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从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构建工业人工智能支撑体系、优化工业人工智能要素保障共 4 个方面提出了 16 条举措。
其中,最吸睛的当属 " 三券齐发 " ——鼓励地市设立 " 模型券 ",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 " 算力券 "" 训力券 " 等政策工具,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 三券齐发 " 直击工业 AI 落地核心痛点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工业数据,是 AI 落地的天然沃土。《方案》把 " 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 " 放在首位,先解决 " 有没有 " 的问题。
一方面,以 " 百行千模 " 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工业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一批适应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具备跨模态数据处理能力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制一批质量检测、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场景专用小模型,对于符合条件的工业模型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支持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数据服务企业建设高质量的行业通识和行业专识数据集,构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检测报告、故障诊断记录、供应链信息等工业知识语料库,将工业领域数据集和工业知识语料库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提出了 " 模型券 "" 算力券 "" 训力券 " 等支持工具。其中,鼓励地市设立 " 模型券 ",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 " 算力券 "" 训力券 " 等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这一举措直击当前工业 AI 落地的核心痛点——算力成本高、优质模型稀缺、训练门槛高,尤其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 用不起、不会用 " 仍是主要障碍。广东通过精准补贴关键资源,有效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激发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主动性,加速 AI 技术在真实生产场景中的规模化渗透。
工业人工智能的关键供给,还需依托高价值工业智能体的打造,以及工业软件和智能装备的培育与发展。
《方案》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感知、需求、执行、决策、评测类智能体。同时,推进核心软件攻关等工程,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重点工业软件迭代升级。
打造 " 人工智能 + 制造业 " 标杆
有了工业人工智能的关键供给,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推动这些技术真正使用起来、推广起来,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 " 不敢转、不会转 " 问题,《方案》提出,加强咨询诊断和改造指引。依托专业力量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为工业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和 " 建档立卡 " 服务。分行业梳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实施路径,推动编制细分行业数智化改造指南。
为了让企业看得见、学得会,广东还将实施 " 人工智能 + 制造业 " 标杆建设行动,聚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金属制造、先进材料、泛家居、服装箱包、生物医药、食品、玩具等细分行业,支持工业企业加强 " 行业模型 + 专用模型 + 智能体 " 的渗透应用,征集遴选和认定发布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对符合条件的标杆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
为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跟上智能化步伐,广东将继续推动数智化 " 链式改造 ",支持地市培育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转型行业平台,对于符合条件的平台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同时,提速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 6 个国家级和 14 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一批试点行业,广东还将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参数优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拣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组织试点城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攻关任务
为全面支撑工业人工智能发展,广东将加快构建覆盖技术验证、平台创新、成果转化与要素保障的全链条支撑体系,让 AI 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赋能载体建设上,《方案》提出,支持深圳、东莞等地市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开展工业模型应用、中试验证、系统适配等工作。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提供数据训练和验证支撑。
同时,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推动企业基于开源大模型开发工业模型。鼓励建设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大模型中心、工业模型超市等平台载体,让企业按需 " 下单 ",便捷获取 AI 能力。
创新平台也将提质升级。《方案》提出,将人工智能能力作为新设平台的重要参考,对成效突出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先推荐为国家级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予以资金支持。
推动技术成果落地推广尤为重要。《方案》提出,支持建立 " 人工智能 + 制造业 " 产品和服务场景的培育和对接全流程工作机制,分行业分领域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和供需精准对接。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 揭榜挂帅 " 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攻关任务。
钱和人也不能少。《方案》提出,依托省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领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地市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租赁等方式,助力企业数智化改造。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的融资服务,打造 " 粤智贷 " 品牌矩阵。
为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方案》提出,设计智慧工匠培训课程体系,发布人工智能实训工具集,塑造 " 粤工 AI 学校 " 等培训品牌。
这一整套组合拳,既有真金白银的支持,又有实实在在的资源,还给了清晰的路子和实用的方法。广东接下来全力跑出的 " 人工智能 + 制造 " 加速度,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