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商业法则是——
分开看,都是问题;整合看,互为解法。
这个法则,也同样作用于局部经济的传媒业与宏观经济的整体面上。
分开看,传媒行业正在经历寒冬,尤其主流媒体遇到巨大困境,宏观经济也在面临僵局,千行百业都在抱团取暖;
整合看,主流媒体呼唤系统性变革,经济整体面需要系统性变革,而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只有融入经济整体面的系统性变革,才有可能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贡献给经济整体面来自主流媒体的解决方案。

近期,笔者关注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以下简称:SMG)在全国率先引领了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从频道精简精办,到超高清计划,看到了决心和成绩,在关注到上海广播电视台近期的商业动态后,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最大的突破——
SMG 商业创新中心成功开拓了一条从「文化场景构建」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可持续路径,标志着主流媒体成功开启了系统性运营的新路径,不仅拥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还拥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变现性。党的三中全会提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上海广播电视台交出了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发展之问的「上海答卷」。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是越发细分的、行业发展是越发垂直的。这种细分产生了效率,也带来了风险。需要一个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大融通的神经中枢,引领社会搭建「超级协作网络」,才能让社会像人一样活跃起来、经济像水一样流动起来。
一旦这个「盘活者」完成了社会网络的搭建、经济血管的盘活,不但能让自身能够产生巨大商业价值,同时也能为整个社会产生巨大溢出效应,盘活千行百业共同产生经济价值。
而这个大融通的「盘活者」,就是系统化变革后的新型主流媒体——
它不再仅是下游的「宣传者」,而是位移到中枢的「盘活者」,负责全资源的汇集、协调、共创、分配。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刺激更多有识之士大脑活跃与思考,一起为行业与社会共创未来。

上篇:
媒体融通城市
经过系统性变革后,主流媒体将会变成统筹城市政治、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大融通的「超级引领者」。
而 SMG 商业创新中心,已经以这一身份,做了两个方向的探路——
第一条路,沿着「赛道」探路,构建「城市品牌大融通系统」。
这一方法,主流媒体是找到一个「核心」,然后为之汇集、配置、协调全城乃至全国、全球资源,保证在这个盘子中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能得到价值的盘活、文化的赋能、经济的收益。
比如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以下简称「光影节」),就是以「光影」为核心构建的大融通系统,SMG 商业创新中心对内盘活了集团内包括技术展示、票务服务、内容呈现、活动策划、创意设计、烟火市集、直播经济等的 14 家主体,远超第一届的 5 家,可见发展势头之快、对内盘活之猛;对外统筹了政府、媒体、品牌、商圈、景区,统筹上海 15 个区及临港新片区,打通八大滨江秀带,覆盖全市 30 个商圈、50 多处景区。

直接效应是,为台里带来了预估 1.2 亿元收入,创上海广播电视台首个超亿元商业场景;
溢出效应是,成功拉动商圈流量,成功带动销售业绩,例如光影节开幕当晚徐汇西岸梦中心创开业以来最高瞬时客流,超 10 万「追光客」涌入主会场。作为主会场的徐汇西岸客流提升 263%,销售同比提升 125%;南京西路消费额同比增长 10%,前滩消费额同比增长 18%,杨浦滨江消费额同比增长 235%。光影节期间,上海国际光影节以 35% 的夜经济消费增速强势激活城市夜间活力,迅速崛起为上海夜经济的核心引擎,成功塑造出文化影响力与经济驱动力双轨并行的城市超级 IP 典范。
此外,光影节为上海城市品牌价值带来的增量是更难简单数据化评估的,因为大量主流媒体跟进、社交媒体关注,光影节已经成为中秋国庆期间热门旅游推荐目的地,上海国际光影节首次跻身全球五大光影节。
又如首届上海国际动漫月(以下简称「动漫月」),则是以「动漫」为核心构建的大融通系统,对内盘活了内容创制、活动节展、动漫品牌、媒体平台,为 CCG 动漫展会品牌、SMG「看东方平台」、网络原创动画《缔灵爱之默水玲珑》等赋能;对外联动了政府、商圈、品牌、企业、交通、餐厅、酒店、展会——首次构建了「政府指导、政企合办、跨界共融」的运作机制,动漫月以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Bilibili World)、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三大展会联动为核心,以「魔都次元通行证」三展联票为突破口,以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的「次元地图」为抓手,把展会和商圈、餐厅、酒店、交通等消费场景、城市空间以及演出、文创等消费内容集成串联。

