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哲馨
编辑|乔芊
一开始,阿么并没有留意到优衣库与华阳茶室 Oriental Kopi 的联名,直到朋友发来一条讯息,才引起他的注意。
" 我一眼就发现了这是 AI 生成的," 阿么指着联名 T 恤上的印花告诉 36 氪。来自马来西亚的阿么是一名插画家,平时喜欢将日常趣事和搞笑见闻画成漫画,发布在小红书上," 我们这一行的人都能百分之百确定,特征太明显了。"
网友指出优衣库 X 华阳茶室联名有 AI 创作嫌疑|图源:华阳茶室官方网站
华阳茶室是马来西亚一家连锁餐饮品牌,主打南洋风味餐点和早茶,在本地华人社区中享有较高声誉。根据品牌官网信息,此次与优衣库的联名系列包括五款 T 恤和两款帆布包,产品上印有冰火菠萝包、咖啡、蛋挞等食品的卡通形象,以及华阳茶室的老店外观和 "Let ’ s go Kopitiam" 字样。
正是这些充满南洋风情的美食插画,被质疑为 AI 生成作品。我们采访的多位插画师指出,这些图案存在 " 图像残缺 "" 结构错位 "" 线条模糊 " 等问题,几乎是 AI 绘画中最常见的错误。
柔佛本地插画师安妮丝告诉我们,这些作品甚至不是出自高级 AI 工具,更像是免费 AI 软件的产物。" 前阵子不是流行把照片转成卡通风格吗?这组图案的风格就和当时那些 AI 作品一模一样。" 她还找出了这些图案可能的原型——华阳茶室官方菜单上的菜品照片,两者在构图与元素上高度相似,看起来确实像是照片直接 "AI 化 " 的结果。
此次优衣库与华阳联名图片与 " 华阳三宝 " 实拍图的对比
阿么告诉我们,得知此事后,他身边不少同行朋友感到 " 非常气愤 "。在他们看来," 本地有那么多艺术家接不到活儿 "。优衣库和华阳都是知名品牌,包括阿么在内的 90 后几乎是 " 吃着华阳长大 " 的一代,因此这次事件让他们在震惊之余也非常失望。
据了解,该联名系列于上周五以优衣库 UTme 定制系列的形式发售。UTme 是优衣库推出的一项 T 恤定制服务,消费者除了可以选购现成款式,还可以将自选图案通过喷墨印刷技术印制在 T 恤上,成品可选择线下自提或通过 UTme 官方 APP 配送到家。
图片来源:华阳茶室官方 Instagram
优衣库从未公开 UT 及 UTme 系列的具体营收,但 UT 一直是其推动本地化战略的重要载体,频繁与在地艺术家、IP 方、插画师及博物馆等机构展开合作。
36 氪此前从优衣库方面获悉,UTme 图库中的图案均拥有官方版权。在部分区域城市的大店中,也有一定比例的作品出自本地艺术家之手。采访中有插画师透露,优衣库过去在马来西亚也曾与当地创作者合作,并未出现过类似争议。他们认为,问题根源可能出在华阳茶室这一方。
据 36 氪了解,在马来西亚,类似商业插画的报价通常在每幅 20 至 250 马币之间(约合人民币 30-421 元),具体视插画师的经验和知名度而定。如果品牌知名度较高,有时甚至可以谈到 200 马币左右的价格。在插画师安妮丝看来,这笔费用对优衣库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 " 绝不是难以承受的开支 ",品牌 " 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 " 默许使用 AI 生成作品。
" 我猜测是华阳茶室为图省事,直接用 AI 生成了这些图案,而优衣库作为合作方,没有在审核环节把好关。" 安妮丝说。
然而,即便只是审核流程上的失误,对优衣库而言也是一次不容忽视的品牌危机。优衣库在疫情前就已制定 " 向南拓展 " 战略,将东南亚视为重点市场。该地区人口结构年轻、经济增速快,优衣库在当地业务也在疫情后迅速恢复,连续多季度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一家位于吉隆坡的优衣库门店
据统计,截至 2024 财年第三季度,优衣库在马来西亚共拥有 61 家门店,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四,仅次于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根据迅销集团 2023 财年报告,东南亚(包括印度和大洋洲)市场为其贡献了约 12% 的海外收入,年销售额突破 1200 亿日元,同比增长超过 30%,是优衣库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此次 "AI 作图风波 " 暴露出优衣库在快速本土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一方面是对合作内容的质量把控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本地社群情感与创作者权益的忽视。从更深层次看,此次事件也折射出全球品牌在本地化过程中常见的 " 效率优先 " 思维。随着 AIGC 技术普及,越来越多企业倾向于使用 AI 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加快产品上市节奏。
在文化敏感度较高的市场,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消费者不仅期待产品 " 在当地生产 ",更希望品牌 " 为当地创作 ",真正理解并尊重本地文化与创作生态。
"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态度问题。" 阿么补充道," 我们可以接受 AI 作为一种工具,但不能接受它取代人的创作和人的表现,更不能接受大品牌用 AI 来敷衍我们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
类似争议并非孤例。前不久 H&M 宣布首次启用 AI 模特拍摄品牌广告,虽然 H&M 向真人原型支付了授权,并在成片中并列显示了真人和她们的 AI" 双胞胎 ",仍然引发了模特与摄影师社群的抗议。农夫山泉旗下的茶饮品牌东方树叶,也曾因用 AI 制作地铁广告引发网友的大规模吐槽。
H&M 发布 AI 和真人模特并列的广告,曾引发争议
这些案例尚未涉及产品设计层面,事实上,大部分时尚公司对使用 AIGC 设计产品都非常小心翼翼。"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或公司在有意无意地挑战那条底线," 在吉隆坡从事品牌咨询工作的 Eiden 告诉 36 氪,他认为从品牌管理角度,如果这些设计真的涉及 AI 生成,在商品化与贩售层面上,品牌的正当性就会受到质疑。
" 毕竟除了衣服本身的原材料成本外,服饰设计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创意与人工设计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倘若这部分是由 AI 生成的,那售价中被视为 " 创意成果 " 的那一笔,其实就成了一个灰色地带,‘买家究竟在为谁的创作付费?’ "
截至目前,优衣库与华阳茶室均未就此次争议作出公开回应。联名系列仍在线上线下正常销售,但社交媒体上已开始出现 "#SupportLocalArtists"(支持本地艺术家)、"#NoToAICulture"(向 AI 文化说不)等话题标签,有更多马来西亚消费者呼吁品牌方正视问题、回应诉求。
对优衣库而言,这一次的麻烦或许不大,却足以成为一个警示:在进军新兴市场的道路上,真正的本土化不仅是开门店、推联名,更是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人群建立真诚、互信的联结。在 AI 可以轻易生成图像的今天,这样的联结,依然必须由 " 人 " 来亲手绘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