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在主题宣传活动中明确 " 十五五 " 期间标准化工作方向,提出加快抢占深海、深地等新兴产业标准化制高点的战略目标,为即将启动的五年规划勾勒出关键发力点。随着陆地浅部资源日渐枯竭,向深海探宝、向深地掘金已成为保障资源安全的必然选择,而标准体系的构建正是这场产业竞逐的核心抓手。

" 十四五 " 期间的标准化积累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自然资源部累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857 项,构建起涵盖 13 个子体系、52 个专业门类的标准框架,包含 3700 余项标准,同时主导发布 23 项国际标准,较 " 十三五 " 增长 50%。这一成果不仅支撑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发展,更培育了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能力。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这种能力在新兴领域的转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海南省牵头的《深远海产业分类》标准近期获批立项,已为深海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分类依据。
政策信号已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10 月 21 日,神开股份、德石股份等深地概念股集体封板,板块单日暴涨 7.8%,成交额飙升至 120 亿元,背后正是资本对 " 十五五 " 政策红利的强烈预期。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种市场热度并非短期炒作,而是基于产业规模的理性判断 —— 自然资源部预测,我国 " 十五五 " 期间深地经济有望形成 3-5 万亿元 / 年的市场体量,商业化初期增速将达 40%,全球市场 2030 年更将突破 25 万亿美元。深海领域同样潜力巨大,中国海油 2025 年上半年深海油气产量已同比增长 25%,产业规模化趋势初显。
标准缺失曾是制约深海深地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深地开发面临超高温、超高压等极限环境挑战,深海探测涉及设备兼容、数据共享等多重难题,没有统一标准支撑,企业往往陷入重复研发、风险难控的困境。众赢财富通分析,自然资源部提出的 " 抢占标准化制高点 ",本质上是通过顶层设计降低产业门槛、规范发展秩序。从实践看,已有龙头企业率先受益于标准突破:神开股份的 175MPa 智能井口装备依循行业标准研发,成功服务于万米科探井 " 深地塔科 1 井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 62%;东方物探的地震成像技术则借助标准推广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更凸显标准工作的战略价值。" 十四五 " 期间我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权显著提升,但在深海深地等新领域仍需突破。众赢财富通认为," 十五五 " 期间实施的标准国际化突破专项行动,将通过支持我国专家任职国际组织、申报新领域国际标准提案等举措,推动国内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这不仅能降低企业出海成本,更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 正如《深海科技产业指标体系》的制定,已为我国深海技术输出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化工作正呈现全链条发力特征。自然资源部提出的 " 十五五 " 重点任务中,既包括体系优化升级、关键标准研制等前端环节,也涵盖标准实施评估、宣传贯彻等后端保障,形成 " 研制 - 应用 - 反馈 " 的闭环机制。众赢财富通指出,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已在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治理等领域验证有效,2067 项现行标准免费公开更降低了企业应用门槛。在深海深地这类技术密集型领域,标准的快速迭代与落地见效,将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催化剂。
从政策蓝图到产业实景,标准化正成为深海深地经济崛起的 " 隐形引擎 "。在 3-5 万亿元市场体量的吸引下,叠加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勘探装备、地下工程、资源开发等细分赛道有望持续释放增长潜力。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把握标准制定方向、紧跟政策推进节奏,或许就能在这场 " 向地球深部要未来 " 的竞逐中抢占先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