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晚秋,本是寒风已至的时节,却因一缕来自贵州仁怀的酱香变得温热。10 月 17 日," 仁怀酱香・相约天山 " 推介活动在这座西北城市落下帷幕,这场跨越三千公里的 " 风土对话 ",不仅让新疆消费者尝到了正宗仁怀酱香酒的醇厚,更藏着仁怀酱酒以产区力量撬动全国市场的深层逻辑,值得细细拆解。
政府搭台:不是 " 卖酒 ",是筑 " 双向奔赴 " 的桥梁
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推介,这场活动从一开始就带着 " 官方背书 " 的厚重感——仁怀市商务局主办、仁怀市酒业协会承办、新疆贵州商会协办,三层架构的背后,是产区对 " 品牌公信力 " 的清醒认知。仁怀市政协主席刘进那句 " 搭建新贵两地经济与文化互通的桥梁 ",道破了活动的核心:卖的是酒,更是 " 产区信任状 "。
仁怀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早已不是单一企业 " 单打独斗 " 的时代。此次政府主动牵头,本质是把 " 仁怀酱香 " 这个集体 IP 推向全国的关键一步。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致豫强调的 " 发展与生态双底线 ",更是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当酱酒市场仍有乱象时,仁怀用 " 官方站台 " 的方式,划定了 " 品质红线 ",这既是对自身产区优势的自信,也是对行业理性发展的引导。
" 勾调九式 " 出圈:不只是技艺表演,更是文化 " 翻译官 "
活动现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李明英老师等六位专家演绎的 " 勾调九式 "。当沉稳的动作与酱香的芬芳交织,这场表演早已超越 " 技艺展示 " 的范畴,成了仁怀酱酒文化的 " 活态翻译 "。
在很多人眼里," 勾调 " 只是酿酒的一道工序,但李明英团队却把它变成了 " 东方美学体验 " ——从取酒的精准到调酒的细腻,每一个动作都藏着 " 酒以载礼 " 的哲学。现场嘉宾上手互动时的惊叹,恰恰说明:好的文化传播,从来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让消费者 " 沉浸式感受 "。李明英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 " 酱酒匠心 ":一杯好酒,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代代相传的技艺,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更关键的是," 勾调九式 " 的亮相,巧妙地避开了酱酒市场 " 拼价格、拼包装 " 的低级竞争,转而用 " 文化附加值 " 打动消费者。当其他品牌还在纠结 " 怎么卖更多酒 " 时,仁怀已经在思考 " 怎么让消费者懂我们的酒 ",这种认知差,正是仁怀酱酒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化布局:从 " 单点突破 " 到 " 产区协同 " 的新逻辑
这场天山之约,放在仁怀酱酒的全国化版图里看,更具深意。过去,酱酒品牌多靠单个企业的渠道拓展 " 单点突破 ",而此次仁怀以 " 核心产区 " 整体形象出征,走的是 " 集体作战 " 的新路子。
李明英的坚守很有代表性—— " 恪守产区标准、传承传统工艺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是仁怀产区企业的共识。当所有企业都把 " 质量第一 " 放在首位," 仁怀酱香 " 这个集体 IP 就有了生命力。李明英老师呼吁的 " 让每一滴酒都成为匠心结晶,而非逐利工具 ",更是戳中了行业痛点: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消费者要的不是 " 网红酒 ",而是 " 放心酒、有文化的酒 "。
从贵州仁怀到新疆乌鲁木齐,三千公里的距离,被一缕酱香缩短。这场活动不是终点,而是仁怀酱酒全国化的 " 新起点 " ——它证明,酱酒的竞争早已不是 " 产品之争 ",而是 " 产区文化 + 品质信任 " 的综合较量。未来,当 " 仁怀酱香 " 的集体 IP 走遍更多城市,中国酱酒的高质量发展,或许将迎来全新的打开方式。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