直接效应是,首年尝试即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带来千万营收,有效拉动新媒体平台获客流量暴涨,例如,三展联动被粉丝誉为 " 动漫界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票务支持系统的「看东方」小程序在联票开抢瞬间秒空,并发访问页面数激增 4598%,创历史新高。
溢出效应是,动漫月直接带动文旅商体联动经济效益约 14.21 亿元,联动 8 大商圈线下零售餐饮消费 6.46 亿元,带动了上海交通、住宿和其他服务消费达 12.35 亿元;不仅成功创下上海动漫展会规模新纪录,也成为了全球次元文化盛事,吸引国内外超 200 万人次参与,其中 15 — 35 岁青年群体占比 82%,商圈境外观众客流最大涨幅达 98.48%。
长尾效应是,动漫月不但带动了上海市 2025 下半年动漫经济新趋势,助力构建动漫可持续发展业态,大学路「痛」街夜经济的持续经营、次元音乐嘉年华的继续打造、Comicup 升级为 " 上海动漫文化博览会 ",还夯实了上海市的动漫产业生态根基,哔哩哔哩杨浦新总部、米哈游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预计吸引超 400 万创作者汇聚上海,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催生大量动漫产业链企业落户和回流,提升国际投资意向、加速文化 IP 全球传播。
这种模式具有很大想象空间,除了光影、动漫,还可以无限复制出更多赛道核心,比如潮流体育、户外音乐、沉浸演艺 ......
另一条路,沿着「空间」探路,构建「城市更新大融通系统」。
以城市结构为逻辑,从市,到区,再到更细颗粒度的街道,不断深入城市毛细血管。
今年,SMG 商业创新中心就从市发展到了区,发展出了「一区一品」计划——
以「各区所需,SMG 所能」为目标形成合力,「一区一主题,各区各特色」,发挥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内的能力优势资源特长衔接起各区的发展需求,重构和深化与全市各区的战略合作,从垂类、特色主题出发,助力各区提升重点、发掘亮点、解决痛点,构建「区域特色 + 媒体赋能」的协同发展新范式。
比如杨浦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具备「科技创新 + 数字经济」「大学 + 大厂」集聚优势,因此它的一区一品是「直播经济」,由此也确定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连续 5 年的白玉兰直播间为核心的系列盛典合作项目;
比如金山区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地处杭州湾北岸位于长三角区域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乐高乐园新落户于此,因此它的一区一品是「文旅消费」,由此也确定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与金山区以文旅消费为主打品牌的特色项目合作。
其他「一区一品」还包括了静安区聚焦「超高清」,浦东新区聚焦「金融科创」,临港新片区聚焦「创新创意」。既给台里创造了新的增长极,也给各区打造了新的文化名片。
沿着这个路线,还能继续微缩、复制,打造特色街区、特色弄堂、特色水岸。在越来越需要靠辨识度、需要靠多元化创造文旅价值的城市更新大浪潮中,此间能做的事,大有可为。

