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珍妮
近日,《云冈石窟 VR 沉浸展 · 石窟上的王朝》在上海亮相。
该项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采用最先进的 LBE VR 大空间技术,对云冈石窟四大经典洞窟进行了毫米级精度的 1:1 还原。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数字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每一尊佛像的表情、每一道石刻的纹理、每一处壁画的色彩,都以 4K 超清画质呈现在眼前。
作为始建于公元 460 年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中国首个由国家主导开凿的大型石窟群,其艺术成就代表公元 5 世纪世界石刻艺术巅峰,并于 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不仅通过虚拟环境重建实现文物本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更以技术赋能提升公众参观品质—— VR 技术创造的沉浸式场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有效扩大文化遗产的受众覆盖面,尤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类似实践已形成多元应用模式。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长期面临高客流量带来的保护压力,VR 大空间技术的引入既实现游客分流、降低实体维护成本,又通过数字复刻提供深度游览体验;甘肃省文旅厅打造的元宇宙敦煌博物馆,以 3D 古风技术复原十余个隋唐壁画场景,构建起可交互的虚拟文化空间;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今秋启用的全球首个长城主题全感剧场,则融合 XR、AI、数字人等技术,让游客化身历史角色体验边塞文化。
这些案例表明,VR 大空间技术正通过虚实融合的创新方式,重构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与体验维度。从实体保护到虚拟复现,从单向观赏到交互参与,数字技术不仅为文化遗产活化提供新解决方案,更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End
大空间情报
企业热点
AI 大脑与双手?谈 DeepSeek 与 Manus 的博弈
行业解读
报告精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