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道氏技术实控人逢高套现约2.7亿,减持期内多概念密集傍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图源:公司官网

10 月 21 日,道氏技术(300409.SZ)公告称,截至当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荣继华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成。这轮减持计划 6 月 30 日披露,减持比例 1.48%,按减持均价计算共套现约 2.73 亿。

回顾该轮减持,时间线与公司股价上涨期高度重合—— 6 月底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近 4 成,荣继华减持实施时段(9 月 25 日至 10 月 21)精准踩中高位。这波行情背后,恰是道氏技术热门概念密集加身的过程:从 AI 算力到人形机器人,再到脑机接口。叠加早前的固态电池概念,这家出身建筑陶瓷领域的企业,在概念矩阵广度上,俨然已是行业佼佼者。

这并非道氏技术首次紧跟产业风口,过去 7 年,围绕 " 新材料 " 主线,道氏技术先后布局三元前驱体、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等领域,但多数布局未能持续推进。今年 8 月,公司刚宣布暂缓实施拟投入 18 亿募集资金的三元前驱体和新能源循环研究院两大项目——彼时两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为 18.67%、0%,转而将 3 亿募集资金投向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单壁碳纳米管项目,投资转向的灵活性可见一斑。鉴于此,此次逢高减持,市场对其新布局难免产生疑虑。

减持期概念密集傍身,股价涨超 3 成

按照减持计划,荣继华的减持区间为 7 月 21 日— 10 月 21 日,在此期间,道氏技术密集披露多起业务合作和布局动态。

来源:公告

在 AI 算力领域,7 月 25 日,公司宣布与广东芯培森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 芯培森 ")共同出资设立广东赫曦原子智算中心有限公司,明确将依托芯培森赫曦架构高速算力服务器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原子级科学计算规模化算力中心。

仅隔十余天,8 月 7 日,道氏技术再与芯培森、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共济科技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计划就原子级科学计算算力业务开展深度合作,其中共济科技主要为道氏技术和芯培森的高速算力服务器提供宣传和销售支持。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7 月 29 日,道氏技术联合芯培森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计划整合各自优势,围绕人形机器人电子肌肉、电子皮肤和关节等关键零部件所需材料的研发与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该消息被市场解读为公司碳材料商业化的关键进展,道氏技术也因此被东方财富网正式纳入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

AI 制图

9 月 2 日的一则消息则将公司推向概念高潮: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有限公司计划出资 3000 万美元认购脑强科技 Pre-B 轮优先股。

作为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及 " 杭州六小龙 " 成员,脑强科技在资本市场关注度颇高,道氏技术称此次参投可借助其产业经验推进公司碳材料在电子皮肤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应用,强化 "AI+ 材料 " 战略协同。公司也借此新增 " 脑机接口 " 概念。

来源:Wind

在这一系列动态催化下,同花顺数据显示,道氏技术股价自今年 6 月底不断走高,累计涨幅 37.95%。作为建筑陶瓷领域 " 第一股 ",公司已形成覆盖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AI 芯片、AI 算力、脑机接口的多元概念矩阵,这种广度在行业内颇具代表性。

" 追风 " 史与前车之鉴

道氏技术起家于陶瓷材料业务,目前已形成 " 碳材料 + 锂电材料 + 陶瓷材料 + 战略资源 " 的业务格局,继将固态电池材料作为公司核心战略方向后,2024 年,道氏技术进一步确立 "AI+ 材料 " 的战略新方向。

表面上看,2025 年以来,随着 AI 算力、人形机器人等相关框架协议密集落地,道氏技术的 "AI+ 材料 " 战略似有突破迹象,正站在新一轮产业热点风口。但回溯公司近年投资脉络,每一次战略调整都精准贴合市场热度,而前几轮 " 追风式 " 投资的收尾尚不久远,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更值得关注。

今年 8 月,道氏技术公告暂缓实施两大募投项目:" 年产 10 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 7 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 3 万吨硫酸镍)" 和 " 道氏新能源循环研究院项目 ",这两大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合计 18 亿元,截至公告时,投资进度仅 18.67%、0%,推进远未及预期。

同月,公司又宣布将以上项目中未投入的 3 亿募集资金转投至 " 年产 120 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 ",而单壁碳纳米管的应用场景,恰好覆盖当前市场追捧的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赛道。

这一调整,相当于暂时搁置了此前公司押注的方向。意味着,2022 年新能源市场高速发展之际,道氏技术重押的三元前驱体技术路线项目,在历经三年推进、一度延期、投资进度不足两成后,最终暂缓投资。

类似的投资转向并非孤例。2019 年氢燃料电池投资热潮兴起时,为培育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业务,道氏技术专门成立广东道氏云杉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制和销售,但仅一年后公司便出售股权降低该业务的战略定位,此次跨界布局以快速收缩告终。

此外,2020 年底,受行业波动影响,道氏技术还宣布暂停 " 锂云母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 ",该项目是公司跨界投资电池级碳酸锂业务的核心载体,彼时已推进三年之久,不仅未能如期落地,当年还因此计提资产减值 1.04 亿。

规模狂飙与科技成色

从 2017 年布局碳酸锂、2019 年切入氢能材料,到 2022 年押注三元前驱体、2025 年转投单壁碳纳米管,道氏技术的转型始终围绕 " 新材料 " 主线,且在投资力度上持续加码。

2016 年以来,公司共筹划 11 个与新材料相关的募投项目(含两笔并购),期间通过三度定增、两度发行可转债,Wind 显示,累计募资超过 62 亿。

如是大手笔投资后,公司营收规模一路狂飙,从 2015 年的 5.5 亿攀升至 2024 年的 77.5 亿。但盈利端的表现未能同步,公司重金投入的核心板块锂电材料业务的毛利率在 2022 年出现断崖式下滑后,至今仍是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毛利率最低的业务(9.55%)。

此外,公司动用大量资金建设的项目,眼下却面临 " 高投入、低运转 " 的尴尬。2025 年上半年,道氏技术锂电材料、碳材料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分别降至 20.57%、45.32%。

来源:2025 年半年报

因而造成一种局面,转型近十年,当前撑起公司盈利 " 半壁江山 " 的反而是周期性极强的 " 战略资源业务 "。该业务依托非洲刚果(金)的两大基地,以矿石冶炼开采为主,核心产品为阴极铜和钴中间品。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直观体现该业务的贡献,当期道氏技术其他产品(阴极铜和钴中间品)营业收入高达 17.33 亿元,贡献 6 成以上毛利。公司在财报中提及,业绩向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阴极铜产能释放及钴金属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文|公司观察,作者|张孙明烁,编辑|曹晟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ai 广东 战略合作 固态电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