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存 2 万美元,存在渣打银行 1 年期利率 3.8%,工行只有 2.5%,差了 1.3%,美元储户们充满了困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自 9 月 18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25 个基点到 4.00% 至 4.25% 之间后,一个月以来,各家银行也纷纷对其美元存款利率开启 " 分化式下调 ":国有大行率先降至 2.2%-2.8% 区间,城商行、外资行维持在 3.5%-3.8%,而西安银行、华商银行等中小银行仍坚守 3.75%-4% 的高利率阵地,部分区域性产品甚至隐现 4% 以上的收益率。
这种横跨 1.8 个百分点的利率差,既是银行间资金实力的直观较量,也是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市场博弈的缩影。随着机构普遍预测 10 月底、12 月初可能再有 2-3 次降息,这场利率分化将走向何方?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在高息诱惑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
美元利率裂变,国有行求稳,中小行求生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 不同银行的美元存款利率差异,本质是自身‘家底’与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 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由资金头寸、政策传导效率和客户结构三重因素共同决定。
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堪称利率分化的核心推手。截至 2025 年 6 月末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美元资产达 9008 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的 51%,但美元负债仅 3203 亿美元,占比 21%,5805 亿美元的美元资金缺口客观存在。这种缺口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呈现显著差异。国有大行依托全球化布局,可通过境外分支机构低成本拆借资金,对境内美元存款的依赖度仅 15% 左右;而城商行、中小银行的境外融资渠道有限,美元资金主要依赖境内储户存款,部分中小银行的美元存款占其外币负债比重甚至超过 80%。
西安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我行的美元贷款额度最近很紧张,中小企业跨境贸易融资需求一直在涨,只能靠高息拉存款来平衡。该行目前 4% 的 1 年期美元定存产品有明确的 " 存贷挂钩 " 要求,储户若同时办理跨境结算业务可优先享受高利率。
这种 " 以存养贷 " 的模式在中小银行中相当普遍,徽商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其美元存款利率从去年的 5.6% 降至如今的 3%,但仍比国有大行高,主要原因是要是利率降太多,美元存款就被大行吸走了,贷款业务没法进行了。
政策传导效率的差异进一步放大了利率差距。外资行与城商行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明显更灵敏,而国有大行的调整节奏相对滞后。上海某外资行人士向巴伦中文网透露,该行在美联储降息次日就启动了利率评估,一周内将 1 个月期定存利率下调了 30 个绩点,而国有大行的调整周期平均在两周左右。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解释道," 外资行的美元定价机制直接对接 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美联储降息后负债成本立即下降,自然要下调存款利率;而部分中资行的定价流程繁琐,加上担心储户流失,调整会慢半拍。"
客户结构则决定了银行的利率定价底气。据了解,国有大行的贵宾客户占比普遍超过 30%,客户的存储资金量也更大,这类客户更看重资金安全性、稳定性和综合服务,对利率敏感度较低。巴伦中文网咨询了某国有大行贵宾理财经理,他表示,虽然银行的产品要求 100 万元起存,定存一年利率仅 2.8%,但搭配跨境理财、外汇避险等服务后,客户续约率高于 70%。
反观中小银行,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主和普通储户为主,这类客户的资金体量较小,更看重在利率上的获利,对于其他驸加服务的需求较低,因此利率成为了中小银行吸引资金的核心手段。正如华商银行推出的 3.9% 美元定存产品,就明确标注 "5000 美元起存,无附加条件 ",上线三天即吸收存款超 2000 万美元。
美元存款高息 " 窗口 " 即将关闭,大小银行利率走向趋同
普益标准银行业分析师陈毛毛道出了美元存款利率的未来趋势," 现在的高利率就像‘最后的窗口期’,最多维持到年底。" 尽管当前大小行利差显著,但多重因素正在推动利差逐步收窄,降息周期下的利率趋同将是必然结果。
美联储持续降息的 " 倒逼效应 " 首当其冲。此次 9 月降息被市场解读为 " 风险管理式降息 ",点阵图显示年内仍有 50 个基点的降息空间,2026 年还将维持缓降趋势。这意味着美元市场利率将持续下行,银行的美元资金成本随之降低。" 我们已经在测算 12 月降息后的利率方案了,预计 1 年期美元定存可能降到 3.2% 左右。" 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透露,该行目前 3.7% 的利率已处于 " 倒挂边缘 ",若美联储再降 25 个基点,继续维持高息将导致净息差收窄 0.3 个百分点。
