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7 日至 21 日,2025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在德国柏林举行,作为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之一,多家国内药企在会议上发布创新管线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有辉瑞和三生制药的重磅 BD(商务拓展)珠玉在前,机构普遍认为,ESMO 将成为国产创新药 BD 的重要催化剂,并建议关注相关标的投资机会。不过,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10 月 20 日开盘,创新药板块整体反应平淡,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高开低走,同时从成交量上看也未显著放大。
但市场也不乏结构性机会。如德琪医药、科济药业、科伦药业等,在 ESMO 上发布管线的临床研究数据及最新进展后,股价均迎来显著上涨。
港股创新药 ETF 高开低走
iza-bren 具备跨人群、跨瘤种的广谱特性
在 ESMO 大会首日公布的国产创新药中,百利天恒的 EGFR × HER3 双抗 ADC 药物 iza-bren 可谓备受业界期待的一款产品。在今年 9 月举行的 2025 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该产品就凭借 100% 的客观缓解率(ORR)技惊四座。
而在本届 ESMO 大会上,百利天恒首次公布 iza-bren 的海外多中心实体瘤研究数据,该项研究数据以口头报告形式,在创新专场首位亮相。据悉,该研究是一项在海外开展的多中心 I 期临床研究,包含剂量探索和剂量扩展阶段,旨在评估 iza-bren 在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 ) 及其他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初步疗效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在百利天恒的新闻稿中,iza-bren 的该项临床研究主要有两大亮点:首先是纳入瘤种分布多样,展现出跨瘤种的广谱特性。研究共入组 107 例患者,涵盖非小细胞肺癌 76 例,小细胞肺癌 7 例,乳腺癌 17 例,食管腺癌 5 例和鼻咽癌 / 头颈鳞癌 2 例;2.5mg/kg 剂量组中,超一半的患者能实现肿瘤应答 ( cORR 达 55% ) ,mPFS 为 5.4 个月,彰显泛瘤种治疗潜力。
其次,该研究选取了更严苛的基线标准,挑战更大。与国内早期研究相比,iza-bren 的海外临床研究所收录的患者中位年龄为 65 岁,显著高于中国的 53.5 岁;更重要的是,全球研究中,接受过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例高达 57.9%,高于中国的 50%。
百利天恒表示,上述研究证明,iza-bren 治疗东西方人群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高度一致,印证了 iza-bren 肿瘤杀伤效力具备跨人群、跨瘤种的广谱特性。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三项关键注册 II/III 期临床研究,覆盖乳腺癌、肺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关键领域。
凭借惊艳的数据,iza-bren 早就引起了跨国药企的关注。2023 年 12 月,百利天恒就 iza-bren 与 BMS 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彼时,这笔总交易额最高可达 84 亿美元的合作也创下了全球 ADC 领域对外授权的单药总价纪录。
随着 iza-bren 临床的持续推进,百利天恒也在不久前的 10 月 12 日公告称,公司与 BMS 达成的授权合作达到里程碑付款节点,收到来自后者支付的 2.5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全球首款探索用于实体瘤辅助治疗的 CAR-T
10 月 20 日,专注于开发 CAR-T 细胞疗法的科济药业宣布,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的针对胰腺癌(PC)辅助治疗的 Ib 期注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已于 ESMO 年会进行壁报展示。受此消息影响,截至 10 月 20 日收盘,科济药业股价收报 17.26 港元 / 股,上涨 7.01%,在一众创新药企业中涨幅靠前。
据悉,该试验为全球首个探索 CAR-T 细胞疗法用于实体瘤辅助治疗的概念验证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预后极差,即使是接受过手术切除的患者也不例外。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十分常见,往往导致治疗失败。目前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对复发高危患者疗效有限,亟需新的治疗策略。
据科济药业的介绍,在 2023 年 9 月 15 日至 2025 年 4 月 11 日(数据截止日期)期间,共 6 例受试者接受了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输注,并完成了至少 4 周的随访。
自细胞输注后,中位随访时间为 6.05 个月,1 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其余患者仍处于无病状态。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均尚未达到(NR),术后 9 个月 DFS 率为 83.3%。其中,5 例受试者接受细胞输注后出现 CA19-9(注:CA19-9 的检测结果低于 37U/mL 时,通常表示该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一般表明没有胰腺癌等恶性疾病)水平显著下降,降幅范围为 51.3% 至 96.1%。
科济药业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宗海表示,本试验中观察到的持续无病生存状态以及 CA19-9 水平的显著下降,提示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作为一种创新的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清除微小残留病灶,从而改变这类患者的疾病进程。
