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咖智库 前天
业绩翻倍,股价暴跌:谁在恐惧泡泡玛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LAIKA  

  2025/10/22  

直男基金经理看不懂的,是下一代审美主权。

作者 | 柴犬

编辑 | G3007

同样的一幕又出现了。

只要是稍微关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就不难发现,泡泡玛特(09992.HK)这家公司总是在交出傲人业绩前后股价出现激烈的股价博弈。10 月 21 日,公司股价暴跌了 8.08%,而盘后发出的业绩显示,泡泡玛特在 Q3 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

同样的戏码在今年 7 月便已上演。泡泡玛特于 2025 年 7 月 16 日股价的急剧下跌,恰恰发生在其发布了 " 史上最强中报 " 的 2025 年上半年盈利之后。

最新的业绩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整体收益同比增长 245%~250%,其中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 185%~190%,海外市场收益同比增长 365%~370%。分渠道看,报告期内,线下渠道同比增长 130%~135%,线上渠道同比增长 300%~305%。

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持续高增。今年新开拓的美洲市场营收同比增长 1265%~1270%,亚太市场收益同比增长 170%~175%,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增长 735%~740%。

一句话概括,国内稳健,海外势如破竹。

但即便是业绩亮眼如此,也难以阻挡不绝于耳的质疑声音:这个公司的 IP 没有灵魂,高增速难以持续,爆款能否年年有,下一个 LABUBU 在哪里……

惊人优秀的业绩与剧烈震荡的股价,正好反映出市场资金层面对这家公司存在巨大的分歧。很多人在纠结观望中上车,但是并未真正相信泡泡玛特运营的可持续性,股价上涨的时候又害怕踏空。他们始终密切跟踪千岛平台上某些 " 爆款 " 成交价格的走势,实时检索搜索引擎与社交平台声量,希望找到这家公司热潮退去的证据——最终的表现就是,但凡风吹草动,或者 " 利好出尽 " 的信号,这些 " 聪明钱 " 就大举抛售。

笔者突然想起姜文《让子弹飞》中的桥段,当时六子只是在饭店吃了一碗粉,但是却被胡万诬陷吃了两碗,但只给了一碗的价钱,对此胡万说道:六爷,你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最后六子无力自证,只能剖腹自戕。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可以持续稳定的赚钱,今年上半年总营收 138.8 亿元,同比增长 200%+,净利润 46 亿,今年半年的盈利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公司的毛利率有 70%+,这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但质疑者称,泡泡你的增速是很高,但请证明你未来还可以持续,一旦失速,便撑不起当下估值。

公司财报说,我们不止有 LABUBU,我们有很多 IP 的收入都过亿了,而且 LABUBU 也是个老 IP 了,他诞生已经 10 年了。反对者会说,LABUBU 的出圈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泡泡玛特不是六子,泡泡玛特也不需要自证。

太多人恐惧,是他们面对新生事物,面对他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所出现的本能的恐惧。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卖玩具的公司,股价表现可以如此强劲,毕竟在去年今日,泡泡玛特的股价还在 63 港币徘徊,一年涨 4 倍的财富故事,凭什么是你?

这些人天天盯着数据,但恐怕没有看到,当 Q3 泡泡在美洲收入同比翻 13 倍、伦敦牛津街旗舰店月销破百万美元时,泡泡玛特正在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反向输出,让中国 IP 成为欧美年轻人追逐的原生素材。

泡泡玛特完成的,不是简单的玩具出海,而是一场关于叙事权、审美权与符号制造权的争夺战。

过去三十年,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支点长期停留在 " 熊猫、功夫、旗袍、四大发明 " 等东方主义意象;而今天,一个长着尖牙却缺颗牙的 Labubu、一个面无表情的 SKULLPANDA,正通过 TikTok 挑战、Instagram 滤镜和 YouTube 拆盒视频,成为全球 Z 世代的视觉母语。

财报里的每一笔经营数据写下的数字,都意味着中国 IP 第一次摆脱博物馆式展示,进入欧美日常信息流。

哦,对了,笔者差一点儿又忘记了,二级狗们惯于纸上谈兵,真正理解公司日常运营的少。

接下来还想说一下泡泡玛特的供应链。这几年出海是大热赛道,但绝大多数公司的出海逻辑都是成本平移,把国内生产的具有质价比的商品卖给老外。但泡泡完全是依靠在审美上的原创能力,把中国新锐设计师手绘原稿,在东莞柔性供应链完成生产,通过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社交媒体的动态联动,真正将设计师的原创能力作为文化符号在全球输出。而且公司 35% 的净利率已经验证了," 造意 " 远胜比 " 造货 "。

哦,差点儿又忘了,对许多从不消费的直男基金经理而言,审美?基因里天生缺位,要不聊聊材料成本?做玩具也没多难呀,凭啥卖这么贵?

直男投资人(此处不分男女,主要是看审美能力)还会说,泡泡玛特的 IP 没有灵魂,因为你没有动画没有故事,你看人家迪斯尼有那么多动画片呢!

他们同样看不见,泡泡玛特已经用潮玩把 " 情绪 " 译成无国籍产品,Labubu 的古灵精怪、Crybaby 的社恐眼泪、DIMOO 的软萌梦境,本质都是中国年轻人情绪的外壳,却因 " 无语言、无国籍、无具体历史 " 而具备全球穿透力。欧美消费者不需要了解中国神话,也能在 Crybaby 的流泪面孔里看见自己的社恐——这是比熊猫更轻盈、比功夫更普世的 " 情绪 Esperanto"。财报中欧洲 735% 的增速,就是一套无字幕叙事的胜利。

很多 IP 也不需要故事,可以激发内心认同即可。粉丝即编剧,他们与潮玩的共创可以让泡泡玛特的 IP 持续进化。TikTok 上,海外粉丝自发为角色写漫画、拍短剧、做 Cos 服。IP 所有权在中国,但叙事权被全球年轻人共享,这是文化话语权的最高境界:我不强迫你听我的故事,但我让你在我的框架里讲你的故事。

仍有人炮轰泡泡玛特贵,要知道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越贵仍有人愿意买单,越能登上主流时尚媒体版面,越能进入艺术展与拍卖行。泡泡玛特的高毛利、高溢价,让中国设计第一次在全球市场拥有了奢侈品式的定价自信,而不再依赖性价比叙事。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中国品牌的伟大胜利?

当海外消费者为泡泡玛特排队,他们也在接受一套中国设计的审美语法,留白、钝感、萌丧、反差色。泡泡玛特的财报数据不只是营收和利润,它记录的是一次罕见的文化贸易顺差。中国 IP 第一次用零售速度、零售语言,在全球年轻人的心智里抢占货架。话语权不是抽象口号,而是每天被加价、被抢购、被二创、被打卡的实时投票。当海外消费者愿意为中国故事排队、为中国审美溢价买单时,文化输出才真正完成了自身的商业闭环,这才是泡泡玛特的真正壁垒所在。

当然,以上种种,二级市场里的直男投资人是看不见潮玩的这些价值的。毕竟他们活得既不 " 潮 ",也无空 " 玩 "。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Highlights

二刷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的夏日报告

东鹏赴港募资:国内 " 功能饮料一哥 " 如何破解海外市场

京东的 " 无限战争 ",烧向商战强者携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泡泡玛特 姜文 中国市场 社交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