通主持人,是我们童年的 "时间胶囊"。
就像小时候吃的大大泡泡糖,现在超市还有卖,但吹泡泡的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伙伴了——月亮姐姐转岗,就像把童年的 "泡泡糖" 换了个包装,虽然还是甜的,但味道里少了点 "当年的感觉"。互联网上,有人说 "我的童年结束了"。
有人说 "月亮姐姐终于要做自己的事了 "。其实,月亮姐姐的转岗不是突然的——她之前就试过做短视频,在网上分享亲子内容,这次做工作室,大概率是想把更多时间放在自己想做的事上。毕竟,48 岁的人,总要有新的挑战。
就像小时候她教我们 "看我 72 变",现在她自己先 "变" 了。月亮姐姐的经历里,藏着少儿频道的 "变迁"。当年《七巧板》《智慧树》《大风车》是少儿频道的 "顶流",月亮姐姐是这些节目的 "核心";现在,少儿节目更多元了。
有动画、有综艺、有网课,月亮姐姐的 "转岗",其实是少儿频道 "老面孔" 的一次 "更新"。就像小时候玩的积木,原来的积木块还在,但拼出来的形状不一样了。有人说 "月亮姐姐转岗是职场转型的必然 "。
有人说 " 这是少儿频道的‘新陈代谢’ ",但对我们来说,更在意的是 "童年的仪式感" ——月亮姐姐在少儿频道,我们的童年就像 "没过期";她转岗了,童年就像 "翻到了最后一页"。不过,就像月亮姐姐说的 "凡所发生,皆有利于我"。
或许她的工作室会带来新的惊喜,就像小时候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一样——毕竟,月亮姐姐还是那个月亮姐姐,只是她的 "舞台" 变大了。月亮姐姐转岗,就像 "童年的糖罐换了盖子 "——糖还是甜的,但拿糖的方式变了。
我们怀念的,其实是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的自己,还有那个永远笑着的月亮姐姐。不过,就像她在视频里说的 "下一站已经上车了",我们的童年,也该跟着她的脚步,走向新的故事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