从管线进展上看,今年 6 月 25 日,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 Claudin18.2 表达阳性、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GEJA)患者。
突破单抗瓶颈,双抗 / 三抗引领 ESMO
据行业垂类媒体统计,在今年 ESMO 官方议程及摘要里,共出现超 50 个靶点,涵盖 IO(免疫治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双抗、放射—配体、细胞疗法 5 大开发路径。其中 "ADC+IO" 与 " 双抗 / 多抗 " 是 2025 年最显眼的联合主线。
开源证券此前也在研报中指出,在 PD- ( L ) 1 迭代研发浪潮的推动下,兼具增效与减副潜力的 " 双靶点免疫疗法 "PD- ( L ) 1/VEGF 双抗成为了突破单抗瓶颈的焦点;同时更多公司已经在 IO 2.0 疗法上进一步升级迭代,前瞻布局 PD- ( L ) 1 三抗。
在今年 ESMO 上,基石药业首次发表了其 CS2009(PD-1/VEGF/CTLA-4 三特异性抗体)的 I 期临床研究的初步数据。基石药业强调,这是目前已知首个关于 PD-1/VEGF/CTLA-4 三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数据发表。
该 I 期临床研究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同步进行,旨在评估 CS2009 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 药效动力学(PD)特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共纳入 72 例多线经治晚期实体瘤患者,其中超过 51% 的患者前线接受过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期 1.9 个月(范围为 0.1 至 6.7 个月)。
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基础上,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整体随访时间尚短,但 CS2009 在多瘤种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整体客观缓解率(ORR)为 12.2%,DCR(疾病控制率)为 71.4%。
10 月 19 日 , 泽璟制药披露公告称,其自主研发的新药 Alveltamig(代号:ZG006)的临床研究数据及最新进展将在 ESMO 上发布。ZG006 是全球第一个针对 DLL3 靶点的三特异性抗体(DLL3 × DLL3 × CD3),是全球同类首创分子形式,具有成为同类最佳分子的潜力。
泽璟制药介绍,会上发布的最新进展将进一步证明 ZG006 单药治疗在现有标准治疗失败的 SCLC(小细胞肺癌)或 NEC(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具有突出及持久的抗肿瘤疗效,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不仅支持其开展关键注册研究,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开发联合或前线适应症治疗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创新药 BD 出海的产业逻辑不变
根据国金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创新药板块有所回落,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期待的创新药重磅 BD 未见落地,另一方面是过去一个月海外 BD 陆续落地,而中国创新药 BD 缺席,再次引发对月前报道的特朗普政府行政令草案,将对美国跨国药企从中国药企购买管线的 BD 交易进行更严格审查的担忧。
不过,10 月的第三周,国内落地多个创新药的对外授权项目。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翰森制药、普瑞金、维立志博、奥赛康、海和药物分别就 CDH17 ADC、CAR-T、BDCA2/TACI 双特异性融合蛋白、VEGF/ANG-2 双抗、PI3K α 抑制剂达成 BD,。
国金证券据此认为,BD 再次密集落地缓解了市场的担忧,中国创新药 BD 出海的产业逻辑不变,且临近年底 BD 交易有望持续活跃。同时,随着多款中国创新药数据在 ESMO 密集发布,且 PD-1 双抗、ADC 等领域的临床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起较高关注,或有望提振创新药新一轮的出海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跨国药企也在重新审视与中国市场的关系。过去几年间,以 PD-1 等传统热门靶点为代表的同质化管线数量迅速增加,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相关交易难以再引发跨国药企的兴趣。相比之下,那些在作用机制上具备差异化、在治疗领域上与跨国药企核心业务形成互补或协同的项目,正成为新一轮 BD 交易的重点。
10 月 17 日,翰森制药与罗氏就 HS-20110 ( CDH17 ADC ) 签署许可协议,翰森制药将获得 8000 万美元首付款,并有权根据该产品开发、注册审批和商业化进展收取最高 14.5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潜在产品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翰森制药方面对记者表示,双方达成合作的基础是:HS-20110 面向 CDH17 这一在结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高度表达且与转移 / 耐药相关的新兴靶点;CDH17-ADC 近年来在多家机构和会议上被持续验证为具有潜力的胃肠道肿瘤方向,与罗氏的商业与临床基础高度契合。
此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多家跨国药企负责人也普遍认为,未来与国内药企的合作不仅要看 " 技术是否先进 ",更要看 " 是否契合自身全球战略布局 ",即通过与中国创新力量的协同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赢。
例如凯西中国总裁兼总经理邓浩青对记者表示,在罕见病领域,我们尤其关注基因编辑技术。在专科治疗领域,我们特别找寻新生儿科领域临床阶段及商业化阶段的资产,因为我们中国团队在此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及专业实力,可以强强联合加速落地。在呼吸疾病领域,我们关注更加广泛的机会,包括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的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