当然,这两条是两种思维模式,一种从「赛道」来发散、一种从「空间」来延伸,两条不同的思路往往也要进行融通。
从光影节到动漫月,都有主会场 + 分会场的设定——
光影节共设置 1 个主会场 +16 个分会场,在整体主题为「点亮上海 Light Up Shanghai」之下,各区分会场又各自根据「一区一主题,各区各特色」各自发挥,如在「一区一品」中聚焦「金融科创」的浦东新区的主题是「科创星河 · 智链芯生」;聚焦「直播经济」的杨浦区的主题是「数漫杨浦 · 一起 YOUNG」。
动漫月设置了一个主会场 +13 个分会场,以各区核心动漫商圈为中心设置了 13 条不同的特色动漫打卡路线,覆盖了全市 81 个动漫打卡点位。
下篇:
媒体盘活四力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系统化改革后的主流媒体具备盘活城市的势能?
笔者研究认为,可以归纳为「四力」。
第一个力,是全面整合庞大资源要素的「统筹力」。
SMG 商业创新中心需要作为一个统筹协调者,把不同的力量粘合成一个巨大的共同体。
需要统筹协调政府资源,因为它是主流媒体具备搭建「城市大融通系统」、调动各主体「超级协作」公信力的来源。
比如在动漫月中,这个统筹协调包括了两个层面——
在前期,需要统筹政府资源,让它能以最高效率调动全城资源。因为主流媒体的行业专业积累,能在战略上统筹谋划、在关键处精准触及,才成功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次元文化氛围;因为主流媒体有对商业主管部门和商业行业的长期合作了解,才能这么高效地调动商圈、企业、行业资源加入;以主流媒体有丰富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经验和审美的浸润,才能这么高效地构建起串联全城的「次元地图」,成就「全球次元文化新地标」。

在后期,需要得到政府资源助力,让它再上一个台阶,让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更高起点。动漫月的成功举办,让其被列入了 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十大标杆活动及 8 月上海文旅商体展联动的重点活动,并荣列「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为第二届动漫月更盛大的规模奠定了基础。
需要统筹协调艺术内容资源,因为它是文化赋能城市品牌、文化更新城市面貌的来源。
比如今年 SMG 商业创新中心在动漫月中的艺术内容资源整合模式,堪称全球动漫界里程碑式的一大创举。
原本各大漫展都在暑假,具竞争性甚至排他性,而通过 SMG 商业创新中心牵头发起具有更高站位格局、更大品牌势能的「上海国际动漫月」,才打破了传统漫展单点举办并互相独立的模式,将 CCG EXPO、BW、CJ 等重要漫展整合为系列活动;同时,也因这一资源非常稀缺、时机非常宝贵,才促使了小红书在非常快的时间内行动起来、融入其中,完成这场几乎不可能的共创。
活动期间,推动网络动画《缔灵爱之默水玲珑》、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等沪产 IP 作品全新亮相,运用前沿科技再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等中国动画经典 IP;打造东方明珠潮玩艺术馆、乐高世界欢乐节等,在半马苏河公园推出国画大师戴敦邦「水浒英雄」特展、《胜利女神》《绝区零》IP 交通卡展陈和「掌中艺术画廊」;鼓励上海老饭店、宁波汤团店等主动拥抱次元文化,非遗老字号焕新成为潮流青年追捧的「吃谷据点」。
同时,在动漫月专属次元地图上,把动漫 IP 与不同场景做了深度结合,如「全职高手」动漫主题餐厅、「校园音乐先锋」动漫音乐节、「奥特曼」主题次元酒店、动漫咖啡厅、「缔灵爱之默水玲珑」主题快闪店、「千与千寻」舞台剧动漫演出、「明日之星篮球争冠赛」体育赛事等多元消费场景等。

需要统筹协调场景资源,它是文化 IP 落地生花、城市美学具象化的关键载体。
既有艺术场景,比如今年光影节全新推出全球首创的「海 + 陆 + 空」融合大型光影秀《点亮上海》,打造移步换景式的户外光影秀;
也有体验场景,比如首届动漫月首创「海陆空」全城高浓度二次元氛围,联动公交、巴士、出租车、地铁、游轮、高架、机场、航空公司、商圈、酒店、餐饮、剧场、体育场馆和赛事、景区、展会、二次元企业、商业品牌以及空管、水警、运营安全、信息安全等全市资源,打造「痛」车 / 船 / 酒店 / 铁 / 街区 / 岛 / 楼 / 飞机 / 餐厅 / 饮料,让入城者真正进入二次元时空。


