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媒汇 前天
耀才证券“牌照宝库”诱人,蚂蚁搅局香港券商行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10 月 17 日,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宣布共同投资 9.25 亿美元(约 66 亿元人民币),购置香港铜锣湾港岛一号中心共 13 层商业写字楼,设立两家公司的香港总部。

" 我们对加码香港充满信心 "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集团正积极参与香港创新枢纽的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

就在井贤栋发表上述言论的几天前,市场传闻 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蚂蚁集团旗下公司)要约收购耀才证券(即耀才证券金融,01428.HK)获得香港证监会(SFC)批准,这亦是蚂蚁集团 " 加码香港 " 的另一种体现。

在要约收购的预期下,耀才证券的股价最高一度涨至 17.68 港元,截至 10 月 21 日下午收盘,耀才证券的股价报收 10.02 港元。即便扣除市场对收购的乐观预期,剩下的溢价空间里,藏着香港金融市场最值钱的硬通货——金融牌照。

而这,或是蚂蚁集团志在拿下耀才证券的真正原因。

牌照生意:7 张 " 纸 " 价值 28 亿?

天眼查显示,蚂蚁集团成立于 2000 年 10 月 19 日,注册资本为 350 亿元,法定代表人是韩歆毅,他亦是集团总裁。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蚂蚁集团要约收购耀才证券的事情,要追溯到半年之前。

2025 年 4 月 23 日,耀才证券突然宣布短暂停牌,并在两天后宣布: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 上海云进 ")通过旗下子公司 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计划以每股 3.28 港元的价格,收购耀才证券控股股东新长明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新长明 ",实控人叶茂林控制的公司)持有的 50.55% 公司股份,总对价约为 28.14 亿港元,且已支付了 10% 的定金。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根据耀才证券 FY2024 业绩,本次要约收购交易在 10 倍 PE 左右;根据 FY2025 业绩,则交易在 9 倍 PE 左右。

天眼查显示,上海云进成立于 2016 年 10 月 20 日,注册资本为 5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是黄浩,蚂蚁集团持有上海云进 100% 股权。

4 月 28 日上午 9 点,耀才证券宣布恢复交易。

蚂蚁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要约收购耀才证券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收购后是否会向耀才证券注入支付宝的导流资源?10 月 18 日,源媒汇向蚂蚁集团相关人士徐先生,以及蚂蚁集团官网披露的 " 客户与公众沟通部邮箱 " 发去了问询函,截至发稿均未获得回复。

东吴证券认为,此次收购是蚂蚁集团深化金融科技布局的关键一步,通过控股香港本土券商实现牌照获取与市场渗透。

蚂蚁集团早先是通过云锋金融(00376.HK)参与证券市场业务,但受制于金融牌照有限而未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因此对于蚂蚁集团来说,迅速收购一家香港券商,有利于加速其在香港及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耀才证券的 " 牌照宝库 " 确实诱人,在香港地区属于牌照齐全的券商。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示,耀才证券手握 7 类核心金融牌照:第 1 类证券交易、第 2 类期货合约、第 3 类杠杆外汇、第 4 类证券咨询、第 5 类期货咨询、第 7 类自动化交易、第 9 类资产管理。

图片来源于国金证券研报

虽然是 7 张 " 纸 ",但是对于蚂蚁集团来说,时间比金钱更重要,花 28 亿元买下耀才证券的控制权,就等于得到了 7 张香港证监会的金融牌照。

加速 " 搅乱 " 香港券商行业

耀才证券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1995 年,叶茂林创立了耀才证券。尽管成立初期只有五六名员工,但是在叶茂林的带领下,公司发展迅速。早于 2003 年,政府取消最低佣金制度,耀才证券洞悉先机,率先将佣金由 0.25% 大幅调低至 0.05%,一度被香港股民誉为 " 平佣始祖 ",同时大力推广网上交易。

由于定位清晰,得以奠定成功的基础。凭借全城佣金最平、速度最快、无懈可击的电子交易平台,耀才证券发展迅速,规模亦不断壮大,并且于 2010 年 8 月在香港联交所实现挂牌上市。

图片来源于耀才证券官网

耀才证券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创始人叶茂林始终为第一大控股股东。截至 2025 年 4 月(要约收购前),其实际控制的股权比例为 50.55%,也就是上海云进旗下子公司意欲要约收购的股份。

截至目前,耀才证券共有两处总办事处以及 9 家分行,其中九龙总办事处、上水、湾仔、旺角分行实施 7 天营业。

从财务数据来说,在 2010 年上市之初,耀才证券的营收为 1.40 亿港元,净利润仅为 0.60 亿港元,此后逐年递增,并在 2020/21 财年达到峰值——营收为 12.85 亿港元、净利润为 7.04 亿港元。但是此后财年的业绩始终反复震荡,未能实现持续增长。

尤其是 2024/25 财年,耀才证券实现营收约 9.72 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7.0%;净利润约 6.18 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10.6%。

图片来源于 Wind

经纪佣金 + 利息收入为耀才证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据营收的比例始终维持在 99% 左右。

