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演变的当下,跨境电商领域的税收政策正经历着显著变革。继美国取消对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关税政策后,这一趋势如涟漪般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跨境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国取消小包裹免税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美国去年接收的小额包裹总量超过 13.6 亿件,每天近 400 万件,总值达 646 亿美元。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2025 年 8 月 29 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永久取消对低于 800 美元包裹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导致了30 个国家及地区的邮政系统暂停向美国寄送货物,包括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

图源:谷歌
其实,欧盟早在今年 5 月便提出过针对跨境电商包裹征税的方案,税费依据包裹派送方式设定在0.5 至 2 欧元之间。然而,由于执行层面存在诸多争议,该 " 欧盟版方案 " 推进步伐迟缓,短期内难以落地实施。
但,部分欧洲国家已率先开始小包裹征税行动。
今年 8 月罗马尼亚率先实施了 5 欧元的跨境包裹收费标准,为欧盟跨境包裹税拉开了序幕;
近日,比利时政府计划明年开始施行对从欧盟以外地区进口的包裹征收 2 欧元税款;
法国与德国、荷兰等国携手,打算对进入欧盟的低价电商包裹收取" 每件包裹几欧元 "或" 每件商品几十欧分 " 的手续费;
俄罗斯财政部提议对个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跨境商品加收增值税。按照方案规划,将从 2027 年开始到 2030 年间,以每年递增 5% 税率的方式,最终形成 20% 的跨境商品增值税加收方案;
墨西哥从今年 8 月 15 日起,对来自未与其签署自贸协定国家、价值低于 2500 美元且通过快递或包裹服务运送的进口商品上调关税税率,从原来的 19% 调高至 33.5%;
智利从 10 月 25 日起实施的税收新规,取消 41 美元以下跨境小包免征增值税政策,所有订单均需缴纳 19% 增值税。

从欧洲多国到拉美,跨境电商税收管理上正逐步加强规范。而东南亚作为新兴市场,税改节奏同样紧凑。
从 2 月 18 日开始,越南不再对小额包裹免征增值税,还加收一笔固定金额的海关费;
泰国从 12 月 30 日起,将对价值低于 1500 泰铢(约 300 元人民币)的进口商品征收7% 的增值税。
如今,这场关税政策变革已不再是美国的单独行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场针对跨境小额包裹的税改风暴。
跨境卖家应对策略
面对全球税收政策的收紧,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正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
供应链重构成为应对税改的 " 第一道防线 ",核心思路是从" 跨境直邮 " 转向 " 本土扎根 "。
有的平台为规避美国的高额关税,正加速推动商品发货模式转型,把全托管爆品逐步迁移到半托管模式;同时通过" 整柜海运 + 本地配送 "的组合模式,有效降低单件商品成本。
平台也纷纷推出应对措施。针对智利税改,速卖通已宣布提供自动代收代缴服务、专项补贴,并表示使用速卖通智利海外仓的商家可获得 " 本地发货 " 标识,并优先参与营销活动。
随着全球范围内小额免税政策的逐步取消,跨境电商的 " 野蛮生长 " 阶段正逐渐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更合规、更本地化、更高附加值的新模式。
这不仅是一场税收政策的变革,更是全球跨境电商行业的重新洗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