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前天
刚融资25亿,这家独角兽启动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来源:猎云精选;文 / 孙媛

商业航天,又跑出一个 IPO。

10 月 22 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河动力)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由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过去的 9 月,星河动力才刚刚融得 24 亿元 D 轮融资,获南京市创投集团、四川产业基金、交银投资、亦庄国投、梅花创投、高信资本等十余名股东联手 " 团购 "。

再从星河动力成立 7 年间累计融资额超 53 亿元,其中近半融资额都是今年 9 月完成来看,更是颇有一番 IPO 前 VC 抱团突击进场的意味。

同时,作为继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后,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击的新晋一员,星河动力的来头亦不容小觑。

其掌舵者刘百奇不仅是北航博士,更是体制内走出的 " 火箭狂人 ",

他曾高喊 " 走自己的路,不是必须对标 SpaceX,也不需要做中国的马斯克。" 并一路用极致性价比为利刃,带领星河动力刺穿市场壁垒,也由此被贴上 " 价格屠夫 " 的标签。

而现在,伴随着商业航天头部集体提速 IPO,星河动力自然也走向二级市场。

70 后北航博士做 " 价格屠夫 ",7 年狂揽 53 亿

刘百奇出生于 1978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攻飞行器设计。

博士毕业七年后,他走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火箭的摇篮,成为一名总体设计师。

在一线,他长期与长征火箭的图纸和数据为伴,一晃就过了十余年。

时至 2015 年,中国的民营火箭创业自此萌芽,一批民营火箭公司纷纷成立,包括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等,期间,在政策的鼓励下,众多航天科技人才尝试从体制内走出,投身创业的浪潮中。

身处其中,面对着不少人抛来的橄榄枝,刘百奇内心也涌现出了一种体制内 " 出逃 " 的冲动。

但是他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先冷静观察。

火箭赛道的特点是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回报周期,参考 SpaceX 成立于 2002 年,但其猎鹰 9 号火箭直到 2010 年才实现首飞。

基于这样的背景,刘百奇当时就确信,擅长技术的航天人投身商业航天领域,一定要采用产业思维方可破局。

即在造火箭前想清楚市场的需求,于起步阶段就需要找到形成商业闭环的方法。

因此,在成立星河动力之前,刘百奇便与几位合伙人进行了为期 3 年的市场研究,最后在确定了 " 从小做起、以战养战 " 的生存策略后,于 2018 年正式启动创业。

具体而言,星河动力通过投入较小、相对成熟的小型固体火箭研发,实现零散微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以此打通 " 自造血 " 功能,即 " 谷神星 " 系列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然后,开发高可靠性、可回收、低成本、运载能力大的液体火箭,解决航天行业发射成本高、运力不足的痛点,即 " 智神星 " 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2020 年,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 " 谷神星一号 " 首飞成功,这是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将商业卫星送入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而技术相对成熟的固体火箭 " 谷神星一号 " 的起飞,也让星河动力以极致性价比为利刃,在商业航天切开了一个口子。

公开资料显示, " 谷神星一号 " 单次发射成本压在 3000 万以内,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 60%。

截至目前,星河动力的 " 谷神星一号 " 完成了 20 次火箭发射,为 27 家商业卫星客户共计发射了 85 颗卫星,至此,成为了中国发射次数最多、成功次数最多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

但刘百奇的宏图不止于此,在 " 自造血 " 功能打通后,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这一通往大规模商业航天、真正降低进入太空门槛的 " 诺亚方舟 " 也随即启航。

星河动力正集中力量,打造新一代可重复使用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产品,以满足巨型星座组网、深空探测、商业载人等任务需求。

9 月,公司还宣布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近期在星河动力航天动力试验中心实施,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

此次试车成功,意味着智神星一号火箭吹响了向首飞成功进军的号角。

由此,星河动力通过 " 谷神星 "、" 智神星 " 两个系列火箭,构建起了 300kg 至 58t 运力范围的全产品谱系。

当然,星河动力的一路狂奔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据天眼查显示,星河动力成立同年,就获得元航资本、丰厚资本和北航投资的 2000 万元种子轮押注,次年便连融两轮,获得普华资本、安芙兰资本、梅花创投等一级市场知名 VC 的竞相驻足。

这之后,公司还分别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获得了 12.7 亿元和 11 亿元融资,提速其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技术研发和相关生产、试验及发射设施建设等。

再到 IPO 辅导前夕,星河动力还上演了月融两轮、融超 25 亿元的一幕,可见一级市场对这家风投宠儿的看好。

截至目前,星河动力累计完成 10 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金额超 53.4 亿元。

根据辅导公告显示,刘百奇与公司总裁刘建设为一致行动人,两人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 32.36% 股份,为公司共同实控人。

商业航天头部玩家,集体竞速 IPO

顺着星河动力的 IPO 动作看去,会发现商业航天已经开始 " 加速跑 "。

这里面,政策的东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年 6 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及,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而资本市场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商业航天行业层面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7 月,国家航天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完善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

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纷纷推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举措,《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 — 2028 年)》《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

加之今年下半年,天龙三号、蓝箭航天与中科宇航分别传来一子级静态点火成功消息并且进入垣信卫星千帆星座招标候选名单,只要年内完成首飞,就能签下一份发射合同。

此外,近期,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商业火箭公司均有火箭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或待执行。

诸此种种,从政策到市场,都让民营火箭头部玩家们,行至资本的聚光灯下。

一级市场先闻声而动,试图在大型液体火箭商业化拐点来临前,于 IPO 门口 " 占位 "。

9 月 18 日,星际荣耀继 3 月完成数亿元 D 轮后,又官宣完成 7 亿元 D+ 轮;9 月 28 日,星河动力完成 24 亿元 D 轮融资;10 月 9 日,天兵科技再爆近 25 亿元 D 轮融资。

短短一个月,民营火箭头部企业融资金额就超 57 亿,接连刷新年内最大单笔融资金额。

这其中,天兵科技与星河动力分别于 10 月 17 日和 10 月 22 日启动上市辅导,距离最新一轮融资均不超过 1 个月时间。

加之此前,7 月 25 日、8 月 1 日和 8 月 12 日,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和中科宇航接连开启上市辅导,9 月,微纳星空启动 IPO,意味着这三个月来,商业航天新增 6 名头部玩家竞逐 IPO。

据公开资料披露,目前国内民营火箭估值最高的企业为天兵科技与蓝箭航天,两者估值分别为 225 亿和 220 亿;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与中科宇航位列第二梯队,估值在 150 亿元;东方空间估值 120 亿。

其中,早在 2020 年底,星际荣耀就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并于 2025 年 7 月披露了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2022 年 3 月,长光卫星也曾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但公司已于 2024 年底终止 IPO 进程。

另外,今年 6 月,爱思达航天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备案;而东方空间则对外释放过拟明年冲刺科创板的信号。

在一手商业化,一手 IPO 的动作下,商业航天的新 PK 赛即将拉开帷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火箭 spacex 融资 ipo 辅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