从业务资质上来看,耀才证券拥有香港 1、2、3、4、5、7、9 号牌照,覆盖港股、美股、沪深港通、孖展融资及期货业务,与富途控股、老虎证券的牌照相比并无较大差异,可满足蚂蚁集团在港开展全业务的战略需求。

但是从客户规模来看,耀才证券与富途控股、老虎证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客户资产规模也弱于互联网券商同业。香港券商市场竞争始终较激烈,根据香港交易所官网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共计有 519 家持牌机构。此外,头部集中趋势显著,5 月,组别 A(第 1-14 名)市占率高达 71%。

根据 AIPO(专注于港美股交易数据服务的专业平台),耀才证券位居 2025 年 6 月综合成交排行榜的第 21 位。

耀才证券是基于何种考虑,会接受蚂蚁集团的要约收购呢?其股价暴涨背后是否有资金在炒作?10 月 17 日,源媒汇致函耀才证券,对方回复邮件表示 " 感谢 ",但是没有正面回应问询的具体内容,此后亦未电话联系作者本人。

东海证券认为,蚂蚁集团此次对耀才证券的要约收购,有望借力香港本土券商优势和金融牌照资源,快速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证券服务能力,完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布局。同时," 此次战略布局标志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科技赋能的新阶段,行业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

例如,传统巨头如汇丰、中银香港,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固守机构客户;科技券商如富途证券(腾讯背景)、老虎证券(小米背景)则通过 " 低佣金 + 智能投顾 + 极致体验 " 争夺零售市场;" 蚂蚁集团 + 耀才证券 " 的进入,将加速 " 搅乱 " 行业目前的格局——耀才证券作为 " 平佣始祖 ",曾以 0.05% 佣金颠覆行业,叠加支付宝上亿用户的导流能力,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或意在虚拟资产业务

蚂蚁集团要约收购耀才证券的消息显然刺激了二级市场。在 4 月 23 日上午 11 点 10 分停止交易前,耀才证券的股价已经涨至 3.05 港元,而 3.28 港元要约收购价较停牌前溢价 7.54%。

4 月 28 日,耀才证券恢复交易的首日,直接跳空高开,盘中股价最高涨至 6 港元,最终以上涨 81.97% 报收 5.55 港元。

此后,耀才证券的股价一路上涨,并在 7 月 21 日最高涨至 17.68 港元。这一价格,较每股要约收购价 3.28 港元已经上涨了逾 4 倍。

由于香港证监会的批准迟迟未见落地,耀才证券的股价又开始出现大幅回落,10 月 13 日早盘一度跌至 8.31 港元,但是午盘后市场突然传出消息 " 香港证监会批准蚂蚁收购耀才证券 ",股价受此影响开始不断拉升,尾盘以上涨 34.52% 报收 11.73 港元。

截至 10 月 21 日下午收盘,耀才证券的股价以上涨 2.24% 报收 10.02 港元,这一价格也远超 3.28 港元的要约收购价;公司最新市值约为 170 亿港元,较停牌前的 52 亿港元增长约 118 亿港元。

显然,没有要约收购消息的刺激,单凭耀才证券的基本面,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股价涨幅与市值规模的。而蚂蚁集团收购的最终意图,或在于虚拟资产业务,一旦成功将进一步打开股价的想象空间。

国金证券认为,在要约收购完成、蚂蚁集团入驻耀才证券后,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赋能:" 一是依托于蚂蚁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现有交易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拓宽用户群体并提升存量用户的使用体验;二是依托于蚂蚁的客户基础,存在为耀才导流的可能性;三是依托于蚂蚁在 web3.0 技术、牌照等方面布局,或将打开耀才虚拟资产业务想象空间 "。

而 " 虚拟资产业务 ",有可能就是稳定币业务。目前,蚂蚁数科、蚂蚁国际正在积极布局香港稳定币发行。

如果能拿到香港稳定币发行牌照,耀才证券将现有的 1 号牌照进行升级即可接入 SFC 认可的虚拟资产交易,包括稳定币,耀才证券或将成为蚂蚁稳定币业务的主要分销商之一。

除去 1 号牌照,国金证券的研报还指出,耀才证券现有的 4 号牌照可升级就虚拟资产提供意见、9 号牌照升级即可管理投资超过 10% 虚拟资产的投资组合。同时,不排除耀才证券向 SFC 提交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VATP(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申请的可能性。

蚂蚁集团的野心远不止于一张券商牌照。从蚂蚁银行到耀才证券,从稳定币申请到 RWA(真实世界资产)布局,每一步都在搭建跨境金融的基础设施。而香港证监会的批准与发改委的审批悬而未决,恰是内地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微妙平衡。

对香港券商行业而言,这场收购是分水岭,科技巨头带来的不仅是竞争,更是一次行业重构。香港券商的命运,或许会像耀才证券的股价一样,在资本与监管的博弈中经历一场剧烈的震荡。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蚂蚁集团已经给香港金融圈上了一课:在金融科技时代,牌照是入场券,生态才是护城河——蚂蚁来了,谁都要小心点。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香港 蚂蚁集团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