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的 " 新质生产力行业支持科创投资论坛 "(以下简称 " 论坛 ")上,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站长居欣珏在论坛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支撑。"
居欣珏表示,未来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关键点,更是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业内认为,未来产业的本质是融合创新的交汇点,其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创新生态。作为全球化竞争的参与者,上海将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基础上,向未来产业持续跃迁,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产业、金融构成 " 三位一体 ",抢占 " 明天的产业 "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未来产业与金融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未来产业的战略地位以及上海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践。
居欣珏表示,从全球视野看,科技、产业与金融构成良性循环的 " 三位一体 ":科技是大脑,产业是躯干,金融是血液。其中,产业是连接科技与金融的核心节点。当前我国已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联合国划分的 666 个小类中,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门类的国家。
然而,全球竞争的关键依然是抢占 " 明天的产业 "。国家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2021 年," 十四五 " 规划明确写入了 " 未来产业 ",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六大领域布局未来产业。
2024 年 1 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标志着我国未来产业进入系统化推进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于 2022 年 9 月率先发布未来产业方案,在全国省市中起步较早,展现出前瞻布局的战略眼光。
从 " 盆景 " 到 " 连锁风景区 ",AI 项目可实现商业闭环
在具体实践中,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产力形态。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生物学博士张广旭以上海光源这一大科学装置为例,说明其在生命科学、特别是蛋白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随着 AlphaFold 系列模型的突破,AI(人工智能)已经从预测单个分子拓展到分子之间的组合,最后实现对一个广阔分子世界的结构获取。
张广旭认为,AlphaFold 首次触及动态的结构,可以看到生物学 AI 发展跟蛋白质科学本身实验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即从结构发展到动力学。同时,他也强调,AI 并非取代实验,而是与实验形成 " 双轮驱动 ":模型高效生成假设,指导实验设计;实验则提供高质量数据反哺更新模型,最终构建形成一个循环迭代的学习型体系,在科研 " 第五范式 " 下推动基础科研进步,并催生 AI 驱动的药物研发、蛋白质设计等应用前景。
在产业层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沈涛介绍了上海 AI 发展的独特路径。
他表示,不同于杭州依托阿里、北京依托百度、深圳依托腾讯华为的 " 大厂带动 " 模式,上海则是因地制宜,在缺乏本土互联网巨头的背景下,转而采取以政府的力量体系化往前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模式。从应用端入手,通过打造 " 语料、模型、算力、场景、资本、生态 " 六大要素支撑体系,上海正系统性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
沈涛表示,目前上海已形成 "1+3" 四大基础大模型格局,并由国有控股企业库帕思整合语料资源,辅以建设多个万卡级智算集群。随着大模型发展,上海正以徐汇 " 模速空间 " 和张江 " 模力空间 " 双轮驱动发展大模型产业。此外,在开源领域,上海正在打造中国唯一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
沈涛形象地比喻:早期 AI 项目如同 " 盆景 ",仅供观赏;如今 AI 项目的目标是打造可盈利的 " 风景区 ",并最终形成可复制、可规模化的 " 连锁风景区 ",实现商业闭环。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