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 IPO 组
文|曲奇
9 月 26 日,TOP TOY 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瑞银集团、中信证券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作为名创优品孵化的潮玩品牌,TOP TOY 依靠母公司的经营网络及供应链实现了门店快速扩张,过去三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 67.6%,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潮玩零售商。
然而,其商业模式与泡泡玛特存在本质差异:TOP TOY 效仿 " 安卓系统 ",主打多 IP 渠道集合,导致其毛利率远低于靠自有 IP 驱动的泡泡玛特。
同时,公司超五成收入依赖于母公司名创优品这一关联经销商,虽享受了渠道便利,但其业绩的独立性和质量也变得不透明。
上半年门店扩张放缓
2020 年,名创优品孵化 TOP TOY。当年 12 月 11 日,泡泡玛特港股上市引爆行业热度。一周后,TOP TOY 全球首家潮玩梦工厂店便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
2022 年,名创优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时,叶国富为 TOP TOY 立下了一个 flag," 希望可以在 3 年内让 TOP TOY 实现单独上市 "。
今年以来,市场上多次传出 TOP TOY 要独立上市的风声。
2025 年 6 月,名创优品对外称,公司正在对以 "TOP TOY" 品牌运营的潮流玩具业务潜在分拆上市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以期优化股东价值。
如今随着 TOP TOY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叶国富 3 年前的愿望似乎快要实现了。
TOP TOY 的品牌定位是潮流玩具集合店,主要售卖授权 IP 玩具、自有 IP 玩具和第三方品牌玩具等,产品涵盖盲盒、积木、手办、拼装模型、玩偶、一番赏等主要品类。
TOP TOY 的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及线下两类。其中,线下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 80%,线下渠道又可细分为直营店、合伙人店及经销商三条业务线。
门店扩张是驱动 TOP TOY 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2022 年末到 2024 年末及 2025 年 6 月末,TOP TOY 门店数量分别为 117 家、148 家、276 家、293 年。2024 年公司加快了门店扩张节奏。
今年 3 月,公司 CEO 孙元文表示,今年 TOP TOY 国内门店数量将增加 100 家,预计年底国内门店数量将增至 380 到 400 家。在未来五年,TOP TOY 将覆盖全球 100 个国家核心商圈,开设 1000 家门店。
业绩方面,2022 年到 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6.8 亿元、14.6 亿元、19.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67.6%。
2025 年上半年,TOP TOY 收入 13.6 亿元,同比增长 58.5%。对于 2025 年全年业绩展望,管理层预计业绩会迎来 70%-80% 的增长。
从行业市占率角度,按 2024 年销售额计算,TOP TOY 是中国第三大潮玩零售商,市占率 2.2%,第一名则是泡泡玛特,市占率达到 12.3%,第二则是乐高,市占率 4.2%。
2024 年,中国前 5 大潮玩零售商市占率合计为 20.7%,这表明潮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十分分散,竞争激烈。TOP TOY 的主要竞争对手不仅是泡泡玛特和乐高,还有 52TOYS、布鲁可、酷乐潮玩等品牌。

" 安卓系统 " 的商品思维
过去几年,尽管 TOP TOY 来势汹汹,但在关键业绩数据和年轻群体中的品牌热度上,与泡泡玛特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2025 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 138.8 亿元,同比增长 204.4%。单从收入角度,泡泡玛特的收入约是 TOP TOY 的 10 倍,且收入增速显著高于 TOP TOY。
可以说,TOP TOY 在国内潮玩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仅体量更大,还以更高的增速在成长,将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种差距源于两家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
泡泡玛特本质是一家 IP 品牌公司。它的成功根植于成功孵化并运营了如 Molly、Dimoo、Labubu 等一系列现象级的自有 IP。消费者购买泡泡玛特,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对这个 IP 角色所承载的情感、故事和设计理念的认同。
相比之下,TOP TOY 更像一个潮玩界的 " 超级市场 "。它依靠母公司名创优品强大的供应链和开店能力,迅速将全球各种知名的 IP(如漫威、三丽鸥、火影忍者)和各类潮玩产品(手办、积木、雕像)集合到它的大型门店中。
TOP TOY 的运营模式,优势在于 " 全 " 和 " 快 ",能够迅速吸引泛人群的目光。但问题在于消费者走进 TOP TOY 的门店,大部分归功于 IP 本身,而非 TOP TOY 这个渠道品牌。
泡泡玛特赚取的是品牌和内容利润,TOP TOY 赚取的则是渠道利润;泡泡玛特在为自己的 " 品牌信仰 " 和 "IP 情感 " 定价,而 TOP TOY 主要在为 " 商品 " 本身定价。两者相比,泡泡玛特的溢价空间远大于后者。
对此,公司 CEO 孙元文曾把泡泡玛特比喻为苹果 OS 系统般的封闭生态,表示 TOP TOY 要做 " 安卓系统 "。
商业模式的差别,让两家公司在运营成本及毛利率方面也有明显差距。
泡泡玛特的核心产品是自有 IP,省去了高昂的 IP 授权金,毛利空间巨大。而 TOP TOY 的收入主要依赖外部 IP,需要向 IP 方支付不菲的授权费用,直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2022 年到 2024 年,TOP TOY 毛利率分别为 19.9%、31.4%、32.7%,而泡泡玛特毛利率则分别为 57.5%、61.3%、66.8%。
对于依赖外部 IP 的现状,叶国富曾表示将以国际 IP+ 自有 IP" 两条腿走路 ",实现双 IP 并行驱动发展。
截至递表,TOP TOY 拥有 17 个自有 IP 及 43 个授权 IP,其中的 9 个自有 IP 于今年 8 月通过收购获得。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TOP TOY 自有 IP 产品的收入分别为 680 万元、610 万元,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不足 1%。自有 IP 能否走通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关联交易收入占比超 50%
在 TOP TOY 的商业模式中,经销商是公司很重要的一环。2025 上半年,线下经销商产生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 51.6%,2023 年最高曾达 58.5%。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Top Toy 共有 53 家线下经销商,其中最大的是母公司名创优品。
这样的好处是,TOP TOY 可以通过名创优品的数千家门店,迅速将产品铺向市场,极大地降低其渠道拓展成本和时间。此外,还可以共享名创优品的客户流量以及供应链。
根据招股书,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名创优品的收入分别为 2.5 亿元、7.8 亿元、9.2 亿元及 6.2 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36.8%、53.5%、48.3% 及 45.5%。其中,2022 年到 2024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91.8%。
然而,名创优品作为 TOP TOY 的大股东,持有后者 86.9% 股权,两者显然构成了关联交易,这让 TOP TOY 的收入存在一定可调节空间,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甄别难度。
报告期内,TOP TOY 的经销商收入中约 90% 都来自名创优品。
按照会计准则,当 TOP TOY 将货物出售给经销商(即名创优品门店)并转移了商品的控制权时,TOP TOY 就可以确认这笔销售收入。
如果 TOP TOY 面临增长压力,或者为了向资本市场展示其作为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强劲势头,管理层有动机将大量的货 " 压 " 给名创优品这个内部经销商。这样,TOP TOY 的财务报表上就会出现亮眼的收入增长。
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光要看 TOP TOY 的经营业绩,还需要结合名创优品的存货、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才能更好第判断 TOP TOY 的业绩质量,这无疑增加了投资难度。


精彩回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