需要统筹协调消费资源,它是把文化热度转为商业增量的即时引擎。
既包括了商圈、餐厅、酒店、市集等的消费场景,也包括了 IP、产品、品牌等的商务合作。
比如今年光影节整合了金融保险、餐饮零售、科技通讯、高奢品牌等不同类型的多家合作客户;也成为了众多品牌首发首秀首演首展的顶级传播场。
比如今年动漫月吸引了百联 ZX、大悦城、环球港等 15 家全国百强二次元商场及多家动漫游戏企业如万代南宫梦、米哈游、育碧、暴雪娱乐、莉莉丝、阅文集团、鹰角等领军游戏企业踊跃参与。
这些热钱的涌入、合作客户的加盟,才让整个城市系统因为消费的流动性真正盘活起来,也撬动活动的体量、质量能够一年更比一年做得更大。
而这么复杂、这么庞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除了主流媒体集团之外,确实也难有其他社会分工可以胜任。
第二个力,是「媒体 +」的「审美力」。
「媒体 +」的本质,是用媒体美学美化世界。
它从「为播出服务」转向「为传播服务」,内容思维的锚点不再只是屏幕而是场景,对象不再是观众而是用户,把媒体美学应用于城市品牌打造、城市面貌更新。
比如光影节能够横空出世,迅速跻身国际级水平光影节,成为「夜上海的浪漫天花板」,内核就在于 SMG 整合全台顶级审美力的「媒体 +」资源,大胆突破艺术创作壁垒与建筑局限性,坚持海派美学,围绕大都市气质,成就世界级审美的城市光影美学盛宴——


它以徐汇最新水波纹特色建筑西岸大剧院为投影建筑立面,以黄浦江为舞台,以 1.5 公里西岸滨江水岸为动线,融合大型无人机故事秀演、建筑投影、氛围营造、艺术表演、商业体验等,围绕海派生活方式,打造全球首创的行进式沉浸式户内外联动光影秀场,让市民游客真正实现移步换景,步步惊喜,沉浸融入城市美学;
它将静态光影装置,动态的光影秀展,流动的艺术演出,互动的商业体验,融汇中西的海派文化,时尚潮流的都市气质交织在一起,在移步换景的游走与微风中,光影和人物融入江景、步道、草地,独具浪漫的梦幻效果;
它打造了具有突破性的穹顶光影秀,既在超大面积裸眼 3D 技术下实现 360 ° 地仰望星空,又增加了光影高科技互动体验区,创造了一场在浩瀚星辰下互动的独特穹顶光影体验;

它首创了代表「上海之光」的光影节形象代言人——小灵光,孕育自 1882 年在上海亮起的第一盏电弧灯,串联起承载着城市发展与未来愿景的灵魂,打造沉浸式全域全景光影夜游 mapping 秀演,也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文化。

第三个力,是「+ 媒体」的「全媒体专业力」。
「+ 媒体」的本质,是万物皆可「+ 媒体」而被融通到一个更大「超级协作网络」中,万物皆可「+ 媒体」而拥有了能够被看见、被听见、被连接的舞台。
「+ 媒体」,加的是连接器,加的是转化器,加的是放大器。
SMG 商业创新中心在做「+ 媒体」时,沿着三个路径:
一是对内形成「传统媒体超级聚合体」,让包括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全链条媒体资源能够通过整合,既能最大效能放大集体传播价值,又能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商业场景。
二是对内打造「主流媒体新型模式」,分为四大新型媒体:一是「自有 APP 矩阵」,包括综合视频平台「看东方」、综合音频平台「阿基米德」、新闻垂类平台「看看新闻」、财经垂类平台「第一财经」;二是「海外传播矩阵」,构建国际传播超级视频 IP,包括 Shanghai EYE、Yicai Global,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传播立体生态圈;三是「文化电商平台」,比如白玉兰直播间,打造具有主持人专业性、城市公信力的城市地标特色直播间;四是「全媒体矩阵」,目前已覆盖包括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在内的全网 9000 万用户;五是「主持人个人 IP 矩阵」,通过主持人强大的公信力、亲和力与号召力,产生热度与影响力。

