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赶集去!" 小时候爷爷奶奶这样一招呼,孩子们就马上来了精神。赶集,成为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市集。新一代市集有啥不一样?过去,人们赶集是为货品而来,现在," 买买买 " 之外,好玩、好逛成了市集引人来的关键。过去,货品越丰富、规模越大的市集越受欢迎," 什么都能买到 " 成了大家赶集的动力;现在,各种主题性市集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人们在 " 发酵市集 " 上品尝各种发酵类食品,学习发酵知识。在手工市集,买家和卖家交流创意和制作技巧。市集的主题未必有多高大上,哪怕围绕一颗土豆、一杯啤酒,照样能办一场热热闹闹的集。
比之从前,如今的市集变的是功能、形式,它们既是消费场所,又是社交空间。年轻人热衷特色市集,未必是为了 " 买买买 ",而是期望收获一份松弛感、几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透过市集之变,看消费趋势之变,会发现,当传统衣食住行用的消费需求获得满足后,人们对审美、娱乐、休闲、情感等需求愈发旺盛。消费趋势也就日趋私人化、个性化。谁抓住了这种变化,乘势而上,谁就能将更大市场拥入怀中。
破 " 界 ",不只跳出原有边界那么简单,而是要树立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观念,让多种业态动起来、融起来,用 " 新 " 打开文旅商贸的多种可能。国庆假期期间,天美艺术街区办起了 " 流水席 "。由街区的商户轮流 " 掌勺 ",市民线上预约,即可免费品尝手冲咖啡、特调饮品、限定甜点等美食。饱了口福,人们还能在街区看展、逛潮流小店,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这些不同业态的混搭看似是 " 点 " 的突破,实则将风貌建筑、历史文化、特色产业 " 整体串联 ",形成了街、商、城相互赋能的立体发展模式。
说到底,消费之变也是需求之变,不断升级的消费,背后是升级的需求、升级的产业。因需而动、因势利导,无论企业还是城市,都应抓住机会。(杨建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