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 5 时许,天际刚泛鱼肚白,黄浦江畔的苗江路尚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但一阵密集的轮胎摩擦地面和骑行者的喧哗声,划破了这里的宁静。一支 20 多人组成的骑行队伍,正以极快的速度在道路上 " 飞驰 "。他们时而并排占据整条机动车道,时而无视交通信号灯闯行,在稀疏的车流中穿梭,险象环生。
然而,这群 " 飞驰骑手 " 并未意识到,一双 " 眼睛 " 正从高空注视着他们。不远处,属地交警部门的无人机操作员紧盯控制屏,骑行团的集结、出发、行进路线以及每一位成员的动态违法行为,都被清晰地记录、保存。几乎同时,这些信息已通过系统实时推送至前方守候的民警手中的警务 PDA 中。
随着一声指令下达,在苗江路沿线几个关键路口,早已布控就位的交警精准拦截了这支试图一闪而过的骑行团队。面对仿佛 " 天降神兵 " 的民警,不少骑手一脸错愕。
" 我们接到平台系统预警,近期苗江路一带骑行团活动频繁,存在多项交通违法情况。" 在现场指挥的黄浦公安交管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杨阳说。苗江路沿线开阔,风景宜人,近年来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热门路线,但部分骑行团为追求速度和刺激,逐渐偏离了安全文明的轨道,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超速、逆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周边居民对此颇有怨言,以往依靠固定探头和民警巡逻,查处效果有限,与骑行团常常上演 " 猫鼠游戏 "。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黄浦警方转变思路,亮出 " 科技 + 人力 " 的组合拳。警方首先依托后台平台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精准掌握骑行团的集结地点、惯常出发时间及偏好行进路线,在此基础上,交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巡航。
" 无人机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视野。" 黄浦公安交管支队勤务路设大队副大队长金卿介绍道," 它动态追踪,跨越了以往固定点位视角的局限性,与地面执法力量形成了全域视野的网络,能够清楚掌握骑行团的整体动态和个体的具体违法行为,指引前方卡点民警提前布控拦截,并为后期依法处罚提供关键证据支撑。"
就在这次清晨的整治行动中,警方正是依托 " 二次研判 " 锁定了该骑行团的具体行踪。无人机升空进行精准定位,实时传递信息,地面警力则根据指引,在苗江路沿线扩大管控覆盖面,设卡检查。现场,民警对查实的 20 余起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并对这些骑手逐一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知道这里骑得快的人多,没想到这么早都有交警在执法,还用上了无人机。" 一位被处罚的骑手坦言," 以后肯定不敢乱骑了,毕竟安全第一。"

处罚与教育并重,是这次整治行动的鲜明特点。在现场,民警不仅开罚单,更耐心讲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发放宣传资料,引导骑手们认识到,追求运动乐趣必须以遵守法规、保障安全为前提。
据了解,类似的整治行动并非 " 一阵风 "。目前,属地交管大队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每日分不同班次组织警力在苗江路沿线设卡,持续进行交通安全宣讲教育,同时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加强视频巡逻。
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 禁非 " 路段较多,而南滨江区域是比较特别的一块,这两年,为了便于市民骑行健身,这片区域的非机动车道已改造升级为适宜的骑行道,既是因地制宜,也是黄浦区对于 " 慢行交通 " 理念的贯彻。

" 警方理解并支持市民健康骑行的合理需求。" 黄浦公安交管部门表示," 但一切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警方目的不是简单地处罚,而是要通过严格执法和持续引导,培育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和文明习惯,为大家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骑行环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固定设防到动态精准执法,苗江路畔的这次交通治理新实践,展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升级。当 " 空中之眼 " 守护着道路的安全底线,如何让健康运动与公共秩序和谐共存?这场拂晓中的忙碌,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