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总总 10-23
英式教育里培养妈宝男的可能性,估计低一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糖总总,作者:糖总总,头图来自:AI 生成

妈宝男真是给男娃当妈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小时候,又得呵护,又得注意不能养成什么都找妈的习惯。

图图是在伦敦出生的。我和我老公自己带。他一岁前,光是吃喝拉撒睡觉冷暖这些问题,我就感觉到国内外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个人感觉,国内对孩子的养护真是极致到了宇宙的尽头。

特别是短视频里那些过分警告孩子会怎样怎样的傻叉论述,导致热爱看这些的祖父母,跟我们这一代父母,经常因为带娃的小事起争执。

哭一会就会有情感阴影,坐久了伤脊椎,吃任何东西都会呛着,冬天裤子露脚踝了就会感冒,摸摸脸蛋就会脸颊发炎 …...

图图 10 个月的时候,我带他回家拍全家福,有一幕特别逗。进影棚之前,有好几家一起在等。

我老公双手抓着娃小手玩,举高高了一下。一瞬间包括工作人员在内,一起惊呼 "He!" 一边惊呼还集体向后退,像水花炸开了一样。

他们估计觉得,我娃的脊椎这么一下,就要断了。

我老公是东欧人,家里说俄语为主,养育方式比较 tough,特别是男娃。他们更在乎养成普京那样的男子,七十多岁泡冰水里养生那种。

我老公三岁就开始被锻炼做很多家务。即使有阿姨,他的房间一定是自己打扫。很多体育运动,很多下田的农活,培育体格和性格。

图图小时候,到了冬天也不会穿很多,我老公偶尔还给他洗洗冷水澡,上一上普京那种提高免疫力的东欧方法。

一岁前的大冬天,我自己带他去上游泳课,两个人从泳池出来了也没啥人帮忙的,洗洗擦干盖上保暖的大衣就回家,没法太细致。

我个人的体验是国内遇见的妈宝男真的很多,我真的好奇是不是跟近年的养育文化有关。

男娃被当成了特别稀奇的物种。可是温室养法,养不出能经历风雨的树。

越稀奇越绝种啊,你看看大熊猫。

可是,每个人一定会经历风雨,没有父母能帮助挡一辈子。

当然,英国我也待得不长,我也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来比较。全球化之后的流动性也大——我纯属个人吐吐槽。

英国也一定有妈宝男。

我有个之前的合作伙伴,还是我老乡,就 base 伦敦。看起来各种光鲜的金融男,可真的事事费妈。大事找妈,小事找老婆。

当这位妈宝男的妈妈代表他来找我吃饭,替他三十多岁的儿子谈合作和分账方式,以及规划人生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

立马停止合作。

我感觉英式教育里养出妈宝男的概率小,只是个人这五年在英国上学工作,待人接物的感受。

西方文化里,大多数老外会觉得经常找妈是一个很丢脸的事情,特别男娃。

图图干妈说,在伦敦路上,往往看见老外家庭是一带五。中国家庭反过来,五带一。

最近给图图看学校,也有不少心得。从幼儿园开始,很多学校都会强调接触户外和大自然。从小学开始,很多学校就强调如何培育独立性(Independence)和独立思考,学习之外还有非常多的运动项目和俱乐部。

从小就做题家的我,听到这些是很新鲜的。我接受的中式教育更重视知识的灌输,很少强调要走出去,很少强调玩的重要性。

剑桥的人类学教授麦克法兰研究英式教育和英国社会,有好几本著作。

他说,英式教育中团队运动比数学更重要,因为团体运动 "teach you the centre art of life"。

大家不会崇拜数学考得好的人,而是会跟着足球队队长去打拼。

因为在一个团队运动里当队长,需要很强的交往能力和平衡精神。比如足球,一个孩子需要学习去平衡,自己要踢多久的球,什么时候把自己脚上的球传给别人。

这种能力正是解决各种人生难题的核心——麦克法兰说,这种教育设计体现了亚当斯密对于一个人平衡 "self love" 和 "social love" 的思考。

这种教育设计其实根源于英国殖民时代,英国需要通过公学系统(boarding school ) ,培养能去全球范围殖民的外交和政治人才。

这种传统英式教育的核心,在于让未来能力成为全球领导人的孩子,在离开家的情况的下去自己解决问题(solve problems away from home ) 。

英国这么小一个岛国,有全球这么多殖民地,是懂点全球化领导的艺术的。

麦克法兰自己就是外交官的后代。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从小他在英国的学校就是自己和同学们玩各种游戏(all kinds of games ) ,室内游戏和室外团体运动。

Netfilx 的剧《王冠》第一季里,就有女王老公菲利普小时候在苏格兰的公学里上学的故事。环境那叫一个苦,成天在森林泥地里跑爬打滚— 他还是王室身份。

他自己很感激这段经历,试图把儿子查尔斯送过去。查尔斯从小养尊处优惯了,几乎被父亲深爱的同一个学校击垮。结果就是转回更现代化(舒服)的学校。

话说回来,英国学校也是很在乎读书和学习的,特别是阅读写作还有数学能力在 national curriculum 里是核心。

但绝不会只强调书本学习,或者针对考学的能力培养。

麦克法兰系统研究过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很有意思的是,工作革命之前,日本的识字率比英国高,但工业革命这种历史级别的创新,并不发生在日本。

他说,英式教育比较遵从人性和自然,对人的干预少。" 一味的知识灌输,只会扼杀人性 "。

当然,这也只是我这个做题家妈妈的反思。不养出妈宝男的这条路,还很长。

不仅是因为希望,我儿子童年可以真的快乐一些。

关键如果长大了还妈宝,真是会一辈子费妈。

共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普京 英国 伦敦 俄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