三是对外整合「外部优质媒体资源」,包括与外部主流媒体、社交媒体、UP 主、达人、KOL(微博、B 站、抖音、小红书)新媒体等等外部优质媒体资源,形成深度合作机制。
由此对内对外一盘棋的「+ 媒体」整合后,奠定了现象级传播的基本盘。
以动漫月为例,全网信息量超 60 万条、全平台内容整体阅读量超 32 亿;社交媒体总互动量 140.1 亿,核心互动量 2.60 亿;海外覆盖量约 56.4 万 ...... 为新生的动漫节创造了现象级的传播。
第四个力,是超大型规模的「执行运营力」。
规模经济对应的是满足规模经济的执行运营力,只有 SMG 这样大规模的媒体集团,才能量级相当地承载起光影节、动漫月这种规模的大事件,若是量级不能匹配、相当,便容易「体量缩水」或「质感打折」,而不会像是现在这样,一年做的比一年大的指数级成长。
作为长期操刀春晚、跨晚、秋晚、电影电视节等上海市重大节展演出等大型活动的主流媒体,一方面,他们拥有运营 IP 的能力,能够通过商业整合、内容赋能、传播加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做强做大品牌 IP;而再盛大的创意,一旦缺少与之匹配的落地执行,就只能停留在 PPT 上,成为一场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
另一方面,他们拥有运营活动的能力,随着光影节的做强做大,复杂程度远超首届,主分会场现场协调主体就超过一百多家,全程把控从选址、设计、布局、策划、制作、招商、搭建、票务、运营、协调、安全、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及安排等全链条环节,甚至细化到上下水接口、电量监测、垃圾清运、地贴字样、指示方向、特殊关怀、医疗救援等末端细节。且人流的可控性、便捷性、安全性管控难度急剧上升,但 SMG 商业创新中心不但打破了传统场景的限制、实现了活动的安全零事故保障,还因地制宜设计了今年主分会场一体化运营的新模式,深度挖掘滨江水岸的地理特质,打造出移步换景的流动式沉浸体验亮点,以其卓越的运营能力完成了从「困难模式」到「高光模式」的质变跃升;
又如动漫月协同了 100 多家包括政府、商圈、品牌、企业、交通、餐厅、酒店、展会主体,从设计策划、路线制定、品牌联动、现场执行、安全把控等,进行全流程的运营,将「众口难调」的庞大协同炼成一曲步调一致的、以动漫知名的「城市交响乐」。

1 号结语
在 SMG 商业创新中心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了媒体角色的一次深刻蜕变。这种变革不仅重塑了媒体产业自身,更对城市发展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对媒体产业而言,SMG 模式标志着媒体产业从单纯的信息传播机构向城市资源整合平台的战略转型,这是一种更高维的媒体融合,在政策、资本、技术和用户等多重力量推动下,媒体不再仅是内容的制作与分发者,而是成为引领政府、艺术、科技、场景、消费和金融资源产生融通效应的「超级引领者」;
对城市发展而言,SMG 模式重新定义了媒体与城市的关系。媒体不再是城市发展的外部宣传工具,而是成为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内在组成部分,媒体通过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有效促进了城市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活力,为城市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能;
对新质生产力而言,SMG 商业创新中心的系统化运营模式通过构建「融合媒体 + 超清技术 + 沉浸艺术 + 商业场景」的生态系统造就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由此让业界看到了媒体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形态:它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体现在产业融合与价值创造的新模式上,链入千行百业,链接千家万户。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媒体城市共生体」会像淄博烧烤点燃一座城、江苏「苏超」带火一个省那样,成为地域热点的引擎,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谁能把媒体基因写进城市肌理,谁就能把流量变留量、把声量变增量。
对上海而言,十六字精神里的「开放、包容」早已写在外滩的天际线,下一步就看谁能把「创新、卓越」也写进每一次光影节、每一场动漫月——
让媒体不再只是城市的麦克风,而是城市的心跳和引擎。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