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这些中亚歌手唱着让全世界上头的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哈萨克斯坦歌手亚当(左)与迪玛希。 制图:李洁

或许你听不懂歌词,却不妨碍被旋律深深吸引,每一个音符都牢牢地抓住大脑皮质层,嵌入脑海逐渐 " 上头 "。哈萨克语歌曲《Zhurek》(心)就有这样的魔力。

这是哈萨克斯坦歌手米尔希代 · 米尔法鲁赫(艺名亚当)的哈语代表作,这首歌自 2023 年发表后即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如今在 YouTube 上的视频播放量已近亿次。TikTok 上以歌曲片段作为背景音乐的衍生视频也接近千万。这首原创自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小众歌曲在中国、俄罗斯、越南、阿联酋和不少欧洲国家都广受欢迎。歌曲融合了哈萨克传统乐器和现代音乐元素,向世界展示了哈萨克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2024 年 6 月 6 日,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授予亚当 " 哈萨克斯坦亲善大使 " 称号,表彰他为提升哈国际形象作出的杰出贡献。

因独特多元让人着迷

近年来,像亚当和迪玛希(曾登台春晚,在中国走红)这样的哈萨克歌手跨越山川而来,揭开民族神秘面纱,逐渐为世界所知,他们的音乐里将中亚地区的传统旋律与现代爵士、摇滚、说唱、电子等音乐风格相结合,并通过 Spotify、YouTube、TikTok 等数字平台改变传播方式,让全球听众对中亚音乐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独特性和多样性是中亚音乐让人着迷的重要原因。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音乐教授西奥多 · 莱文等人主编的《中亚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全球化》一书认为,中亚音乐文化的形成深受地理、民族、语言、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游牧与定居农业两种不同形态的音乐风格。比如哈萨克族和吉尔吉斯族以游牧为主,他们的音乐通常采用开放的调式系统,使旋律在广阔的草原上悠扬传播而富有共鸣。而如乌兹别克的沙什玛卡姆(一种传承千年的古典音乐形式)则受定居文化的影响,遵循严格的节奏循环,音乐中流露出波斯遗风。此外,中亚的山地和沙漠地形也影响了音乐的传播方式,如塔吉克斯坦的高原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具有强烈的投射能力,适用于远距离传播,而盆地音乐则更加精致、更具装饰性,展现了定居文化的细腻美学。

在音乐表达上,由于多民族长期共存,历史上受突厥、蒙古、粟特和波斯等族群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音乐风格、乐器体系和表演形式。在游牧民族中,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和蒙古族保留了史诗吟诵和即兴演奏的口头传统,如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伴奏歌曲和吉尔吉斯族的《玛纳斯》史诗吟诵,通过音乐叙述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这些音乐旋律悠扬。吉尔吉斯民族诗人艾特玛托夫就说,吟唱史诗是吉尔吉斯人表达世界观的最重要方式。而如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作为定居民族,舞曲通常以 6/8 拍为主,节奏明快,体现了生活的安定快乐。《欢乐地跳吧》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特点。这首歌是由出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美丽公主组合 2004 年发表的维吾尔语歌曲,2023 年因新疆演员迪丽热巴在《花儿与少年》真人秀节目中以此为背景跳了一曲热烈欢快的新疆舞再度翻红,歌曲欢快,歌词中不断邀约 " 朋友们来吧一起跳吧 " 让人上头,身体会情不自禁跟着律动起舞。

在长期文化融合中,这些特点互相影响,相应地在旋律和节奏上改良互补,但总体上保留了明快又悠扬的风格。

这种节奏变化还体现在语言的交融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洛秦在《丝路视域下中亚音乐文化的交融、共生与现代延伸》一文中提到,突厥语族语言的黏着性特点,往往在音乐中偏好对称性强的节奏模式,而蒙古语的发音更多注重泛音和深沉的音色,于是有了独特的呼麦唱法。但是在哈萨克斯坦与蒙古国的边境地区,许多民歌手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并产生了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此外,在乌兹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共同生活的区域,经常会出现一种旋律两种歌词的音乐现象,这个共同的旋律也是语言融合的生动音乐实践。

拥抱年轻的表达方式

独特风格和多元融合之外,政治实践和地区格局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当代中亚音乐。苏联时期,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加盟共和国政府致力于建立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国家音乐认同,俄罗斯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同时对中亚音乐产生影响,以至于到今天,不少中亚地区歌手首先会选择创作俄语音乐或英语音乐,这也侧面体现了亚当用哈语创作的歌曲达到全球流行的难能可贵。

这种情况延续到苏联解体后。2022 年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歌手和俄语音乐在中亚地区仍然广受欢迎。不过或许因为要平衡与政治的关系,又或许是俄语音乐本身的风格局限,当前这种影响有式微之势。

相比之下,年轻一代的中亚音乐人更加拥抱现代流行音乐风格。比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音乐人探索如何将冬不拉、鲁巴卜等传统乐器以及沙什玛卡姆旋律与电子音乐、爵士乐相结合,并用西方和声技法来拓展音乐的丰富性。

除了音乐风格现代化,中亚音乐的表达方式也趋于年轻化。不少国家每年都会举办风格各异的音乐节,比如哈萨克斯坦就有主打青年文化、音乐和市集概念的 OYU 音乐节;聚焦民族和流行音乐融合的 Spirit of Tengri 音乐节。乌兹别克斯坦在咸海附近举办有聚焦电子音乐和装置艺术的 Stihia 音乐节。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畔同样有关注电子音乐的 Kol 音乐节。有亲身参与者表示,这些音乐节氛围热情,反映了不少当地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大方、松弛和舒适的自我表达。

中亚国家人口相当年轻化,数据显示,该地区一半人口在 30 岁以下,社交媒体的普及率高,TikTok 用户规模以年均 45% 的速度增长。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其首都阿斯塔纳 TikTok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 82 分钟,此外,所有音乐节都设有 Instagram 主页,而 TikTok、Instagram 和 Spotify 正是音乐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此外,近年来随着 " 一带一路 " 国家间音乐合作速度加快,在中国主要的音乐流媒体平台(如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以及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上,也可以听到更多来自中亚的声音。中亚音乐正以一种更加年轻多元的方式带给世界别样的视听体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音乐 歌手 哈萨克斯坦 youtube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