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增进中非文明互鉴,百余件非洲雕刻精品现身沪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的 " 文明互鉴——非洲雕刻艺术展 " 在长宁校区开幕。展览以 " 共商、共建、共享 " 精神为经,以百余件非洲雕刻精品为纬,编织出一幅中非文明互学互鉴的生动画卷。

文化交流是贸易往来的深层基础,文明互鉴是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表示,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值此建校 65 周年之际,此次展览意义非凡,既是学校贯彻落实习 " 坚定文化自信 ""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 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也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推动美育教育创新开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更是立足 " 外 "" 经 "" 贸 " 特色,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全球文明对话贡献 " 上经贸大 " 智慧与力量的生动例证。

出版人祝君波将书籍比作 " 纸上的文明 ",将雕刻誉为 " 立体的史诗 ",二者都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他指出,长期以来国内对非洲艺术的认知多源于西方 " 转述 ",而本次展览与赵宝培著作《变形之美》的结合,创新了 " 著书 " 与 " 展物 " 同步的模式,是从中国视角深度解读非洲艺术的优秀典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此次展览,充分展现了高校超越专业壁垒的文化担当与远见卓识,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推动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上,收藏家、非洲雕刻艺术研究专家赵宝培向学校捐赠《变形之美》套书。他表示,常听到 " 中国人在非洲雕刻上是个晚到者 " 这个说法,历史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如今,随着中华民族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研究欧美艺术如何从非洲雕刻中汲取养分并建立领先优势,已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改革开放后赴非的第一代中国人,他回国后编著了国内第一部由中国人介绍非洲雕刻艺术的书籍——《变形之美》。" 我始终坚信,既然‘非’可为‘欧’用,相信‘非’一定能为‘中’用。" 他期望此次展览能成为一个起点,启发更多中国学者和艺术家从非洲雕刻中汲取养分,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带来影响。

近年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结合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办学理念,依托博物馆平台,以 " 全球贸易中的文化交流 " 为核心叙事轴线,秉承 " 馆校融合 " 理念,打造集教育、收藏、展示于一体的文化育人平台。深度挖掘全球贸易历史中的文化交流印记,弘扬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经贸文明精神,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支持,上海市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承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共同协办,将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长宁校区持续展出至 2028 年 10 月,向社会公众展示非洲文明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非洲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艺术 博物馆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