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
" 竹砧板比塑料砧板更卫生、干净 "
网上不少人建议使用竹砧板,淘汰塑料砧板。因为竹子表面更坚硬、更 " 原生态 ",因此不容易藏污纳垢。
言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道理。
竹子本身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这在它作为植物生长时是优点,能够运输水分和养分。但在它变成砧板后,这些孔隙反而就成了藏污纳垢的通道。而优质的食品级塑料砧板表面几乎是密不透风的,不会像竹木那样吸收液体,它的可清洁性恰恰是竹木砧板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并不能某一种砧板一棍子打死。每种材质都有其适用场景,关键是要理性认识它们的特点。
砧板是家家厨房必不可少的,切蔬果切生熟肉类,都必须用到砧板。而砧板的洁净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吃进口的饭菜,究竟够不够干净。
因此,很多人在选择砧板时都会优先选择具有 " 抗菌性 " 的砧板,而在一众材质的砧板中,竹砧板往往被很多人青睐,它被贴上了 " 天然 "" 抗菌 "" 更卫生 " 标签。许多人相信,竹子表面更坚硬、更 " 原生态 ",因此不容易藏污纳垢。商家也常常宣传它具有天然抗菌性,比人造的塑料砧板好。
但现实可能要让这些竹砧板的拥趸们失望了: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竹砧板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卫生优势。
竹砧板比起塑料砧板,
真的更卫生吗?
想象一下,当你在砧板上切剁时:
刀起刀落之间,鸡肉的汁液、细小的肉屑,连同可能携带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全都被一刀劈进了这些微小的刀痕裂隙之中。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些刀痕凹槽就像是给细菌准备的豪华公寓——既遮风挡雨,又食物充足。当你事后用清水冲洗,甚至用洗洁精刷洗时,这些深藏在刀痕底部的微生物却安然无恙。水流只能冲走表面的污物,却很难触及这些微观世界的 " 微生物之家 "。
最后,在温暖湿润的厨房环境中,这些滞留的细菌会开始疯狂繁殖。一个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20 分钟就能分裂一次,6~8 小时后,一个细菌就能变成数百万个,这也是为什么用久了的砧板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其实就是细菌在悄悄暗示你:" 这块砧板归我们咯!"
1
竹砧板也有隐患
竹子和木头的天然结构特性,在砧板这个应用场景中,反而可能成为卫生隐患。作为植物纤维材料,竹子本身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这在它作为植物生长时是优点,能够运输水分和养分,但在它变成砧板后,这些孔隙反而就成了藏污纳垢的通道。
如果竹砧板在制造过程中没有经过充分且完整的密封处理(比如上油、上漆或其他防渗透工艺),实际上就像是一块结构紧密的海绵。
当你在上面处理生肉、鱼虾时,那些带有血水的汁液不仅会残留在表面,还会沿着竹材的纤维空隙渗透到内部。这些富含蛋白质、糖分和水分的有机物质,正是细菌繁殖所需的 " 豪华外卖 "。一旦渗入内部,这些污染几乎就无法被清除(总不能把砧板切开来清洗)。
时间一长,这类砧板内部就会形成一个持续的污染源。即使你每次用完都认真刷洗表面,内部的细菌依然在悄悄繁殖,并可能重新迁移到表面,污染处理的食材。
2
塑料砧板也有优势
这时候,我们就要为经常被嫌弃的塑料砧板正名了。
优质的食品级塑料砧板(通常是聚丙烯 PP 或聚乙烯 PE 材质)具有高度非孔性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它们的表面几乎是密不透风的,不会像竹木那样吸收液体。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大家在塑料砧板上处理完生肉或海鲜这类高风险食材后,污染物基本都停留在表面。这时候,一番彻底的清洗——用热水和洗洁精刷洗或者直接扔进洗碗机,就能相对容易地清除掉大部分微生物。如果还不放心,甚至可以用稀释的消毒液擦拭或者利用塑料砧板耐高温的特性用开水烫一下。这种可清洁性恰恰是竹木砧板难以企及的优势。
还有一些推崇竹质砧板的人认为,竹子或木头天然具有抗菌成分也有助于维持砧板的洁净度。但事实上,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木材可能含有轻微的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但在现实的厨房环境中,这种天然抗菌作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旦砧板被刀具划伤,食物残渣覆盖,并在潮湿环境下停留数小时,细菌的繁殖速度会远远超过材料本身的任何微弱抑制作用。宣称 " 自带抗菌功能 " 的砧板,不能替代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把竹砧板或木砧板一棍子打死。每种材质都有其适用场景,关键是要理性认识它们的特点,而不是被 " 天然就是好 " 的观念所误导。如果大家偏爱竹木砧板的质感和环保属性,那就要在日常使用中格外注意清洁保养:及时清洗、定期消毒、充分晾干、适时更换。
决定砧板卫生的三个关键!
决定砧板卫生的核心是以下三个关键习惯:
1
关键一:实施生熟分离
这是防止交叉污染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厨房卫生的黄金法则。
将处理生肉、生禽、海鲜的砧板,与处理熟食、蔬菜、水果的砧板严格分开,可以有效防止生食上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转移到无需烹煮的熟食或生吃蔬菜上。
建议至少使用两块或三块砧板,大家可以利用颜色、形状或材质进行区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关键二:清洁与消毒并重
即使是最好的砧板,如果不清洁,也会滋生大量细菌。每次使用后,建议大家立即彻底刷洗砧板表面和所有缝隙。
优质塑料板可以放入洗碗机进行高温消毒,或用稀释的漂白剂溶液擦拭,进行进一步的消毒。竹质或木质砧板则不建议放入洗碗机,可使用稀释的白醋水或小苏打水擦拭,或者将表面撒盐并用柠檬擦拭后冲洗干净。
3
关键三:保持彻底干燥
水分是细菌存活和繁殖的必需条件。一块砧板,如果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将成为细菌的温床。
竹质、木质砧板,由于其吸水性,更需要在使用后立即用干布擦干,并将其悬挂或立置于通风处,确保两侧空气流通,彻底干燥。
塑料砧板同样需要晾干,虽然吸水性低,但表面残留的水分仍足以支持细菌生长。
总而言之," 用竹砧板比塑料砧板更卫生 " 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误区。
在选择砧板时,材质各有优劣:高密度塑料胜在无孔、易消毒;竹 / 木材胜在耐用、对刀具友好。但想要实现砧板的洁净卫生,并非取决于砧板的材质,而取决于大家在厨房中实施的生熟分离、彻底清洁和及时干燥的习惯。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习惯,才是保障家人食品安全的关键。
照 " 谣 " 镜
此类生活谣言往往具备共性特征:它们常以绝对化断言(如 " 更安全 "" 最健康 ")吸引眼球,却缺乏科学实验或权威机构的数据支撑;通过放大公众对健康、环保的焦虑(如化学污染、致癌风险),将单一因素夸大为决定性结论,同时刻意回避实际使用中的复杂变量(如材质适用场景、保养方式);为增强可信度,常伪造 " 专家观点 "" 研究结果 " 等术语进行包装,但逻辑漏洞明显,甚至自相矛盾发。
因此,分辨此类谣言需抓住核心:查证权威信源、分析逻辑完整性、关注被回避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实践验证,避免被情绪化表述误导。
策划制作
作者丨海德拉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策划丨张一诺
责编丨张一诺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在看 "
一起涨知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