监管层对高息揽储的关注也在加码。近期多地银保监局已开展外币存款专项检查,重点排查 " 利率虚高 "" 捆绑销售 " 等行为。某股份制银行因推出 " 存款送外汇期权 " 的变相高息产品,已被责令整改。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 高息揽储看似能短期吸金,但会加剧负债成本压力,一旦美元汇率波动,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这种监管导向将迫使中小银行逐步下调利率。
从历史经验看,降息周期中的利率分化往往难以持久。回顾 20 世纪 90 年代美联储降息周期,美国中小银行初期也曾通过提高 MMDA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利率揽储,但随着基准利率持续下行,最终不得不向大行利率靠拢,利差从 1.2 个百分点收窄至 0.4 个百分点。国内市场亦有类似迹象,2024 年 8 月国有大行美元存款率先降至 3% 以下后,仅用 3 个月就带动城商行利率跟进下调,如今这一传导过程正在中小银行身上重演。
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监林英奇预测," 预计到 2026 年一季度,中小银行美元存款利率将降至 2.5%-3% 区间,与国有大行的利差收窄至 0.5 个百分点以内。" 短期来看,10 月底美联储降息后,中小银行可能先将利率微调 0.2-0.3 个百分点,维持相对优势;但到 12 月再次降息后,将迎来全面下调。
别只盯着利率,美元存款 " 算总账 " 的时刻到了
在利率下行通道中,投资者最关心的或将是是否还有兑换美元进行存款的必要?对于账户里已有的美元存款又应该怎么处理?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的提醒道," 要不要存美元?不能只看利率数字,得算清楚‘收益 - 风险’这笔总账。" 在利率下行与汇率波动的双重背景下,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有实际用汇需求的投资者,美元存款仍是合理选择,但需讲究 " 期限匹配 " 与 " 利率锁定 "。为此,巴伦中文网咨询了多类有美元需求的投资者,他们的看法如下:
对于孩子有进一两年内在美国留学或者即将赴美的留子父母,他们的规划是将美元分时长存续。例如一位孩子正在美国读高中的家长向巴伦中文网讲述了自己的美元存款方式:将 5 万美元分成三笔配置,1 万美元存东亚银行 1 月定期,利率为 3.15%;2 万美元存西安银行 3 个月期定期,利率 3.85%;2 万美元存东亚银行 6 个月期定期,利率为 3.6%。该家长解释道,存了 1 月短期是害怕孩子有短期需要大量用钱的地方,因此都会都会存一部分短期,到期后再重复这样的操作,这样是为了保证资金的灵活性。存西安银行是为了获取其短期高息,至于 6 月期是因为现今 12 月期的利率低于 6 月期,因此存 6 月期可以获取目前最高的利率收益。这样的投资者属于有明确用汇计划的投资者,可采用 " 短 + 长 " 组合,优先选择与用汇时间匹配的期限,避免提前支取损失利息。
相似的投资者可以扩展至有更大美元结汇购汇需求的企业等,为此,外汇分析师向巴伦中文网表示,对于这类有硬性美元需求的储户可以通过远期结汇锁定汇率风险,例如 10 月 21 日 1 美元兑 7.12 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若投资者约定 6 个月后按 7.10 的汇率结汇,即使届时美元贬值至 7.0,也能规避 0.12 元的汇兑损失,相当于为存款收益上了 " 双保险 "。
对于纯粹理财型投资者,美元存款的吸引力已显著下降。当前人民币 1 年期定存利率约 1.5%,看似低于美元存款的 2.2%-4%,但需叠加汇率波动因素。按机构预测,若年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降至 6.9,1 万美元存款一年的利息收益约 350 美元(按 3.5% 利率计算),折算人民币 2415 元,而汇兑损失达 2214 元,实际净收益仅 201 元,收益率不足 0.3%,远低于普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3% 的平均收益。
平安银行理财经理向巴伦中文网推荐了汇率的结构性美元理财,该类型产品以美元存款为基础,嵌入汇率期权,若 6 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在 6.9-7.2 区间波动,收益率可达 4%,若突破区间则收益 2.5%,这种理财方式既保留了存款的安全性,又能博取更高收益,并且无需投资者自行换汇。
投资者还需警惕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部分高利率产品设有严格限制,某区域性银行的 4% 美元定存要求 "2 万美元起存,提前支取按 0.3% 计息 ",若储户因紧急情况提前支取,实际收益率甚至低于活期存款。娄飞鹏特别提醒道," 选择中小银行产品前,一定要确认其外汇业务资质和资本充足率,优先选择系统重要性银行或上市银行。"
从美联储降息的 " 第一声哨响 " 到银行利率的 " 差异化起舞 ",美元存款市场的分化与调整,本质是市场供求、政策导向与银行实力的综合映射。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短期利率差异,不如回归自身需求本质——有明确用汇需求则合理配置,纯粹理财则放眼更广阔的资产市场。(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李婧滢,编辑|蔡鹏程)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