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月末的时间节点,A 股市场正经历成长产业景气周期中的良性调整。
历史规律与当前市场信号叠加,清晰指向一个结论:本轮调整已进入后半程,十一月将迎来行情切换的关键验证窗口,当下正是布局下一阶段成长主线的最佳时机。
复盘
成长产业的景气周期从不缺少波动,但良性调整的 " 边界 " 往往有迹可循。
回溯近十年 A 股几轮典型成长行情—— 2019 年半导体周期、2020 年新能源赛道、2023 年 AI 浪潮,其估值向业绩切换阶段的调整特征高度相似:最大调整幅度多在 15%-20%,持续时间 1-2 个月;而其中强势主线的回调更浅、更快,最大跌幅 10%-20%,调整周期仅 0.5-1 个月。
对照本轮调整,当前数据已接近历史区间下限。截至十月下旬,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最大跌幅仅 9.1%,调整时长 8 天;而本轮行情的核心主线—— AI 算力板块,最大跌幅 10.4%,调整时间 22 天。无论是调整幅度还是持续周期,均未触及历史良性调整的上限,甚至显著低于均值。

这一现象背后,是成长产业的景气度 " 托底 "。与历史上部分调整伴随 " 景气证伪 " 不同,当前 AI 产业仍处于强势上行通道: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英伟达上调新一代 AI 芯片 Vera Rubin 出货预期,相关头部企业同时将 1.6T 光模块总需求上调至 1500 万,且仍有再次上调动能,AI 基建产业景气周期持续得到验证,高景气度决定了调整的 " 有限性 ",也为后续反弹奠定基础。
两大契机和机会打开十一月行情
十月末至十一月初,市场将迎来两个关键验证节点,这两大事件将直接决定新一轮行情的启动节奏与强度。
第一个契机是三季报收官后的业绩验证。10 月底,A 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将全部披露完毕,成长板块的 " 业绩含金量 " 将成为行情切换的核心驱动力。从已披露数据看,2025 年 Q3 成长风格的业绩优势已现:AI 算力链(CPO/ 液冷 / 光纤)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超 30%,机器人、游戏等应用端增速达 20%,若后续披露的公司延续这一趋势,成长风格的 " 业绩相对优势 " 将进一步强化,估值切换的逻辑会更顺畅。
第二个契机是韩国 APEC 峰会的中美关系信号。作为十月末全球瞩目的外交事件,中美会晤若能达成阶段性共识,将直接缓和当前全球紧张局势。
对 A 股而言,这一信号的影响是 " 双向利好 ":一方面,半导体、稀土等受外部政策扰动较大的板块将迎来情绪修复;另一方面,出口导向的风电、工程机械等板块,也将受益于贸易环境改善的预期。
历史经验显示,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期间,成长板块的反弹弹性往往高于大盘。
除了十一月的关键验证,十月下旬仍有两大积极因素在持续发力,为市场提供 " 安全垫 "。
其一,重要会议规划的政策红利。当前正在召开的重要会议,将重点讨论下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从政策导向看,对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AI、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成长领域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这种 " 政策预期差 " 已开始影响市场风险偏好——近期深地科技等板块的资金流入明显增加,正是资金提前布局政策红利的信号。
其二,全球流动性宽松的 " 窗口期 "。美联储 10 月底议息会议大概率将继续降息 25BP,这是自 2025 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标志着全球主要央行的宽松周期已进入常态化。对国内而言,美联储降息将打开货币政策空间,11 月降准或定向降息的概率显著上升。
从历史数据看,流动性宽松周期中,成长板块的估值弹性往往高于价值板块—— 2019 年、2020 年的两次宽松周期里,创业板指涨幅远远高于沪指,这一规律或将在本轮行情中重演。
两大主线紧抓牢
当前调整已近尾声,布局需紧扣 " 成长景气 " 与 " 业绩硬支撑 " 两大核心逻辑。
从历史表现看,良性调整期内领跌的成长风格,在下一阶段往往会成为领涨主力;若将调整期与后续行情合并计算,成长风格的涨幅大概率居首或次席,收益确定性显著。具体可聚焦两条主线:
主线一:AI 算力 + 应用,成长行情的 " 核心引擎 "
AI 产业的景气周期远未结束,当前仍处于 " 算力基建→应用扩散 " 的加速阶段,是下一阶段最确定的主线。
算力硬件:光模块、PCB、液冷散热等细分环节直接受益于数据中心资本开支提升。随着互联网巨头大幅增加资本开支,服务器、IDC 电源、算力租赁等方向订单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国产算力产业链正处于从 0 到 1 的突破阶段,在 " 东数西算 " 工程推进和 AI 芯片禁运等外部催化下,国产 GPU/HBM 芯片、服务器代工、存储芯片等环节迎来黄金发展期。
AI 应用端:随着算力基建逐步落地,AI 应用端的 " 场景兑现 " 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亮点。在大模型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的背景下,AI 正在医疗、金融、教育等垂直领域加速商业化落地。2026 年有望成为 AI 应用爆发的关键年份,AI 手机、AIPC 等新型终端预计出货超 1 亿台,为端侧芯片、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带来机会。
主线二:波动中的 " 稳健选择 "
除了高弹性的 AI 主线,部分具备 " 业绩硬支撑 " 的板块也值得关注,这些领域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业绩韧性强,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电力设备:电网投资与出海双轮驱动
电力设备行业正迎来内外需共振的发展机遇。国内方面,电网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25 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首次突破 6500 亿元,藏粤直流工程等特高压项目密集开工,带动线缆、变压器、换流站等设备需求。柔直技术作为特高压中少有的新技术方向,未来 2-3 年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换流阀市场可能迎来翻倍增长。
海外市场同样空间广阔,逆变器、变压器、电表等产品出口持续高增。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凭借 " 强技术、强制造、低成本 " 优势,正加速开拓国际市场。
机械设备: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中国机械工业正迎来高端化与智能化的双重转型机遇。工程机械行业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25 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进线上出海,快速打开海外市场。
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各异:欧美市场对电动化、环保型设备需求旺盛;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则随着基建潮的兴起,对中国的基建产能有巨大需求。中国机械企业凭借产品性价比和快速服务响应,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调整是布局的 " 礼物 ",十一月见真章
市场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对长期逻辑的 " 检验 ",也是布局优质资产的 " 机会 "。当前成长板块的调整已近尾声,十一月的业绩验证与政策信号将打开新一轮行情空间。
无需纠结于短期波动,应紧扣 " 成长景气 " 与 " 业绩稳健 " 两大主线,在调整中布局算力、应用、电力设备等核心方向。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规律往往相似——成长产业的景气周期中,调整从来都是暂时的,而现在正是布局下一阶段上涨行情的较好时间点。
如果,你对股票投资感到困惑;
如果,你对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感到迷茫;
如果,你对接下来应该关注哪些行业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请扫码加入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策略,跟随格隆汇研究院一起,在 AI 的浪潮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分享产业革命的红利吧!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